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60万对决45万,白起展现真正的实力,长平之战另类的“以少胜多”

60万对决45万,白起展现真正的实力,长平之战另类的“以少胜多”

大家好,我是小步。

【七雄归一系列23】呈上,欢迎关注我的系列合集

上一篇说到赵国在战略的劣势下,无奈用赵括替下廉颇,开始主动进攻。

这一篇我们终于迎来了长平的终局之战。

一、赵军进攻,白起出手

1、奠定胜局的两支奇兵

虽然史书上没有明写,但是从常理分析,既然要转守为攻,那增强赵军的实力是必须的。

所以这次赵括新官上任,大概率是带着援兵去的,具体人数不详。但可以明确的是,到了这个时候,赵军的总人数到达了巅峰的45万。

原本丹水防线被廉颇打造得密不透风,秦军在河边气得干瞪眼,就是过不来。

赵括上任之后,表示“防守的事情我不懂”。放弃了廉颇的“5-4-1”阵型,改成“3-4-3”,大打攻势足球,要和秦军比进攻。

白起那边自然是求之不得,赵军不动,秦军一点机会都没有;只有赵军动起来,离开坚固的壁垒防线,这才有操作空间。

来看下白起的微操: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

白起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佯装败退,把赵括主力引出来;第二件,派出两支奇兵。

这两件事难度都不小。

先看第一件,佯装败退。

我们在历史剧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计谋:

派一名将军出战,只许败不许胜,将敌人引到埋伏圈,然后关门打狗。

这就给人一种错觉,似乎诱敌深入这件事很容易做到,能不能将敌人引过来全看演技好坏。

事实会是这样吗?当然不会。

真正的难度在哪里?在人数。

这时候丹水对面的赵括,带着45万人气势汹汹地冲过来,准备毕其功于一役。

我名赵括!

秦军这边同样也有几十万人,要完成“佯装败退”这个技术动作,这可不是上下嘴皮子一碰就能做到的,需要极高的统率能力。

因为这并不是简单地转身撒丫子跑,而是要在撤退过程中保证队形秩序,并且在到达埋伏地点之后迅速形成战斗力,将赵军顶住。

好比一辆小排量汽车,挂上R档就能倒车;可要是一辆满载数十吨的重型货车倒车,难度能一样吗?

六百多年后的淝水之战,前秦大帝苻坚在淝水之畔就是因为倒车没倒好,97万大军不就土崩瓦解了吗?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

赵括一头撞进白起的预设战场,秦军事先准备好了坚固的壁垒,赵军攻不进去。

成功顶住赵军攻势之后,白起又做了第二件事,派出奇兵。

奇兵有两支,一支25000人,绕过主战场,奔袭到赵军的后方,攻击百里石长城防线。另一支是5000骑兵,将赵军主力和大粮山的粮草大营一分为二。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後,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

大概的示意图是这个样子:

白起派出两支奇兵

这个示意图是不是有点眼熟?

明显就是中路团战,然后从上路偷塔嘛~

白起的两支奇兵,其战术的核心目标在于三个字,“粮道绝”。

2、赵括的粮道被切断

第一支25000人的奇兵,趁着赵军倾巢而出,后防空虚的好机会,攻下了长平关和故关的百里石长城防线。

这条防线我们之前说过,不仅仅是赵国在长平布下的三道防线中,最后、最坚固的一道。

更重要的是,这里是从赵国邯郸向长平战场输送粮草的运输主干道。

百里石长城一丢,整个长平的赵军就和赵国失去联系了,再也不会有一粒粮食被运过来。

而第二支5000人的奇兵,则是发挥骑兵的优势,将赵括的大军一分为二。

虽然百里石长城丢了,但是长平战场的赵军不可能瞬间就没饭吃了,肯定有一定粮食储备的。那么赵军的粮草放在哪里呢?

大粮山。

在丹水东侧,有两座山峰,韩王山和大粮山。这两座山是长平战场的制高点,可以俯瞰丹水防线。

原本赵军的防线依托于这两座山和丹水这条河,可以说固若金汤。而将大部分的粮食放在大粮山上,能够有效地预防秦军突袭粮草,这样的部署是没问题的。

但是现在赵括进攻了,局面就不一样了。

赵军主力被白起引到了丹水和韩王山之间的狭小地带,而要保证45万人的粮草供应,则必须要从大粮山将粮草运送到赵括所在的位置。

这个时候,5000人的骑兵部队就发挥了大作用。

他们顺着韩王山和大粮山之间的狭长地带,一举切断了大粮山和赵括主力之间的后勤补给线,让原本的存粮也送不到前线了。

这下子,赵括45万人真的没饭吃了。

赵军的粮道被截断了

仗打到这里,白起的战术意图已经基本实现了,将四十多万赵军团团围住,用断粮的方式让他们迅速失去战斗力,从而实现一场歼灭战。

然而白起的这次作战计划其实是惊险万分,甚至可以说是另类意义上的“以少胜多”。

3、“以少胜多”的包围战

《孙子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也就是说,你的兵力最起码是敌人的好几倍,才可以考虑【包围】这个技术动作。

而看看长平之战呢?

赵军45万,秦军这时候兵力并没有达到峰值60万,差不多也在50万上下,双方的兵力接近1:1。

这种情况下进行包围歼灭战,一般人想都不敢想,但白起就这么做了,而且成功了。

当然,白起的包围也不是闭着眼睛莽干,他给赵括选的地方很有讲究。

在将赵括的主力引过来之后,白起利用营垒的防御顶住赵军的冲击,将赵括控制在韩王山、将军岭和丹水这一片狭小地带。

将山和水的自然地形融进了这个包围圈,这才实现了兵力1:1包围的奇迹。

赵括现在是背靠韩王山,前有丹水河,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好一处宝地啊!

赵括被团团包围,又被断粮

缠住赵括,只是白起计划的第一步,而第二步的奇兵才是制胜关键。

两支奇兵的目标其实是一样的,就是截断赵军的粮草供应,让他们不战自溃。

这才是长平之战的核心资源----粮草。

否则四十多万的赵军,白起拿什么去消灭他们?

霸王色的霸气吗?

尤其是这5000骑兵,人数不多,连赵军的零头都算不上。

但是白起灵活的运用,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将赵军主力和后勤部队之间的结合部进行穿插分割,切断了后勤线路,对战局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顺带提一句,在战国时期,骑兵是刚刚出现的年轻兵种。基本上都是轻骑兵,作用局限于侦查、巡逻、警戒等辅助性工作。

在马镫、马鞍、马蹄铁这“骑兵三宝”完全成熟之前,类似“铁浮屠”之类的重装骑兵是不会出现的。

这个时间段的骑兵最大的优势在于“机动性”,而不是“冲击力”。

“骑兵三宝”在几百年后才完全成熟

这5000骑兵,成功地切断了赵括大军的氧气管。

如此一来,赵括离开了坚固的大营,被困在了野外,同时后勤补给线被切断。

故事讲到这里,是不是可以下定论了?秦国赢了?

早着呢!这才刚开始。

白起现在就好比是一条打渔船,一网下去,捞住了一条巨齿鲨。

先不说能不能把网拉上来,这一不小心,船都可能被带翻。

四十多万的赵军啊!会这么乖乖束手就擒吗?

仗打到这个份上,已经不仅仅是白起和赵括之间的事情了,秦国和赵国都要砸锅卖铁。

双方的决胜点就在于赵括能不能成功突围。

如果秦国将赵括牢牢地按在长平,把四十万赵军一口吃掉,那么赵国将大败亏输,再也没办法和秦国抗衡。

如果赵括成功突围,将赵军成功带回太行山以东,那么秦国的算盘全都落空,之前那么多的资源投入和士卒伤亡就都打了水漂,同样是不可承受之痛。

这就仿佛两位绝世高手对上了掌,精妙的招式已经没有用了,这个时候就是毫无花哨地比拼内力,谁撑不住谁死。

秦赵两国都在咬牙硬撑

二、令人窒息的四十六天

1、秦昭襄王压上秦国国运

关键时刻,型男秦昭王一拍大腿:梭哈!全给老子压上!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啥意思?

秦昭王亲临前线,有一个算一个,河内十五岁以上的男人全部工资加一级,都去支援长平战场。

去做什么呢?阻挡赵国的援军和粮食。

可以想象,秦国这一波临时拼凑起来的增援力量,论战斗素养肯定远远不如白起的主力。

但他们的任务也很明确,就是帮助白起将长平这张大网不断加固,让赵括这条大鱼再也逃不出去。

算上河内的这拨人,秦军在长平战场的人数才算是达到了峰值的六十万。

这里就能够看出秦昭王的魄力,自己跑到河内坐镇。要知道河内距离长平并不远,只隔着一座山。

而且关键时刻舍得下血本,爵位大派送,参战就升一级。

只要奖金给到位,加班一点都不累!

这波增援基本上就是将河内的劳动力全部抽空,所有的经济生产全部暂停,不留丝毫余地,哪怕秦国的经济遭受重创也在所不惜!

这,就是秦昭王压上的筹码。

秦昭王强力助攻

而另一边的赵孝成王呢?这段时间他在干什么呢?

史书上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

我们只能从秦国这一方的记载来推断,赵国邯郸应该不会没有任何动作。

没有记载的原因,一方面是赵括大军和邯郸失去联络,在行动上会比秦军有所滞后。另一方面是真的后继乏力,邯郸没有能力组织大规模的支援行动。这才显得赵国没有作为。

2、赵括最后的四十六天

赵括那边被围了多久呢?

四十六天。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

如此精确的日期记载,在先秦时期是非常少见的,这也足见长平之战的重要程度。

赵军这边是内无粮草,外无援军。

没有人知道赵括这一个半月是怎么过的,他的心路历程又是怎样的。

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粮食后勤,赵军缺粮的局面已经非常惨烈。赵括熬不住了,开始组织突围,结果被秦军死死挡住,冲不出去。

这里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不在一开始的时候就突围呢?为什么要等到饿得没力气才去突围呢?

小步推测,赵括最初应该是期望能和邯郸方面取得联系。

前面我们分析过:白起也是兵行险着,强撑着一口气包围了赵括。如果能够打通后勤补给线,让赵军恢复战斗力,说不定就能让战局逆转。

只可惜秦昭王也看明白了这一点,人家毫不犹豫地把手里所有的牌都压上了,带着河内的老少爷们,将赵国支援的路给堵得死死的。

另一方面,长平的白起也不可能在那儿嗑瓜子看戏。

将赵括包围之后,白起必然会发起攻势对赵军形成强大的压力,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总之,四十多天没饭吃,这日子没法过了。

再被包围下去就是死路一条,赵括准备最后一搏。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

可以看出,赵括是把赵军还有战斗力的精锐士卒集合在一起,形成一把尖刀,由自己亲自带队,希望能够打开一个缺口。

然而赵括高估了自己的武力值,他既不是破釜沉舟的项羽,也不是长坂坡的赵子龙。

在秦军感人肺腑的箭雨之下,赵括破防了,血条瞬间清空。

主将阵亡,剩余的四十万赵军向白起投降。

长平之战也就此盖棺定论。

赵括阵亡

3、秦、赵双方的成绩单

我们先别忙着嘲笑赵括,来看看双方的数据统计:

赵军四十五万,战损五万,被俘四十万;

秦军六十万,战损超过50%;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

单从这个数据来看,赵国虽然是输家,但战损的情况是好于秦军的。

这个损失谁造成的?小部分是廉颇,大部分是赵括。

回顾整个长平之战,赵括的表现如下:

一、在赵王换将的时候,面对几十万秦军,赵括敢于接手这个项目,这叫胆气上没怂;

二、面对【封号斗罗】白起指挥的秦军,赵括给对方造成可观的杀伤,这叫能力上没拉胯;

三、被围困断粮46天,赵军没有崩盘,还能组织突围,这叫统率能力在线;

四,突围的时候身先士卒,马革裹尸,没投降,没被俘,这叫气节上没失节。

这么一看,赵括作为一名将军,除了败给白起之外,其实并没有太多可以指责的地方。

但是

战争是要看结果的!

你赵括有再多的委屈,有再多的无奈,长平一战在你手上打输了!

赵国四十万精锐的性命危在旦夕!

这对于赵国来说会是多么可怕的结果,你知道吗?

请看下集

我是小步,大名“历史步行街”。

【七雄归一】系列23,同名视频系列也在更新。

如果觉得不错,记得转发、分享、点赞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48117.html

长平之战,大粮山,白起,粮草,奇兵,实力,赵括,赵军,秦军,防线,观点评论,白起,赵括,长平,赵军,秦军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长平之战,大粮山,白起,粮草,奇兵,实力,赵括,赵军,秦军,防线,观点评论,白起,赵括,长平,赵军,秦军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长平之战,大粮山,白起,粮草,奇兵,实力,赵括,赵军,秦军,防线,观点评论,白起,赵括,长平,赵军,秦军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