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为什么东汉末年英雄辈出,真正到了三国之后人才却乏善可陈?

为什么东汉末年英雄辈出,真正到了三国之后人才却乏善可陈?

说到三国,人们总是愿意津津乐道地谈及天下各路英雄豪杰,的确,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时代像汉末三国一样在极短的时间内像井喷一样的涌现了大量的文才武将。如雄才大略的曹操、济世人杰的刘备、智慧绝伦的诸葛亮、武艺超群的吕布、妙才谋士的的郭嘉、军事奇才的周瑜、义薄云天的关公、独据江东的雄主孙权、机谋长者的鲁肃、权谋决断的司马懿、肝胆赤心的赵云、忠义奇才的姜维、老当益壮的丁奉......凡此种种,太多太多的奇人异事,太多太多的八方英雄被茶余饭后的人们所熟知。

但是若严格推敲起来不仅会发现上述英雄豪杰之中至少有相当多的人才大腕居然不在三国之列,却常常被人们当成了三国人物来津津有味地谈论,如曹操、吕布、关羽、周瑜、鲁肃等,另外一些虽说是三国之人,但也刚仅仅是刚刚步入三国就过早地离世,如刘备、张飞、马超、赵云、许晃、张辽、曹丕、曹真等人,众所周知,三国开始于220年曹丕篡汉,到公元229年孙权称帝,三国才算正式鼎足而立。由此说来,那个时期大部分的英雄豪杰都来自于东汉末年,真正的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无论哪一方能数的着的几乎都是寥寥无几。究竟是什么颠覆了人们以往的认知呢,真正总结起来,不乏这几个原因:

首先,东汉末年趋于动乱,到三国时经过兼并相对趋于稳定。东汉末年,随着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出现了各路诸侯,大家互相争夺土地人口,十八路诸侯的纷争给了天下有识之士大展身手的好时机,并且纷乱之时更有机会大施拳脚,而各种割据一方的领导者也积极的挖掘人才,这就有了无论武将还是谋事有了施展的舞台。

但是到了刘备夺取两川汉中,关羽丢失荆州以及后来的彝陵之战以后,随着天下各家诸侯被曹孙刘三家夺取瓜分殆尽及各自经过争夺战争使得版图的确定,三国正式形成,从而达到了一个相对平衡和稳定的阶段。如果说东汉末年的战争是以月甚至以日来计算,则三国时期最多则是以年来计算,特别是234—251年的这段时间,三国除了各自内部不稳定,三国之间几乎为发生过大的战事,无战事则无英雄用武之地。即便是诸葛亮六出祁山(实际五次北伐)、姜维的九伐中原还有期间的吴魏互攻本质上都是一种拉锯战,这样就没有了各自人才的发挥空间,即便是无论前期诸葛亮、司马懿等还是后期姜维、邓艾等都功绩平平,因此也可以说这样的时势也造就不了英雄。

第二,三国各自的问题。蜀汉从来都没有实现本土化,不重用当地世家大族,吴魏两国内乱不断。

从蜀汉当年来看,蜀汉政权自始至终都可以称为一个外来政权,从未实现本土化,从来没有把益州当地世家大族纳入政权的核心,这样一来人才的范围也就很局限了,所以蜀汉后期以至于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境地。从魏吴两国来看,内乱不断,好多人才都在内部彼此的消耗之中得以葬送,如魏国文钦、文鸯父子,东吴诸葛恪等人都在内乱中消耗掉。

第三,历史偶然巧合因素。许多人才名将都在一段时间内集中自然死去,如吴国一方的吕蒙、甘宁等,蜀汉一方的刘备、法正、许靖、马超、关兴、张包、赵云等,曹魏的曹丕、刘烨、曹真、许褚、李典等大量人士都在三国前一两年或者三国之初“集体死亡”,好多人不解,但就是巧合发生了,而这种绝对的偶然因素也给人造成了真正的三国已少有英雄,英雄都出自东汉末年的印象。

所以,通过以上分析,东汉末年仅仅三十几年间涌现了大量人杰英雄,而真正的三国之后却人才乏人,功绩平平是偶然和必然的综合结果,而这一结果其实也正好说明了“时势造英雄”,即英雄离不开时势的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

我是精论历史一点通,喜欢和小伙伴们一块儿交流历史趣事,喜欢的朋友记得关注我留言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49963.html

东汉末年,姜维,英雄,刘备,历史,豪杰,蜀汉,人才,人们,三国,观点评论,曹丕,吴魏,姜维,刘备,三国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东汉末年,姜维,英雄,刘备,历史,豪杰,蜀汉,人才,人们,三国,观点评论,曹丕,吴魏,姜维,刘备,三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东汉末年,姜维,英雄,刘备,历史,豪杰,蜀汉,人才,人们,三国,观点评论,曹丕,吴魏,姜维,刘备,三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