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财经科技 >尾盘闪崩跌停!妖股西安饮食遭减持,控股股东套现超千万

尾盘闪崩跌停!妖股西安饮食遭减持,控股股东套现超千万

更微妙的是,西旅集团在近日均减持两个“亲儿子”,套现超7000万元。

近日,二级市场两只大牛股西安饮食(行情000721,诊股)(000721.SZ)和西安旅游(行情000610,诊股)(000610.SZ),股价可谓“高楼平地起”,前者摘得13天9板,后者摘得13天7板,其中西安饮食股价刷历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两家公司控股股东均为西安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西旅集团”)。更微妙的是,西旅集团在近日均减持两个“亲儿子”,共套现7456.88万元。

12月29日早盘,酒店餐饮板块走强,全聚德(行情002186,诊股)(002186.SZ)、西安旅游涨停,西安饮食涨超8%。

不过,或许因为控股股东减持被市场视为重大利空,西安饮食尾盘闪崩跌停,跌幅10%,报收18.37元/股;西安旅游则维持封板,报收20.04元/股。

高位减持套现7000万

12月28日晚间,西安旅游发布公告,控股股东西安旅游集团于12月27日将其于2015年7月通过华融证券《华证护航6号定向资产管理产品》在二级市场增持的公司股份通过集合竞价进行了减持,减持数量合计22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93%,减持均价16.56元/股。

以此计算,西旅集团此次减持西安旅游共套现3643.2万元。

巧合的是,西安饮食也在12月23日回复关注函时称,其控股股东西旅集团于2022年12月22日将其于2015年7月通过华融证券《华证护航6号定向资产管理产品》在二级市场增持的本公司股份通过集合竞价进行了减持,减持数量合计217.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38%),减持均价17.51元/股。

以此计算,西旅集团此次减持西安饮食共套现3813.68万元。

也就是说,12月份,西旅集团减持两家公司共套现7456.88万元。

减持本是股东正常资本行为。可微妙的是,此次减持时间均是两家公司股价历史高位。

12月以来,西安旅游摘得13天7板。Wind数据显示,从11月1日至西旅集团减持当天,该股累计涨幅达97.85%,减持当天(12月27日)西安旅游股价16.56元/股,是近三年多以来的股价新高。

同样,12月以来,西安饮食摘得13天9板。而在西旅集团减持前,西安饮食已摘得6板,区间涨幅(12月1日-12月21日)达121.58%。

在减持当天(12月22日),西安饮食股价以18.2元开盘,盘中最高站上19.6元,创下1997年上市以来的新高。不过次日便逼近跌停。

多年来少有减持

公告显示,西旅集团从2007年正式成为西安饮食控股股东。

2006年9月30日,西安饮食公告收购报告书,西安市国资委将持有的西安饮食5250万股国有股无偿划转给西旅集团持有。2007年2月5日,过户手续于办理完毕,西旅集团成为西安饮食控股股东,持有其股份525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0.59%。

这些年来,西旅集团极少增减持西安饮食股票。除了6月17日,西安饮食公告称,西旅集团于6月15日因工作人员误操作致使违规买卖公司股票,减持的两次均在西安饮食股价历史高位。

第一次高位减持出现在2015年。上述同一份公告披露,2015年6月4日-6月12日,西旅集团减持西安饮食217.8万股。以成交均价15.76元/股计算,西旅集团该次减持共套现3432.53万元。

西安饮食历史行情显示,从2015年4月7日开始,西安饮食摘得5连板,2015年5月20日起又连涨四个交易日,此时正是西旅集团减持前。

Wind数据显示,从西安饮食股价起飞至西旅集团完成减持的区间内,即2015年4月7日-6月12日,西安饮食区间涨幅达158.16%。

sd

西安旅游与西安饮食的历史沿革相似。

西安旅游1999年年报显示,西安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将其持有的西安旅游5831万股国家股移交西旅集团持有,此后,西旅集团取代西安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成为西安旅游控股股东。

时代财经翻看西安旅游年报,发现西旅集团曾有3次减持行为。

西安旅游2011年年报显示,西旅集团通过集中竞价,减持西安旅游13.8万股;2015年中报和2016年年报分别显示,西旅集团减持203.81万股、减持230万股,不过均未披露具体减持时间。

而在2015年6月12日,西安旅游股价站上26.06元高点,为1996年上市以来的高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50411.html

尾盘闪崩跌停!妖股西安饮食遭减持,控股股东套现超千万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尾盘闪崩跌停!妖股西安饮食遭减持,控股股东套现超千万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尾盘闪崩跌停!妖股西安饮食遭减持,控股股东套现超千万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