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从秦国到秦朝对郡县制始终如一,是“治权“发展的结果

从秦国到秦朝对郡县制始终如一,是“治权“发展的结果

春秋战国是我国文化思潮和政治变革的重要时期。诸子百家齐登场,各种文化空前繁荣,各种学术观点层出不穷,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许多既有的传统制度、宗法观念被不断颠覆,代之以新的更符合现实需要的思想和制度。郡县制的出现,就是在颠覆了中国古代宗法分封制的基础上实现的。

这种地方行政制度,迅速瓦解了周王朝时期分封制下松散的国家权力,加速了诸侯国封建王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由地处岐山之西的边陲之地,借助郡县制的建立而一举强国,迅速发展成为战国七雄,并最终并吞六国,扫灭蛮夷,创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诞生中国第一个封建帝皇秦始皇。

郡县制的出现,对当时乃至以后的社会政治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秦国到秦朝始终如一地选择郡县制对全国进行统治,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需要的。

一、郡县制的兴起和发展

郡县制从无到有,再到大兴,其发生发展与当时周朝国力由强到弱,礼崩乐坏息息相关。更与秦国在边地的崛起和壮大相生相成。

1萌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设县最早的国家为楚国,设郡最早的是晋国,其他诸侯国也纷纷设郡、设县,但关东诸国的郡县与封国性质差别不大。

这些国家都没能充分发挥郡县的功能和作用,郡县制是在秦的手里发扬光大的。秦以军功立国,西周末年,周幽王被西戎、犬戎围杀于骊山脚下。

危急时刻,秦襄公率军保护周平王迁都洛阳,周平山为奖励秦襄王,将岐山以西实际上由犬戎占领的土地赐予秦,并封秦襄公为诸侯,秦国始立。公元前750年,秦文公大败犬戎,秦国才实际占有岐地。

秦于公元前688年,打败冀地的犬戎,将其地设为县,次年又打下杜、郑两县之地。其后,历代秦国国君不时有设县之举,但没有形成大规模成建制的设立现象。

秦国郡县制在萌芽期发展较为缓慢,这与秦国立国短、国力尚弱、兼并战争持续时间长有很大的关系。

2完善时期:

直至秦孝公时期,因感于秦国地处偏僻,得不到各国尊重,为扭转这种局面,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

公元前 356 年,商鞅颁布法令,将军队编制形式推行到地方政府管理体制中,将百姓按军队基层士、伍编制进行编组管理,将原来分散的个体小农家庭系统组织起来。

其后,将全国乡邑集合成31个县,每县设定一个县令,由中央任免,使国君直接掌握县,能最大限度调动全国资源,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郡县制在此时的秦国形成第一层的县级组织机构,郡县制的实行,有效消除传统分封制的影响,有利于巩固封建专制政权,大大地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由于受国土面积狭小限制,此时秦国尚未设郡,郡县制只是初具规模。

3制度化时期:

公元前328年,秦国战胜魏国,夺得魏国部分土地,在其上设置上郡,这是秦国设立最早的郡,从秦惠王时开始,秦国郡县制发展进入制度化时期。

随着秦国国力增强,对外兼并战争不断胜利,在对外开拓的国土上设置县,在夺得其他诸侯国的国土上多设为郡,郡县两级地方行政体制开始逐渐完善起来。

与其相关联的郡县征兵制度、户籍制度也逐渐得到完善,有利于秦国动员更多的军壮士兵并保证其战斗力。

至嬴政执国,吞并六国后,在六国故都分别设置郡,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进入制度化、成熟化阶段,使秦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强化。

二、秦推行郡县制的诸多诱因

1以史鉴今,引发秦采用郡县制:

周朝实行宗法为主的分封制,上下联系不紧,制约性不强,使得周王室对诸侯的控制力极为微弱,出现"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上逼主,下虐民"混乱局面。

及至"礼崩乐坏",周王政令不出洛阳,分封制弊端凸显。秦立国晚,且长期与犬戎杂居,受周礼仪制影响有限,更崇尚武力,因而郡县制以其军民一体、控制力强受到秦的青睐,成为首选。

2攘外安内,推动秦采用郡县制:

秦建国后一直面临着西戎、犬戎的威胁,同时,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与强大的晋国发生剧烈冲突,外部危机始终笼罩在秦的上空。

而且国内多次出现"君臣乖乱"问题,权臣数次废立国君,使秦统治者认识到君权需要强化。同时,这种战时经济体制与依靠田租生存的新兴地主阶级相适应,为其所喜爱。

内忧外患使得秦大力加强中央集权,长期征战形成的军民一体、以及官员任免随时可控的郡县制,成为秦统治者的不二之选。

3轻礼重法,促成秦采用郡县制:

商鞅变法使秦一改周的王---诸侯关系,而演变为王---郡县关系。在此模式下,秦废井田、开阡陌、制定赋税,推行军功制、官员考核任免制,使得周礼影响愈发淡薄。

而重法合规成为了大家行为的标准,王权进一步加强,效率进一步提升,国家实力越发强大。其后的嬴政、李斯等人均是法家思想的坚定支持和实践者。

使得以法治为治理模式的郡县制,成为秦统治者的上上之选。

4文化一统,需要秦采用郡县制:

秦朝的大部分领土来自于其他六国,其间文字以及风俗习惯等各不相同,秦在全国推行统一的度量衡、文字和货币政策,依托的行政管理载体就是郡县制。

秦在六国故地设立郡县,特别是将六国原政治中心设置为郡,就是要彻底粉碎六国故民复国的精神寄托,秦由中央派遣官员控制这些地方。

在中央的牢牢控制这下,由郡统县,县下设乡、里、亭,以什伍来编练民众,将秦的文化传统灌输给广大民众,使其放弃复国思想,一心向秦。

5保卫边疆,促使秦采用郡县制:

秦朝边疆地区,多为对少数民族征战得来,蛮族聚集,可称化外之地,这些领土新并入大秦疆域,人心不稳,必须采用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来管理,使秦朝的国家观念深入当地人心。

羸政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即是对南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有效管理的表现。秦在北部边疆,与匈奴多年征战,攻取河套地区后,设置九原郡。

迁徙罪犯充边,建立军事基地,并推行什伍制等军民一体制度,来对边疆进行配套强化管理,就是应有之义。

三、郡县制奠定千载封建基业

1加强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

秦在扩张吞并过程中,逐步改变郡县互不统属的局面,最终形成的郡县制,是中央---郡---县三级体制,县为基层政权组织单位,郡处在中央和县两级之间,向上对中央负责,向下对所辖县进行管理。

中央对郡守、郡对县令进行政绩考核,有功者奖,有过者罚。通过下对上负责的方式,形成一套紧密的上下级关系,从而加强中央集权。

为加强对郡、县的进一步管理,秦朝还建立一套完善的监察制,中央派郡监或刺史监郡,郡县派督邮或廷掾监县或乡。

刺史、督邮等可随时弹劾有罪赃的守、令或其他官吏。自上而下的层层督课,保证中央政令的快速下达,促进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2 建立完善封建官僚制度:

郡县制的建立,使得地方政府不断扩大,官吏职能不断变化,不但使得官吏爵、职分离,还出现文职武职分离。

有爵位的人不一定当官,当官的也不一定有爵位,这是国家政治统治与社会管理职能出现分工的必然结果。

特别是文职武职分离,这种官僚结构形式的出现有利于臣子间互相制约,避免出现朝臣独揽大权导致君主形同虚设的局面,也有利于大臣充分发挥其特长,确保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正常运转。

四、结语

嬴政建立秦朝后,从上到下重新统合政治结构和制度。在顶层,他以"皇帝"自称,意味着重塑政权权威以及重新界定君主角色,皇帝是最高的立法者,也是最高行政长官、军事统帅、司法裁决者。

在中央部门管理层面,他"立百官之职,不师古。"设立三公九卿制,进一步形成新的官僚体系。

在全国基层组织层面,他一力推行郡县制,以之作为地方组织机构模式,奠定后世封建王朝地方组织模式2000年之基业。

周秦之变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封建、郡县之变更是至关重要。然而,郡县制并非是商、周之制的断裂,而是商、周传统的变化延长,是春秋战国时代治理效率化竞争的结果。

更确切地说,是"治权"发展的结果。以皇帝制、官僚制为构成要素的郡县制,能够更有力地发挥出加强君主权力、保持国家力量的作用,因而其延续绵长,一直到清末方才结束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2林剑鸣,《秦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文/羽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53282.html

诸侯国,郡县制,中央集权,时期,影响,秦国,秦朝,公元前,发展,全国,观点评论,郡县制,中央集权,分封制,秦国,郡县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诸侯国,郡县制,中央集权,时期,影响,秦国,秦朝,公元前,发展,全国,观点评论,郡县制,中央集权,分封制,秦国,郡县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诸侯国,郡县制,中央集权,时期,影响,秦国,秦朝,公元前,发展,全国,观点评论,郡县制,中央集权,分封制,秦国,郡县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