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为何连杀了3位重臣?过后才发现刘禅是真高明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为何连杀了3位重臣?过后才发现刘禅是真高明

刘禅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明君的代表,至少很多人都是这样认为的。

“乐不思蜀”、“扶不起的阿斗”等这些负面的故事或评价出现开始,人们已经对他以后的形象有了一个大概的定位,并且很多人也已经形成了他日后必定是昏君的印象。

若不是白帝城托孤,若没有诸葛亮忠心耿耿的协助,年龄尚小的他很有可能坐不上皇位。

在他登上皇位之后,诸葛亮辅政帮助他决断大大小小的政事,让他没有后顾之忧,蜀国的发展也是一片祥和,但是他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却连杀了三位朝中重臣。

对此有人说他昏庸无道,也有人说他受不了诸葛亮的管教,所以在诸葛亮一去世就着急铲除他的势力泄私愤。

这猜测不是没有道理的,但也是因为他连杀的这3位重臣,才让人们看到他其实并不是“扶不起的阿斗”甚至还非常聪明,这只是他高明的手段罢了。

公元234年诸葛亮带兵北伐为蜀国进一步开疆拓土,却在征伐的途中因为操劳过度病情加重疏于防范,让司马懿趁机带兵入侵到了他扎营的地点杀了他五百余的士兵。

同年8月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然而司马懿却觉得他是假死不敢贸然发兵攻打蜀军,生怕有更大的阴谋诡计等着他跳进去。

为了保存实力遂撤兵回到根据地,也因此失去了讨伐蜀军的最佳时机让蜀军逃过了一劫。没有外敌的侵袭蜀军内部却发生了骚乱,两方势力为了争夺权利自相残杀致使蜀军力量被削弱。

诸葛亮病逝之后,他的权力暂时没有安排人来代替,而一直跟着他的魏延和杨仪都觉得自己劳苦功高,是诸葛亮最看重的人,也是诸葛亮最佳的继承人,都觉得这个位置一定是属于自己的。

为了争取军中的权力替代诸葛亮的位置,关系处的一直就不融洽的两个人矛盾进一步激化,最后竟因权力发展到了互相带兵攻打自己人的地步。

最终魏延因实力悬殊很快弃甲而逃,不料杨仪穷追不舍,费尽心思把他追回来之后就斩杀了,随后杨仪领着各路的兵马意气风发的回都城。

到都城之后,杨仪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开始细数自己的功绩,说魏延是怎么谋反自己又是怎么发现的最后又是怎么把魏延给杀掉的,惹来了很多人的欣赏,都觉得他是一个忠心耿耿之人。

对于杨仪的功劳刘禅虽然对他进行了嘉奖,但是并没有让他坐到诸葛亮的位置,掌握总理国家大事的权力。

虽然说杨仪作为蜀国的重臣之一,从刘备时期就一直跟着冲锋上阵,没有功劳也是有苦劳的,应该得到更丰厚的待遇。

但是他这个人的性格很暴躁傲慢,在朝中得罪了不少人,担当重任他并不是最合适的人选,如果真的给予他这样的地位,很有可能引起朝局的变动,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并且对于魏延和杨仪之间的过节,刘禅是了如指掌的,而魏延作为征西大将军会不会拉帮结派企图谋反,刘禅觉得不能听杨仪的一面之词,毕竟魏延野心并不是很大除非有人从中策划让他谋反或者就是说魏延一直是一个深藏不露的人。

另外,刘禅认为杨仪为了掌握大权可以用谋反的理由杀了魏延,那以后也很可能会因为想要得到皇位而觉得他昏庸无能起兵造反,美其名曰是为国家除害。

因此,对于杨仪的功勋,刘禅并没有封很高的爵位也没给他足够大的权力,却也不显得是皇帝有忌惮之心。

不过对于刘禅的嘉奖,旁人会觉得满足,但杨仪并不是很高兴,因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想要诸葛亮在朝中的权力,不料自己最后的计划落了空,竟然让蒋琬抢先一步成了尚书令总理国家的政事。

杨仪以为自己功高本应得到厚遇却没得到,对刘禅的安排非常不服气,心里难免有怨言,所以有一次和同僚喝酒聊天时就谈到了此事,除了抱怨之外一时不察竟和同僚说了要谋反和投奔别人的话。

这话传到刘禅的耳朵之后,就让他抓住了机会立马给了杨仪死罪,毕竟这样的人若投奔了别人对蜀国来说也是一大害。

但没有想到的是,在刘禅派人去抓他执行死刑的时候,他竟然因为害怕自杀了。

李邈在刘备时期也是一个大臣,但是因为不会说话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刘备还在时候就被他气得够呛,甚至动了要杀掉他的念头,然而诸葛亮觉得他是个能人替他向刘备求情才被免了死罪。

可李邈这个人并不是多会做人也学不会感激人,在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他穿素服举国哀悼的时候,李邈却表现的很欢乐并且上书说诸葛亮拥有强大的军事权力,这样的人很容易威胁王权篡夺王位,所以死了正好合适,全国上下应该欢呼而不应该哀悼。

李邈之所以这样说也是因为存着别的心思,他觉得刘禅被诸葛亮控制了12年,等于说就是一个没有权力的傀儡皇帝,所以一定会很记恨诸葛亮。

既然诸葛亮已经死了,那刘禅从此就没有了约束,应该是最高兴的人了,所以他诋毁诸葛亮,也是想要拍刘禅的马屁,让刘禅觉得自己始终是和他站在一边的,以此得到刘禅的欢心从此以后可以在朝中为所欲为。

然而却没想到自己一句诋毁的话,让刘禅听到之后非但没有高兴反而很是生气,甚至也让他因为这句话给自己惹来了杀头之罪。

刘禅对诸葛亮的感情很复杂,他认为自己从小就跟在了亚父诸葛亮的身边,朝中的大事以及疆土的扩展都是他在筹谋划策做决定,辅助自己把国家打理的更好。

如果有谋逆之心皇位早都应该被让出去了,所以出于对诸葛亮的信任和尊重,他不允许让任何人说诸葛亮的不是。

另外,诸葛亮是一个国家的功臣,在百姓心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如果听从建议举国欢庆,那么百姓很可能觉得自己是一个昏君,让百姓寒了心会引起各方势力的讨伐。

所以为了安抚人心,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尊重,他杀掉李邈也是表明自己不是昏君的一个方式。

刘琰作为蜀国的重臣之一,他没有李邈的低智商也没有杨仪的暴脾气,但是他却偏执好斗喜好猜忌并且好美色,这也为他埋下了惹祸烧身的隐患。

刘琰作为蜀国元老级别的人物,他能力不高却非常受刘备重视,并且陪着刘备一步步坐到了太守之位。

后来刘备去世之后,刘禅又感念他的付出让他做了车骑将军这样的要职,成为一个地方的主权者后他并没有想着为百姓做点好事,只会拿着经济大权纵情享乐。

为了不让他祸害一方百姓影响国家的整体发展,诸葛亮就把他调到京都,从地方的一把手到中央的一个被管辖的分支,他的经济来源不再具有主动性,行为有所收敛,但他仍旧没有忘记美色。

有一年,刘琰娶了一个貌美如花的妾室,心里非常高兴,宠爱有加,过年时节还把妾带到了宫里见太后等一众女眷。

然而晚上要出宫时,他的妾却被太后留下了,说是两人很投缘要多聊聊,无奈之下,刘琰只能自己回家,然而几天以后还不见妻子回来,刘琰心里也跟着着急了,毕竟他已经听到了很多关于自己的妾和刘禅的流言蜚语。

本来他觉得没什么,但是最关键的一点是他觉得太后和自己的妾室说话时间太长肯定是有猫腻,说不定谈话就是一个幌子,实际上是为刘禅做掩护,所以他心里等的悲愤交加,也无可奈何。

等过了有半个月的时间,妾室终于从皇宫里回来了,他没有表现得很高兴,相反还一改往日的温和,厉声质问妾室是不是和刘禅有私情,毕竟刘禅也是好色之人,自己的妾室确实长得非常好看,这么多天在皇宫生活肯定是在一起了。

对于刘琰的质问,妾室说自己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可刘琰不相信这么长时间不回来什么都没干,可他又不敢去质问刘禅,所以就命令自己的几百个军卒一起殴打妾室,并且自己还用鞋底抽妾室的脸,把妾室打的面目全非。

即使妾室已经受到了这样的折磨,刘琰也觉得没有完全把怒气发泄完,当即就把妾室赶出了家门。

对于一回家就遭遇这样的待遇,妾室也非常生气,觉得自己的尊严被践踏了,所以一时气愤就把刘琰给告了。

妾室的举动,让早先有所猜忌的人更是确定了心中的想法,所以一直在看刘禅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作为这件事的关联人物之一,刘禅听到这些传言心里非常不好受,毕竟自己可是一国之君,如果让百姓误以为自己真的侵犯了臣子的妾室落了口实,那自己的信誉和威严必将受到挑战。

以后别人说起进宫的女眷肯定也是会怀疑她们和自己的关系,让她们的尊严受到践踏,可如果自己因为这样的事把刘琰给杀,那真的证明自己和他的妾室有不正当的关系,那进入皇宫的女眷似乎都排除不了嫌疑,一时之间影响肯定不好。

所以他就找了一个借口“卒非挝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把刘琰给杀了,这也确实给这件事划上了一个句号,后来他也明令禁止官员的女眷进入宫中。

在这件事中,刘禅无疑是明智的,但是他的借口又显得有那么些吹毛求疵,好像为了给人治罪故意把一点小错误扩大化强加到别人头上的。

在外人看来好像真的有点不讲理,但是以这样的借口治罪,不仅点明了不能滥用公家的权力做危害社会的事情,也给后面的官员一些做事的行为准则。

同时也表明刘禅是一个不徇私舞弊能站在百姓角度处理问题善于主持公道的好皇帝,至少在处理这件事中,他完全没有提及流言蜚语,只是说刘琰不能这样滥用军中权力,违反常理打自己的老婆,给男性做了警戒也在女性心中树立了好的形象。

刘禅在诸葛亮一去世之后,就开始连杀这3位诸葛亮留给他的并且在朝中影响力很大的重臣,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

甚至一度觉得他就是因为讨厌诸葛亮的管束,想要清除他在朝中的势力,完全把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很为蜀国的未来担忧。

但其实刘禅并不真的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也不是怨恨诸葛亮才会有迷惑行为,相反他做事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看似是杀了一个重臣,但其实也是把权力收拢到自己的手中。

开始掌握国家的大权,任命更有才能的人担大任,比如听从诸葛亮的安排把蒋琬等人调到重要的位置辅佐政事。

另外,诸葛亮去世之后,长子诸葛瞻还是一个八岁的孩子,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来说根本撑不起大任,更何况去把家族发扬光大了,所以失去诸葛亮的诸葛家族很可能就没落了。

但结果是刘禅非常重视诸葛瞻,不但让他一路高升成为国家重臣,还让他十七岁的时候就娶了公主。

这一点来说,刘禅是感恩的,并没有别人认为的那样对诸葛亮心存怨念,让人觉得他昏庸相反还是一个精明之人。

不过遗憾的是,刘禅这样一个精明的人,在离开诸葛亮独立执政的29年里,竟然听信了谗言任用黄皓这样的小人,最终让这个在历史上存在了40多年的国家走上了灭亡。

如果当初没有听信谗言,或许蜀国的历史会更长久,毕竟从他独立执政29年来说,他也不是一个愚昧无知的傻子,还是有一定的才能在里面的,可能是因为父辈的影响力太大,才让他没有机会显示自己的能力。

也许是他故意装疯卖傻遮蔽自己的才能,才让他在历史上显得微不足道,甚至把蜀国的灭亡都归结到了他的身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5406.html

因为,权力,重臣,魏延,诸葛亮,刘禅,李邈,真高明,蜀军,杨仪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权力,重臣,魏延,诸葛亮,刘禅,李邈,真高明,蜀军,杨仪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权力,重臣,魏延,诸葛亮,刘禅,李邈,真高明,蜀军,杨仪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