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中国历史上的夏朝,到底存在过吗?不接受反驳的史诗级解读(下)

中国历史上的夏朝,到底存在过吗?不接受反驳的史诗级解读(下)

文史君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夏朝历史的文章,今天收到一位读者朋友的私信,并且交流了一些观点。

言毕,读者朋友说他曾专门研究过夏朝历史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并且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文史君有幸拜读。他对夏朝文化研究之深,令人敬佩。

今天,借文史君之手将其发布出来,以供大家赏阅。

还有黄河水的泛滥。黄河带来松软土地,造成耕地越来越多,但是,随着时间长了,湖面越来越小,蓄洪和调节能力下降,很多泥沙的黄河水泛滥越来越严重,采用堤坝的方式,虽然可以暂时有效,随着时间长了淤积越来越多,最后只能溃坝造成灾难更大。

大家迫切需要的大禹来了,大禹治水得到大家拥护和支持,赋税徭役更加理顺,领导权威加强。臣服的奴隶心甘情愿听从首领调遣。

古人用大火把岩石烧红后泼水,造成岩石碎裂。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到了夏秋洪水时期,会明显看到黄河过水量扩大,黄河水道被疏通的越来越宽,泥沙淤积没有那么厉害了。

其实,大禹治水,没有完全彻底疏通黄河,因为直到周朝初年,渭河还在淤积。但是,大禹治水无意中打通了通向郑州洛阳的通道。

那些在汾渭盆地拥挤的人们,开始纷纷迁移扩张到洛阳郑州地区,洛阳地区有汾渭盆地同样的盆地和黄土高坡。因为那时候伊洛河下游可能有同样的湖泊和淤积土地。而且没有黄河水的泛滥。所以说,夏朝首先迁移扩张就是伊洛河盆地。

郑州以下黄河淤积土地和形成的湖泊沼泽更多。而且郑州以下太大了,人们纷纷迁移,汾渭盆地的黄河泛滥,已经无足轻重了。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主动迁移扩张的是什么样的人民?

首先大的首领不会主动迁移。那些位居高位,有众多臣服部众的首领,正在享受生活呢!不会主动迁移,主动迁移的都是受剥削,比较低层臣服的部族,承受赋税徭役的人民。

但是,个别家庭(也可以叫大家庭,关于那时候家庭什么样子,我们在其它地方讨论)会不会迁移呢?也不会,因为古时候人烟稀少,单个家庭根本无法娶妻嫁女,也不能主动迁移。

主动迁移的只有是一个君主家庭,率领几个,或者十几个臣服的家庭,共同迁移扩张了,《诗经·公刘》描写的就是往外迁移的部族。只不过“公刘”迁移到了渭河上游,没有迁移到黄河下游。

这些纷纷迁移到黄河下游的小部族,他们由于本来在尧舜禹统治时期,就掌握学习了统一文字语言历法礼法等技术和规矩,又饲养牛羊马,他们在遇到黄河下游人民时,优势明显,往往会处于领导地位,慢慢成为几个部族的最高首领。

由于牛羊马这些畜生,它们繁殖和吃草,需要的生产空间不断扩大,所以,他们扩张也不断。几个部族迁移融合后,又会分裂出新的小部族向更远处迁移扩张。当然,这样扩张过程中,不排除较大部族由于某些原因,主动率领部族整体迁移扩张的。但是,这些大部落,也是经过臣服部族逃跑以后,变成小部落以后,才迁移扩张。

我们来分析这些大大小小部落迁移扩张时。带给了中原地区什么?

由于这方面资料太少了,我们只能拿同是有夏朝故地迁移出来的“周”部族迁移来考证。拿《诗经·生民》和《诗经·公刘》来分析吧。

首先我们知道,这两首诗歌都不是顾颉刚等人说的春秋时期做的,也不是今天某些历史研究说的周朝初年,由周公做的。

可能是周公校订后颁布全国的,但是,绝不是周公做的,这两首诗歌都是当事人晚年,或者当事人去世后没多久做的。原因很简单明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那些能把故事背会并口口相传的人,早已可以拿起手中笔把它记录下来了。

人类性情相近,向东方,南方,北方迁移扩张的人也应该跟周人迁移类似,特别是向东方迁移扩张的人,因为那里有更适合人类发展生活的大量土地空间,他们不仅带去了原来夏朝的文字语言,时间礼法,上下统治关系,还带去了自己祖先的记录和祭祀,包括大量的诗歌和重要首领的事迹材料。

只是这些材料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流失,早已面目全非,只留下片言只语。到了春秋战国,人口众多,互相学习时,许多文字不被理解,许多资料被人为抛弃。才造成“女蜗造人”,后羿射日,结绳记事,河图洛书,精卫填海……这些后来人无法解读的文字。

其实这些文字,都是一首歌颂祖先的歌词的其中一句,需要结合上下文才能理解。后世基本上已经不能读通它原来意思了,不是今天专家扯的神话。

有人会说,既然夏朝是后来迁移扩张。夏朝人民同中原各地人民融合的夏朝,而且夏朝迁移扩张时,都是分化成小部族。那么,除了尧舜禹的记载,其它的比如黄帝蚩尤,神农伏羲,女娲的记载,会不是中原各地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应该都是夏朝子民的记载,很难是原来居住人民的记载。

首先,夏朝子民在融合过程中,处于领导阶层;第二、原来居民文字语言跟后来迁移去的夏朝人语言不通。第三,目前流传下来的夏之前资料,都是用夏朝形式的语言习惯。没有发现同夏朝语言习惯不同的资料。第四、今天的西北地区,也有关于黄帝和神农女娲等的传说,如果是夏朝以后的首领,估计传播不到西北地区。

不过,在中原地带广泛传播的“太昊”“颛顼”等,有可能就是夏朝以后,商朝之前的首领。

虽然,我们今天在分析古代资料文字时,会发现古文字有些不同,但是,这些不同似乎都是在夏朝尧舜禹统治时期,互相之间的不同,没有发现后来夏人民跟原来居住人民融合时的,单独出现不同文字语言。

(不过,由于我也没有那么全面,如果发现不同类型语言文字习惯,可能就是夏朝扩张时非夏朝子民留下来的。)

说了文化,我们再说说这些人的技术。这些出身下等部族(奴隶)的人,他们赶着自己的牛羊。不需要有精细的玉石制作技术。也不要拥有青铜器生产技术,他们主要还是能简单生活下去就可以了,那些原来拥有或者可能拥有制造青铜器和精美玉石制造技术的人,反而不适应这种竞争。

所以说:早期迁移扩张的夏朝人民,并没有高级的玉石技术和青铜技术。甚至他们没有高级精细的烧制陶器,因为夏朝原来的统治,都是“以德服人”,作为君王的家庭,对下边臣服的家庭(奴隶)没有太大欺压,君王的生活,也没有那么讲究。

现在迁移出来的小部族,他们成立的小的统治,更不会欺压人民厉害,因为欺压厉害了,人民早就跑了,臣服到其它君王那里了。

我们来总结一下把,首先,主动向外迁移扩张的都是中下臣服的奴隶,也可以说是部族吧,这些人没有较高的制作玉石和青铜器技术,君王的生活没有那么高贵,和普通臣服做奴隶的家庭差不多。甚至特别精细的陶器都没有。

但是,他们饲养牛羊马,又会种植农业和渔猎,还可以养蚕织布,制作皮毛。烧制陶器,拥有这些实际基础劳动技能的人们,向四周扩张中,自然在与原来居住在中原地带的人交往融合过程中,有绝对优势。

当上君王,让其它部族臣服做奴隶。大家也愿意接受夏朝制定的礼法,历法。夏朝相对统一的文字,以及上下级统治模式。而原来生活在中原各地的人民,也愿意接受夏朝统治,甚至以接受夏朝统治为荣。

被夏朝下层部族封为“后”或者“王”时。也以自己是正统夏朝人民而自居。于是,经过几十年的融合同化,中原地区都变成了夏朝统治。

有人可能会说,夏朝原来在晋陕豫交界处就那么大。就算人口集中,也没有多少人。而根据考古发现,当时中原地区人口众多,怎么会最终变成全部都是夏朝子民呢?

这个我不好多说,大家可以参考中国历史上的“洪洞县迁移”,“湖广填四川”和“江西填湖广”。这些都是迁移的人远远少于原来居住在原地的人民,但是,最后原居住人民几乎变得没有了,几乎都变成迁移的人民了。

还有“衣冠南渡”后,后来唐末的南渡,今天可以去调查,“衣冠南渡”的后代几乎没有,而唐末以后南渡的后代却很多,这些现象都说明,一个外来迁移人的生命力,远远大于原来居住人民的生命力。

随着人口的到来和增加,各部族又为地盘,开始互相争斗土地了,于是,大家又重新要么互相联合,要么几个部族臣服到一个威望高的部族下面。或者划分界限和平相处,或者互相争夺界限而大打出手,分一个高下。

处于冀鲁豫皖苏的人民互相争斗,有的部族只好往四周发展,向东南发展,进入湖北湖南,苏浙等地。有的则沿着河流,往河流上游走。慢慢地,几乎全国各地都变成了夏朝子民。

我们再来说说夏王,夏王可能就是史料说的夏伯,夏王在汾渭盆地统治时间不长,古代中国奴隶社会,本来就是一层一层臣服,下一层只对上一层负责,不对更上一层负责。

那些比较低级的臣服部族,只接受上一层君王命令,对更上一层知道的不多。由于大禹治水开通了通往中原地区的通道,人民纷纷迁移,人民本来就对夏王没有多少感情,迁移出去以后,基本上不再听从夏王号令了,那时候,土地刚刚开发,牛马车辆等交通工具还没有很好利用,道路也不畅通,夏王也没有能力统治中原各地新迁出去的人民。

而且这些部族,也是靠自己成为君王的。后来在夏朝部族互相争斗中,夏王也帮不上什么忙,甚至很多部族,根本不知道原来的夏王还存在。

最后,臣服在夏王周围的也剩下不多了。经过了史料上说的“后羿代夏”以后,夏王更加衰落了,只能依附在一个小部族那里。

可能是后来“三苗”等来自周围部族的入侵,或者其它原因,最终夏王和他依附的部族,迁移到了伊洛盆地。后来,夏部族各地互相争霸。大家你消灭我,我臣服你,但是,没有部族敢贸然攻打夏王居住的地方,而夏王也不参与争霸。(今天发掘的“二里头”显然不符合夏王,只符合相互争斗后起来的部族首领)

最终,商部族首先取得了郑州以东大部分部族的臣服,接着,又取得了伊洛河盆地各部族的臣服,“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鼾睡?”最终顺便灭了夏王(夏伯),接着,又向夏朝旧地汾渭盆地发展,彻底灭了夏朝。

商朝最后胜出。可能主要还是商部族首先饲养马匹,并把马匹用于战争。而且在郑州以东地区争斗中逐渐学会了最先进的战斗经验和统治经验。

综合古文献,我们可以分析出来,商朝,除了强有力的马匹车队外,还有商汤的仁义爱民。

读者们,关于历史上扑朔迷离的夏朝,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5617.html

地区,主动,黄河水,历史,部族,土地,扩张,文字,人民,史诗,知识科普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地区,主动,黄河水,历史,部族,土地,扩张,文字,人民,史诗,知识科普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地区,主动,黄河水,历史,部族,土地,扩张,文字,人民,史诗,知识科普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