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演义中被黑,正史称名士,三国名臣华歆真面目,不适合乱世的儒生

演义中被黑,正史称名士,三国名臣华歆真面目,不适合乱世的儒生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黑化了很多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名人,当时被称为天下名士之一的华歆就是其中一位。

小说第66回,曹操杀伏皇后,华歆是主要帮凶。

小说第79回,曹丕忌惮曹植,华歆献毒计,试图帮曹丕杀死同胞兄弟。

小说第80回,曹丕想篡汉自立,华歆出面逼迫汉献帝禅让。

等等描述,都将华歆钉在了奸臣的立场上。

罗贯中为何要如此描写华歆?或许是他不喜欢这个人?也或许是他有相关的史料证明?原因不得而知。

本文就聊聊这位三国时期的名臣、名士,根据正史中的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来判断下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从正史记载来看,华歆是个相当受到当时的诸侯们欢迎的人。

华歆的授业恩师陈球当过东汉朝廷的太尉,他的师兄弟中包括卢植(刘备、公孙瓒的老师)、郑玄、管宁这样的名士和牛人。

这样的一套同门关系,让华歆在相应的阶层里,走得会比别人容易一些,且对华歆的名望有相当的好处。

当然,华歆本身的学术水平也足够高,对一些问题有独特的见解,所以才能称得上是名士。

他和邴原、管宁等两位名士齐名,被天下人共称为“一龙”,管宁是龙尾,邴原是龙腹,华歆是龙头,理论上,龙头的才华高于另外两位。

因为他是天下名士,有全国性的声望,招揽到他,对诸侯们的形象有很大的好处,也方便招揽更多的名士。

最著名的记载是,华歆在孙权麾下为官时,曹操以天子的名义,点名要华歆离开东吴,到朝廷任官。《三国志·华歆传》中记载:

其实从这则记载中,可以推测出一些东西。

东汉末年的诸侯之间,人才的争夺是相当激烈的,真正的核心人才,是绝对不会放弃的,曹操也不会用公开征召的方式讨要。

很难想象,如果曹操以天子的名义征召张昭、周瑜、鲁肃这样的东吴重臣,孙权会是什么反应?

显然,对于华歆,孙权看似舍不得,其实是可以放手的,他并非东吴的核心人才。

当初,孙策在世时,把华歆高高供起,“待以上宾之礼”,议事时,允许“华独坐”(这属于朝廷对三公的礼遇)

但是,孙策临终前,安排托孤之臣时,却提都没提这位华名士。

华歆这样的名士,只比较适合做活招牌,用以表明诸侯礼贤下士的活招牌,曹操召其入朝,也是这个目的。

华歆在曹操麾下,官职是不断上升,《三国志·华歆传》中记载:

但史书中没有多少他给曹操出谋划策的记载,也没有多少曹操主动向其咨询争霸谋略的记载。

这足以说明,曹操要的只是华歆的名望,人来了,供起来就好。

曹操没指望华歆在应对诸侯的军政大事上真能对自己有什么帮助,他对华歆的态度和当初的孙策差不多。

后来,曹丕篡汉,建立魏朝,华歆继续一路上升,做到司徒这样的高位。

曹丕厚待他的原因是,“文帝受禅,歆登坛相仪,奉皇帝玺绶,以成受命之礼。”

这种礼仪上的事必须是具有天下名望的名士来做,华歆正合适。

华歆本人在各路诸侯争霸的过程中,没有什么存在感,原因大概是他的学识和道德标准不适合争霸的氛围。

首先,华歆是比较标准的儒生,且专注于此。

而儒学是不怎么适合大争之世的,儒学的老祖宗孔子在其所属的时代,其推崇的理念就不怎么受各国待见。

其次,根据三国时期一些名人对华歆的评价,可以知道,华歆对道德的要求非常高,自己也身体力行。

如孙策、陈登、曹植等人的评价中,概括了华歆是个守礼、守德、清廉的人。

曹丕甚至称他是“一代之伟人,后世殆难继矣。”(和钟繇、王朗并称)

再如太史慈虽然评价华歆“然非筹略才,无他方规,自守而已。”却也不否认“华子鱼良德也。”

他离开东吴时,好友、同僚给他送盘缠,他一概不收,还用一番大道理说服送礼的人,让所有人赞颂他有德,《三国志·华歆传》中记载:

史书上也明文记载“歆素清贫,禄赐以振施亲戚故人,家无担石之储。”

这样的一个人,视道德为生命,是无法为所效命的主公献出适合乱世争霸的阴谋诡计的,也无法把一些有违道德的计策包装得冠冕堂皇后表达出来。

如庞统劝说刘备谋夺同宗刘璋占据的荆州时,就明确表示,乱世时,就应该吞并弱小,顶多占了刘璋的地盘后,再厚待他。

再如东吴偷袭荆州之前,曾联合曹操一起出兵,并要求曹操把自己出兵的情报保密。

曹操麾下的谋士董昭就献策说,别听孙权的,将其出兵的情报泄露给关羽,让关羽回去跟孙权火拼,直接就把临时的盟友孙权给卖了。

要不是关羽接到曹操送来的情报后犹豫不决,“羽果犹豫”,耽误了退兵的时间,未必就败给孙权。

如上述庞统、董昭献出的类似的计策,华歆是绝对不会献上的,或许他想不出来,或许能想出来,但基于自己坚持的道德标准,也不会说出来。

《三国志·华歆传》的记载中,明确记载的华歆给魏国献的谋略就二条。

其一,是华歆向魏文帝曹丕建议,以后举孝廉,还是要注重学问,要让孝廉们多读儒家经典:

其二,是魏明帝曹叡要出兵伐蜀,华歆劝说曹叡息兵罢战:

华歆的建议不管是否正确,但从上述记载能明显看出,他的思维就是标准的儒家思想,注重教化,希望魏国在内部做好自己的事,少对外折腾。

以他对曹叡的建议而言,曹叡当时是接受了华歆的建议,但会不会真认同?就难说了。

因为,谁都知道,如华歆所言“二贼之衅,可坐而待也”的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决定三国胜败的,一定还是武力的高低。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是乱世,即使是文士,需要的也是荀彧、郭嘉、鲁肃、诸葛亮、庞统、法正、司马懿、贾诩、程昱这些能把大义和阴谋诡计都玩得转的人才。

华歆显然不是这样的人才,他比较适合和平时代,让其教授学问,或无为而治的治理某个州郡,不适合乱世争霸。

比较适合华歆发挥的朝代,应该是宋朝、明朝的中前期,或者其余朝代的盛世时期,而不是三国时期。

华歆的名利之心也是有的,如《世说新语·德行》中记载的故事,他和管宁在一起读书,看到地上有金子,管宁就当没看见,华歆却去捡起来。

他抛弃孙权,投奔曹操,无非是曹操代表朝廷,能给予他更高的官职。

他大半辈子享受汉朝的俸禄,却在曹丕篡汉时,在最显眼的位置上为曹丕站台。

这些有违于华歆一生坚持的道德的反面事例,或许就是罗贯中不喜欢他,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黑化他的原因。

以上文中观点均为笔者个人见解,未必准确,欢迎读者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参考文献:《三国志》《世说新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5665.html

曹丕,华歆,正史,名士,诸侯,儒生,曹操,真面目,名臣,三国,美文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曹丕,华歆,正史,名士,诸侯,儒生,曹操,真面目,名臣,三国,美文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曹丕,华歆,正史,名士,诸侯,儒生,曹操,真面目,名臣,三国,美文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