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战国“弟弟级别”的燕国,能完虐匈奴,为何汉朝被欺负到和亲?

战国“弟弟级别”的燕国,能完虐匈奴,为何汉朝被欺负到和亲?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北方的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形成了很大的威胁,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在大汉王朝被匈奴欺负到和亲的地步。

殊不知在历史上战国时期匈奴是被中原完虐的节奏。当时的匈奴被还算不上强大的燕国虐的体无完肤,保证了中原诸侯能专心尔虞我诈。

为何强大的汉朝却被欺负到和亲?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两者差距如此悬殊呢?

我们先分析一下燕国和匈奴作战时双方选手的实力。

第一;战国时期的燕国作为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和强大的秦赵魏齐相比确实弱了一些,

属于“弟弟级别”的诸侯国

。但是毕竟是当时的战国七雄之一,而且燕国的文化和中原文化相同,生产力和军事实力在中原各国中垫底但是生产技术和兵种配置和其他六个国家是相似的,毕竟是经历过春秋时期洗牌的佼佼者之一,燕国总体来说综合国力并不俗。

第二;燕国只有一小部分面积直接和匈奴接壤,受到的威胁不大。并且除了燕国以外,还有秦和赵实力排名前二名的老大哥和匈奴接壤,赵国大将李牧和秦国大将蒙恬都是响当当的英雄人物,他们带领的军队破匈奴总是凯旋而归,这对于燕国来说就是强大的助攻,三个独立的军事集团一同作战的效果不容小嘘。

第三:当时北方除了匈奴还有月氏和东胡两个民族部落,匈奴人主要是放牧和中原各国的摩擦主要是一些小规模的交换和掠夺,主要兵力也只有骑兵,离开马背的战斗力就不足为惧。匈奴人没办法大举进攻的主要原因就是这时候的匈奴人都是各自为战,并没有完成统一大业,而且也不需要统一,这样简单的掠夺就已经喂饱自己,没必要和中原王朝大动干戈。

而战国七雄忙着相互竞争,但是在修长城这件事上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抵御这种不成气候的匈奴人,游刃有余。

再来看汉朝和匈奴的作战历程:

首先:历史上的游牧民族真的非常多:

匈奴、东胡、突厥、蒙古、契丹、女真……

从商周开始匈奴和东胡就开始竞争了,当时在地图上的版图大概是1:1占据在如今的内蒙古,两者平衡到了战国时期。这时匈奴逐渐强大,不仅压缩了东胡的版图还导致东胡分裂成了鲜卑和乌桓两部分,这时的领导者就是

冒顿

冒顿单于就是北方的秦始皇,在刘邦和项羽还在楚河汉界争夺时,他一步一步使匈奴成长起来,当时唯一有实力和冒顿抗衡的蒙恬也已经归西了,独孤求败般的冒顿单于一鼓作气,带领匈奴逐渐扩大疆土占据了现在的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蒙古国的大部分面积,于是乎,北方草原完成第一次统一,变成了一个强大的骑兵集团。

当刘邦打败项羽,建立西汉的时候,正是匈奴最得意忘形的时候。

接着,匈奴强大了,对中原的侵略不再是小打小闹的抢夺了,开始窥探中原富饶的土地和物资,想要把疆土逐渐向南扩张。当时刘邦刚刚称帝,血战刚结束,国库空虚,甚至没有足够的资金新建宫殿。所以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征讨匈奴,但是作战中实力悬殊太大,惨败且几乎被俘,于是不得已采取了娄敬建议的和亲政策,自以为把公主嫁过去,以后匈奴世世代代的王都是外甥便不会再攻打中原。

和亲换回了”文景之治”,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力鼎盛,于是开始展开全力反攻,卫青、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带领数十万大军深入漠北,数次击败匈奴主力使其影响日益缩小。其间张骞等使节出使西域,

说动受到匈奴侵扰的各个国家组成统一战线,

共同对敌,匈奴的势力这才逐渐衰弱下去。

最终:强大的汉王朝收复了疆土,匈奴失去了三分之二的面积,被赶回了最初的老家,还分裂成立了南北两个部落。现在大汉比匈奴强大了,但是为了这个战局汉朝也付出了很多牺牲,毕竟这是一场漫长的消耗战,汉武帝时期虽然将领人才济济,但是随着战马消耗殆尽,富余的国库也日渐空虚,汉武帝下诏卖爵也破坏了汉朝的官僚系统。所以虽然这场民族保卫战让汉武帝名留青史,使得匈奴进了衰弱期,但是汉朝也过了鼎盛期。之后为了维护两者之间的友好关系,双方需要一个“载体”——和亲。匈奴现在需要汉朝的保护,因而呼韩邪提出请求,想娶大汉国的公主,由于有了王昭君的故事,此后的六十年间,汉匈之间友好相处,西北无战事。

所以一个国家不能仅仅靠战争的胜利与否来判断强大和弱小, 燕国和汉朝面对的对手不是同一级别的,和亲也并不是只意味着示弱和受欺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57457.html

汉武帝,匈奴,实力,燕国,汉朝,中原,弟弟,级别,蒙古,王朝,观点评论,匈奴,燕国,汉朝,中原,东胡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汉武帝,匈奴,实力,燕国,汉朝,中原,弟弟,级别,蒙古,王朝,观点评论,匈奴,燕国,汉朝,中原,东胡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汉武帝,匈奴,实力,燕国,汉朝,中原,弟弟,级别,蒙古,王朝,观点评论,匈奴,燕国,汉朝,中原,东胡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