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夏侯惇在曹魏得以重用并不仅是因为战功,也有重视宗族的原因

夏侯惇在曹魏得以重用并不仅是因为战功,也有重视宗族的原因

夏侯惇作为曹魏亲勋集团中的重要成员,能力强、谋略身、功劳卓著,深受曹操的持续信任,也获得了极高的官职、勋爵及特殊待遇,这不仅仅是从战功角度来看,而是结合夏侯惇自身的功绩、品行、出身及曹操的用才策略像关联的。具体分析如下:

夏侯惇的综合功绩不小,应该被优待尊崇

在曹操起兵反董时,夏侯惇年纪稍大,有侠气武略,能够镇得住其他同族人,被曹操任为副将,而其他曹氏家族成员则是官职更低些的校尉等;等曹操有了兖州这个根据地后,曹操自己率兵出征,放心的把大后方交给夏侯惇,而夏侯惇也没让他失望,顽强顶住了吕布强悍的偷袭,更是在自己被劫持为人质时让士兵放箭,保证了曹操统治的延续。

在征讨吕布时,夏侯惇不慎被流失射中眼睛,从此成了“盲夏侯”,这种形象客观上的确影响将帅的威严,加上夏侯惇自己心理关难过,“照镜恚怒,辄扑镜于地”,于是慢慢退为幕后,这才给了夏侯渊、曹仁等将领更多统军机会。

退居二线后,夏侯惇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在屯田、后勤等领域发光发热,为曹操前线将士提供良好保障,相当于总后勤部长。史载,他亲自带领士兵背土抬水,兴修水利工程,劝行农业,做出了良好的榜样示范。

夏侯惇品行优良,是勋贵集团代表,需要被树立起来作为标杆

夏侯惇一心为曹氏考虑,虽然深居高位,却不治产业,有些积累便散尽,至于家无余财。随着曹氏集团兴起,宗族内不法之人增多,需要有一名品行优良的人站出来,成为曹操管理宗族群臣的道德楷模,这种情况下夏侯惇便成为了不二人选,在官职、待遇等方面受到重视也是顺其自然的,因此从史书中可以看到虽然没有什么功绩记录,却看到他后半辈子就是在升官的路上,直到最后位极人臣。

夏侯惇

“太祖平河北,为大将军后拒。邺破,迁伏波将军,领尹如故,使得以便宜从事,不拘科制。建安十二年,录惇前后功,增封邑千八百户,并前二千五百户。二十一年,从征孙权还,使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赐伎乐名倡,令曰:‘魏绛以和戎之功,犹受金石之乐,况将军乎!’二十四年,太祖军【击破吕布军】于摩陂,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拜前将军,督诸军还寿春,徙屯召陵。文帝即王位,拜惇大将军,数月薨。”

曹操有意抑制士族,重用宗族和寒族人士,夏侯惇当仁不让

历代争天下的豪杰,首先要争的是人才。而东汉以后,士族兴起,其他诸侯如袁绍、袁术、刘表、马腾要么豪族出身,要么重要士族,而曹操自己因为出身的先天缺陷,与士族关系不协,难以获得认可,也就无法获得拥立。于是曹操另辟蹊径,首先从自己宗族中拣选优秀人才,尤其是在军队统领方面,在有意培养之下,曹氏、夏侯氏中名将辈出,成为曹魏统治集团的有力支撑。而夏侯惇作为其中的佼佼者,自然会被曹操尊崇并太高地位,而不是像其他诸侯那样猜忌、残害同族中人。

综上,看似没什么战功的夏侯惇,被曹操放在很高的位置,既有夏侯惇本人的功绩、品行,也与曹操管理宗族、重用宗族的心思分不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5807.html

功绩,品行,宗族,大将军,曹操,曹氏,战功,曹魏,士族,夏侯惇,知识科普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功绩,品行,宗族,大将军,曹操,曹氏,战功,曹魏,士族,夏侯惇,知识科普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功绩,品行,宗族,大将军,曹操,曹氏,战功,曹魏,士族,夏侯惇,知识科普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