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从刘邦到刘协,其实汉史并非你想象的那样辉煌

从刘邦到刘协,其实汉史并非你想象的那样辉煌

也许在许多人眼里,刘邦是没什么本事的,胜仗基本都是手下打的,计策基本都是手下出的,一遇到困难,他总是很无辜的躲在手下背后问:为之奈何?

其实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来自偶然,做个假设吧,如果把你放在刘邦的位置上,并给你他手下的一大票人才,你能创立和他一样的事业吗?我们可以按以下的思路进行yy:首先你得有文化。刘邦虽然不爱读书,但也不是大老粗,他读过法律,对占卜也很在行。以秦朝只准习读法律、种植、卜筮三种书为标准,刘邦是地地道道的法律系高材生。其次你得够聪明。聪明到别人都听不懂张良在说什么时,而你能听懂了。聪明的总是能在一大堆乌七八糟的意见中选出最正确的一个。这智商,起码得一百三。

再次,你的反应速度得够快。能够把“吾困于此,旦暮望而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在一秒钟内滴水不漏的转化为“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用假为!”骗过聪明如韩信。而且你得坚强。众所周知,刘邦是在别人的骂声与讨厌中长大的。40岁前仍是光棍,48岁前还是流氓连他爹都瞧不起他。面对项羽的淫威,你得忍;面对几千美女,你得忍;甚至面对手下的要挟,你还得窝窝囊囊的忍。忍字心头一把刀,你得敢于对自己下手。

最重要的是你还要坚强。有人统计,(散见于《楚汉春秋》,《史记娄敬传》和范文澜《中国通史》)刘邦和项羽打了四年仗,大战七十,小战四十。败了差不多一百一十次,光身受重伤就达十二次。这么说吧,老婆被人抢了你要坚强,老爸差点被人煮了你要坚强,五十六万大军被三万人打的一败涂地,自己被人撵的到处跑你还要坚强。不能理解的朋友可以试着和泰森单挑,如果被打倒一百一十次后,你还能捂着耳朵站起来和他挑战。那么你可能是这世界上最坚强的人之一。

有足够的魅力,在屡战屡败时保证那一大票人才不会离你而去;足够的大方,能抛出未来可能得到的最大基业的2/3以上去收买人心;足够黑心,把自己的儿女推下车去面不改色;足够大胆,敢把自己的未来交给一个素不相识的无名之辈……如果你同时拥有了以上几点,又足够好运的话,那你可能会成功。

可能?是的,我相信即使条件如此苛刻,这种人才在现在也有很多,可是还有一个最最重要的因素在制约着这成功的几率,很搞笑也很无奈,因为这涉及到汉朝的另一个风云人物,所以我只能随着故事的发展慢慢道来。现在说了,起码有一半人摇头不信。公元前256年,刘邦出生于沛郡丰邑杨村的一个普通农户家里,按说,准皇帝出生时总有些反常的事发生,不是“红光满室”,就是“异香经久不散”。好告诉你这个孩儿和别的孩儿不一样。可刘邦真是个例外,他出生的那天,除了因为村中有个叫卢绾的他同日出生显得比较热闹以外,和平时没什么不同。

其实,不一样的早在十个月前就发生了,而且,很不一样。据史书记载,有一天刘邦的老爸刘大叔看到自己的老婆在野外和一只龙做爱,是时乌云压空,雷电晦冥。在此之后刘大妈才怀的孕。如果这是真的,那可谓是世界上最惊心动魄的受孕方式了。刘邦当时其实并不叫刘邦,邦是什么?国家。刘邦的受孕方式虽然特别,可说到底他也不过是一农民的孩子,打死刘大叔也不敢给孩子起一个这么有霸气的名字。

刘邦出生时的名字叫刘季,二十岁该举行冠礼正式命名后还叫刘季,因为他是穷人的孩子,没权没势的,起个那么拉风的名字干嘛?伯仲叔季,一二三四。叫得不好听一点,刘季就可以被称为——刘四儿。其实刘邦的祖上也曾阔过,他的祖宗就是晋国有名的大贵族士会,这个士会很有几分君子风范,因为陷身一场内乱,险些遭到迫害所以他逃到千里迢迢的逃到秦国,可内乱一平定,他又抛弃秦国的高官厚禄,千里迢迢的逃回晋国。这一逃不要紧,他的部分家眷就留在了秦国,改姓刘氏(留)。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他们迁到了魏国大梁。再后来,一家人又迁到丰县。

经过二百八十多年的动荡与消耗,原本就不太丰厚的家产变得日益稀薄了,到了刘大叔这里,只剩下为数不多的房产和地产,勉强维持着还算小康的日子,按这个速度衰落下去,用不了几年,刘大叔一家就会沦为标准的贫农。刘大叔也曾想过改变现状,但他比较赖又比较懒,和辛苦劳作相比,他更喜欢在村头和些同样赖和懒的老头侃大山。至于振兴家业的重担,他交给了二儿子刘仲。

也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刘仲耕种樵猎样样在行,勤劳朴实的他,决定以自己的努力保住这个没落的家。刘仲的勤劳使刘大叔大老慰畅怀,他看在眼里,美在心里。觉得虽然长子早死,但这个家毕竟还有指望。如果,那个混账刘季不曾出生的话。

也不知道是不是搞错了遗传基因,刘季除了继承了他的懒和赖之外,一点好也没学去,又疯又痞,每天就知道和一群狐朋狗友四处游荡。小小年纪,竟对女人和酒有着惊人的热情,打也不听,骂也不听。刘大叔曾不止一次的想:完了,老刘家就要毁在这个败家子手中了。看着刘邦吊儿郎当的样子,刘大叔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可毕竟是自己儿子啊,照这样混下去,分家后还不得饿死?于是在秦统一全国后,也就是刘邦至少三十七岁时,刘大叔决定把他和卢绾送进学校,考个公务员,混碗饭吃。秦朝所谓的学校,其实就是中下级官员举办的学习班,这和现在的培训中心差不多,但因为是亲传弟子,所以名额有限,就业率高。为了这,刘大叔不知跑断了多少鞋子,塞了多少红包。终于,把那一对活宝送入了教室之中(未完待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60856.html

刘仲,因为,刘季,成功,刘邦,秦国,人才,刘大叔,刘协,一大,观点评论,刘仲,刘季,刘邦,秦国,刘大叔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刘仲,因为,刘季,成功,刘邦,秦国,人才,刘大叔,刘协,一大,观点评论,刘仲,刘季,刘邦,秦国,刘大叔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刘仲,因为,刘季,成功,刘邦,秦国,人才,刘大叔,刘协,一大,观点评论,刘仲,刘季,刘邦,秦国,刘大叔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