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东汉时期才出现纸,为何在战国时就出现了“纸上谈兵”的典故呢

东汉时期才出现纸,为何在战国时就出现了“纸上谈兵”的典故呢

这个故事记载于《史记[表情]廉颇蔺相如列传》。《辞源》认为,“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就是讲赵括的故事。不过,通读原文,我们是找不到“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赵括生活在战国时代,还没有纸张(除非去古埃及进口莎草纸。),没有纸供他谈兵。司马迁生活在西汉,司马迁写作《史记》的时间,用的还是竹简,对于纸张,恐怕是没有认知的。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括书本知识丰富,实际执行能力很差,结果由他指挥的四十万赵军,在长平一战中全军覆没的故事。赵括真实水平差,他的父亲赵奢是很清楚的,赵奢说过:“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只是赵王不相信,所以才有了惨痛的教训。

纸这个字最开始的时候指的是漂洗蚕茧时附着在筐上的絮渣而已,之后才指的是以丝为原料的缣帛。而且我们现在认为发通常意义上的纸张,虽然现在考古发现西汉早期就已经有了,但是真正开始运用于书写载体上,还是魏晋之后的事情。在先秦时期,竹简是书写的最常用载体之一,那时候的人们潜移默化的认为竹简就是书写载体。

纸上谈兵的雏形应该是来自于宋代,因为宋人重文轻武,往往有文人带兵打仗导致大败的事情,因此有了类似于这样的话来形容文人。因此最早不是来形容赵括的。也有人说是来自于明人的诗词:朝野犹夸纸上兵。但是出处难证,存疑。有人说是来自于清人的发明。总之纸上谈兵一词属于后人的产物。赵括应该说是“竹上谈兵”比较正确。但是也没必要更改,因为相对于其故事性而言,我们更加看重的是它的意义所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61219.html

生活,事情,赵括,纸张,载体,来自,竹简,战国,故事,纸上谈兵,观点评论,司马迁,赵括,竹简,于明人,赵奢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生活,事情,赵括,纸张,载体,来自,竹简,战国,故事,纸上谈兵,观点评论,司马迁,赵括,竹简,于明人,赵奢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生活,事情,赵括,纸张,载体,来自,竹简,战国,故事,纸上谈兵,观点评论,司马迁,赵括,竹简,于明人,赵奢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