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开局即王炸,明章之治后的东汉为何没能表现出文景之治后的盛世

开局即王炸,明章之治后的东汉为何没能表现出文景之治后的盛世

序言

明章之治是指东汉继光武中兴之后,公元57年至88年的31年间,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统治时期出现的“大治”景象。

两代帝王继承光武帝刘秀的良好开局,励精图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成为东汉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并把东汉推向了鼎盛。

然而章帝死后,东汉即跌入无尽的腐败和黑暗之中,直到魏文帝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东汉这个病入膏肓的老人才寿终正寝。

而他的前辈——西汉,在经历文景之治后,就迎来汉武帝的极盛时代,虽然在武帝末期陷入治理危机,但随后的昭宣两帝又迎来一波中兴。

这样旺盛的帝国生命力在东汉是见不到的,人们翘首以盼的名章之后的大治没有到来,正是应验了出道即巅峰,起点即顶点。

儒术治国,风俗醇厚的太平世道

公元57年,光武帝刘秀病逝,太子刘庄继位,是为汉明帝。

明帝继承并发扬了刘秀的施政方针,经济上与民休息、鼓励农桑、兴修水利,下大力气治理黄河,使得黄河在此后九百多年间未曾改道。

史书记载,明帝末年“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户籍人口从光武帝末年的2100多万激增至3400多万。

政治上整顿吏治,打压豪强,比如护羌校尉窦林是东汉开国元勋、大司空窦融的亲属,既是功臣子弟,又是外戚之家。

但在刘庄继位的第三年,就以窦林欺君罔上、贪赃枉法的罪名将其下狱处死,同时以窦融管教子弟不严,在数次下诏责罚后将其罢官。

后来,汉明帝又因为弟弟楚王刘英、广陵王刘荆犯法勒令他们自杀。

军事上重新对匈奴采取强硬措施,派遣大军进攻北匈奴,大获全胜。

此后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本人更是带着36人袭击并全歼北匈奴使团,著名的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从这里而来,明帝还重建西域都护府,重新掌控西域。

公元75年,明帝去世,太子刘炟继位,是为汉章帝。

章帝为人仁厚宽容,即位后励精图治,经济方面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鼓励垦荒。

内政方面一改东汉前期“苛刻”政治,删简残酷刑律50余条,实行“仁政”、“宽政”,社会经济在汉明帝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发展,东汉的发展达到顶峰。

思想文化方面,明章二帝提倡儒学,以儒术治国,大兴学校。

明帝曾亲自给太学生们讲授经义,章帝更是亲自召集当时名儒讨论诸经的异同。

在当时,上至宗室贵族,下至官僚士人,没有不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术风气非常兴盛,社会氛围也较为宽松,允许人们有说话和不说话的自由,有从政做官和不官不仕的自由。

儒家教义中讲究的独立人格和高尚气节对当时社会影响非常大,以至于东汉二百年间,重节义轻生死之士不绝于书。

此外,汉明帝还重视佛教,在公元68年派遣使臣出使天竺(今印度)拜求佛经,并于第二年在洛阳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佛寺——白马寺。

总之,明章两帝统治的三十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风气淳朴、物阜民丰的太平盛世。

而与之相对应的西汉文景之治虽有相似,但前期政权不稳,百废待兴,后期有七国之乱,社会动荡,外有匈奴不断南下骚扰劫掠,与明章之治相比逊色不少。

但文景之治后,西汉仍处于上升期,并迎来国家极盛。而明章之后,东汉就进入中衰,直至灭亡,这其中原因不免让人唏嘘。

一、地主豪强势力侵蚀东汉政权

我们上一篇文章提到,光武帝刘秀在南阳宗室和当地豪强望族的支持下起兵反莽,经过十四年的征战,重新统一中国。

刘秀在执政后意识到,西汉的倒台就是因为地主豪强势力庞大,导致土地兼并和尖锐的社会矛盾。

所以刘秀通过丈量土地、清查田产以及整顿吏治等手段严厉打击豪强势力,在刘秀执政的二十多年里,大族豪强基本处于低调和被遏制的状态。

刘秀死后,汉明帝刘庄继位,刘庄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没有父亲那样的威信,仅凭一身龙袍是驾驭不了那些豪强重臣的。

所以他为政苛察,对官员非常苛刻,其严苛程度在两汉诸帝中也是不多见的,对于朝廷上的豪强势力,明帝沿用甚至加大父亲刘秀的打压力度。

明帝的母亲是阴丽华,阴氏家族在当时是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

他所娶的明德皇后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儿,马援起初跟随刘秀征战四方,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是东汉开国功臣。

要知道,外戚从西汉初年就是活跃在朝廷的强大政治势力,更何况阴氏、马氏又是集外戚、功臣和豪强身份于一身。

但明帝依然顶住压力,对这些外戚大族不予重用,他的舅舅和大舅子、小舅子们都位不过九卿。

但即便如此,明帝也未能摆脱豪强政治的影响。

比如在公元73年以后,明帝依然任命窦固(大司空窦融的侄子)、耿忠(开国名将耿弇的儿子)、耿秉(耿弇的侄子)征讨北匈奴和西域就是例证。

因为东汉的政权架构就是由豪强贵族组成,刘秀家族不过是这一强大势力的一环。

对于豪强,只能打压,或借助一派打击另一派,却始终无法消灭,更遏制不了豪强们对土地田产的兼并,只是杜绝他们在政治上的利益诉求。

但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长治久安,这些地主豪强却像毒瘤一样,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侵蚀着国家政权和社会的基石。

公元75年,刘炟继位,是为汉章帝,章帝的秉性与父亲正好相反,为人宽容,和气善良。

继位后一改明帝的苛察政治,废除很多严法酷刑,政治气氛宽缓,社会安定,但章帝对外戚过于宽容,使得外戚豪强势力开始抬头。

公元78年,章帝立贵人窦氏为皇后,窦氏是大司空窦融的曾孙女,窦氏有一个哥哥叫窦宪,十分受章帝的宠信,被提拔为虎贲中郎将。

窦宪倚仗章帝和窦皇后的势力,横行朝野,亲王公主、皇亲国戚没有不怕他的,最过分的是他竟然以低价强买了沁水公主的田园。

要知道沁水公主是明帝的女儿,虽然章帝得知后,把窦宪臭骂一顿,命其将田园还给沁水公主,并不再提拔重用,可是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惩罚措施。

由于没有对外戚豪强们产生威慑作用,以至于章帝一死,窦宪立刻卷土重来,成为东汉第一个把持朝政的外戚。

窦宪掌权距离刘秀统一全国不过五十年光景,而横向对比的西汉还处于文景之治时代。

如果拿西汉的政权根基与东汉做对比,我们发现,西汉是布衣天子加布衣大臣,“寒酸”得很。

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废分封,设郡县,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贵族政治,以官僚政治取而代之。

刘邦以一介布衣起兵反秦,在他的创业团队中基本是平民出身,从本质上说,刘邦代表的是被统治的农民阶级对刚刚打破贵族旧秩序的官僚政权的战争。

而项羽起兵恰恰是分封制旧贵族势力的反扑,最后刘邦的平民百姓战胜了项羽的贵族集团,并延续秦朝,建立了更加稳定壮大的新秩序。

打个形象的比喻,刘邦的西汉是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建房子盖大楼,而东汉是在刘邦盖好的,但已是危楼的基础上进行修补,但地基不行了,怎么修都不好使。

二、皇权的高度集中对东汉政权的健康稳定形成反噬

当初刘秀以优待功臣贵戚为名,赐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禄,而摘除其军政大权。

明章两朝继承该政策,保持对外戚豪强势力的遏制,但千不该万不该,刘秀剥夺了丞相等三公的实权,而把一切行政大权归之于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尚书台。

尚书台设置尚书令,起初尚书台成立于汉武帝时期,职能只是起草诏令的秘书,武帝为了加强集权,不断加强尚书权力,削弱相权。

在昭宣两朝,辅政大臣霍光以大将军身份领尚书事,尚书的地位权力超越丞相,此后,西汉外戚擅权基本不以丞相职位为依托,而是挂职领尚书事。

东汉未能吸取这一教训,所有政令都由尚书台直接禀陈皇帝,由皇帝裁决。

从此,“天下事皆上尚书,与人主参决,乃下三(公)府,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由于尚书的秘书属性,加强尚书的权力就是加强皇帝的权威,丞相权力的消亡意味着皇权失去制约。

而外戚豪强政治本来就是寄生于皇权的产物,当皇帝强势英明之时,外戚豪强会被压制,一旦皇帝式微,主少国疑之时,太后必定临朝称制,外戚势力就会抬头。

如果有能力强且负责任的丞相在,局势不会变得太糟,像刘邦时期的萧何曹参、文帝时期的陈平萧何、景帝还有一个扫平七国之乱的周亚夫。

反观东汉,即便是明章两朝,能数得过来的也就是开国元勋豪强的子孙辈,用现在的话就是内卷,卷到一定程度就会反噬皇权。

三、明章之后的东汉皇帝是清一色的“短命鬼”

前面我们提到,外戚豪强与皇权强弱紧密联系在一起,皇帝势弱的时候,外戚势力就会扩张,代替皇权行使权力。

而东汉的皇帝们恰恰不争气,除了开国皇帝刘秀以外,其余都是短命鬼。

汉明帝刘庄在位18年,享年47岁,虽然不算长寿,但与文景两帝相比差不多,古人寿命短,倒也说得过去。

到汉章帝刘炟就开始不正常了,他在位13年,32岁就病故了,妥妥的英年早逝。

壮年身故带来的后果就是儿子年龄太小,主少国疑,给了外戚豪强专权的可乘之机。

如果少主像汉武帝、康熙帝一样,身体健壮,健康长寿也能保持政权的稳定,可偏偏寿命还一个比一个短。

章帝之后的汉和帝,10岁登基,在位17年,享年27岁,之后的九位皇帝没有一个寿命超过四十岁的,最小的活了1岁,最大的36岁。

小编算了一下,他们的平均寿命17岁,当然汉献帝没有算在内,汉献帝活了53岁,与祖宗刘秀遥相呼应。

可是汉献帝在不在位没有多大意义,因为那个时候已进入三国时代,曹操挟天子令诸侯,汉献帝不过是个摆设。

而西汉文景以后,汉武帝活了近70岁,之后的宣帝、元帝和成帝也都是四十多岁,执政年限都在20年以上,政权稳定性要比东汉强得多。

小结

说了这么多,很多看客觉得东汉如此不堪,上有外戚擅权专政,败坏朝纲,下有豪强兼并土地,欺压百姓。

但实际上,东汉在经济、军事和科技方面是有不小成就的。

经济上,冶铁、牛耕、水利、纺织技术都有极大提高,豪强地主的壮大催生了田庄经济的出现。

小麦、大麦、粟、粳稻、大豆等粮食作物,以及酒、醋、糖、蓝靛等农副产品种类丰富。

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以及精耕细作的推广,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刺激了人口增长,据统计,东汉人口最高峰达到6500万人。

文化上,东汉大兴儒学,太学林立,学术气氛浓厚,成为儒家经学最为昌盛的时代,佛教也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并兴盛壮大,建立中土第一座寺庙白马寺。

科技上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和浑天仪,军事上接受南匈奴的归附,多次击败北匈奴,迫使其西迁欧洲,并派遣班超经营西域,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61450.html

豪强,刘秀,社会,明帝,东汉,刘庄,明章之,文景之治,公元,外戚,观点评论,豪强,刘秀,章帝,明帝,东汉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豪强,刘秀,社会,明帝,东汉,刘庄,明章之,文景之治,公元,外戚,观点评论,豪强,刘秀,章帝,明帝,东汉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豪强,刘秀,社会,明帝,东汉,刘庄,明章之,文景之治,公元,外戚,观点评论,豪强,刘秀,章帝,明帝,东汉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