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夷陵之战蜀汉损失多少,你以为是搬砖打杂的?把刘备想得太简单了

夷陵之战蜀汉损失多少,你以为是搬砖打杂的?把刘备想得太简单了

公元219年,襄樊之战爆发。趁关羽围攻樊城之际,孙权悍然撕毁“湘水之盟”,准允吕蒙白衣渡江背刺荆州,使刘备集团丢掉了仅有的荆州三郡。公元221年4月,刘备在成都称帝,三个月后,就起兵伐吴,夷陵之战爆发。

三分荆州

根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初,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秋七月,遂率诸军伐吴。”意思是说战争的直接导火索是为关羽报仇。但吴、蜀都是弱国,北面强大的曹魏,刘备不顾群臣的劝阻讨伐东吴,真的是“公报私仇”的冲动之举吗?

给二哥报仇

一、夷陵之战绝不是冲动之举

其实只要仔细研读史书,就会发现,夷陵之战是刘备精心策划的战略攻势。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其一,状态正佳。在三顾茅庐之前,刘备是屡战屡败、四处流浪。孔明加入之后不仅迅速开疆拓土,还正面刚赢了一生之对手——曹操。

第一次正面战胜曹操

不间断的军事胜利,使此时的刘备无论从实力上还是心态上,都处于豁然开朗的巅峰期。其二,时机很好。赤壁到夷陵期间,曹丕刚刚篡汉,内部政权还需梳理。名义上的禅让实使曹魏处于道义上的低谷期,很难对蜀发起大规模攻势。

曹丕篡位

而东吴吕蒙新亡,又刚占荆州,使得刘备在荆南曾经取得的较高声望,容易得到荆州人士的内部支持。比如,战端开启之时,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沙摩柯也起兵相应。其三,准备充分。从时间来看,219年12月,关羽被害。

吕蒙新亡

221年7月,刘备才发起夷陵之战。此时距离丢失荆三郡已近2年。从人事安排来讲,马超、魏延分守凉州、关中,防止曹魏偷袭。诸葛亮辅佐后主坐镇成都,统揽后方治理。赵云前出江州,作为总预备队接应。

赵云督江州

事实上,后来刘备败退至永安,正是赵云的及时支援,才阻挡住东吴的追击。因此,夷陵之战绝不是刘备的冲动之举,而是刘备精心筹划的军事行动。在惨败之后,蜀汉迅速关上了永安大门,把损失控制在了战役范围。

刘备

二、夷陵之战的必要性

隆中对曰:“跨有荆、益,保其岩阻”。只有横跨荆、益,才能保持对曹魏和东吴的战略优势。荆州不仅地理位置重要,还具有人口、交通、税收等丰富资源。加上刘备在荆州耕耘十余年,民心声望也好。

隆中对简图

襄樊之战丢了仅有的三郡,是夷陵之战需要及时跟进解决的首要原因。魏臣刘晔曰:“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余。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始终之分不足。”

蜀国狭弱

正因为蜀国偏居一隅、实力弱小,再加上襄樊之败,使得刘备集团的影响力有持续走低,并进一步边缘化的危险。为了重振国威,避免政权的边缘化,刘备需要及时亮剑,这和后期诸葛亮以一州之地数次北伐同理。

刘备亮剑

你不主动出击,兴起“匡扶汉室”的大旗,如何增强内部凝聚力,如何吸纳人才的归附?这是蜀汉立国之根本。没有这个根本,国家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大家和和气气的,不要打打杀杀,早点归附曹魏比较好呀。

立国之基本

更何况是关羽,实质上是蜀国军政二把手的人物的“血海深仇”,随便怎么样也要表示一下坚决的反对和严正的抗议嘛。当然,赵云、秦宓甚至是身在东吴的诸葛瑾也提出了:“汉贼重要还是关羽重要、天下重要还是荆州重要?“的建议。

诸葛瑾

也就是两弱要摒弃前嫌共对一强的问题。从博弈论的利弊来讲肯定没错,可是真实世界并不仅仅只有博弈的利弊。打一个简单的比方。新中国建立后百废待兴。老大哥打着兄弟加同志的名义找我们借出海口,说,大家联合起来对抗美帝嘛。

一超对两强

暂时不要把主权和尊严看得那么重,你觉得怎样选择?如果当时孙吴只是占了荆州,礼送关羽出境可能还有商量的余地。但既然你先突破了原则底线,那对不起,我这条命不要了都要咬你一口肉下来。没有了底线,就没资格谈利弊。

底线问题

三、刘备的战略构想

即使是这样,刘备依然还是从大局角度来考虑问题。这就要具体分析刘备想要达到的战略目的了。也就是:夷陵之战,到底是要灭掉东吴还是吞并荆州,或者仅仅只是回到”湘水之盟“荆南三郡的态势。

湘水划界

我认为,兼而有之。但打回”荆南三郡“是完全可以给个交代的。有两个例子。其一:”初......(先主)将东征,秋七月,遂率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三国志·先主传》“

孙权

兵法曰:”兵贵神速“。又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但刘备的东征却显得有些大张旗鼓、不讲保密原则了。为什么?因为刘备的表现是唯恐孙权不知道他已经出兵。明显是在施加压力。

刘备

而孙权此时因为吕蒙新亡,内部人事调整还未完成,再加上荆州刚定,也想避免大规模冲突,于是派人来求和。可问题是绝口不提归还荆州的问题,甚至给点小钱钱的表示都没有。因此,刘备大怒,不许和。

飞死矣?

其二,“二年春正月,先主军还秭归,将军吴班、陈式水军屯夷陵,夹江东西岸。——《三国志·先主传》”公元221年7月,刘备东出三峡,占领了巫地和秭归。然后呢?刘备本人离开了秭归前线,也停下了进军的步伐。为什么呢?

第一阶段

“武力施压、以打促和”。一直到222年1月,才重新回到秭归前线,重新部署兵力。整整6个月的时间,给够了孙权机会。可对手在干嘛?《三国志·文帝纪》:孙权上书(曹操):“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请往扫扑,以克捷为效。”

刘备出兵

一方面向曹操称臣,缓解北方压力,另一方面利用谈判时间调兵遣将,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各地征拨兵马5万余人奔赴前线,以抵御势如破竹的蜀军。“以时间换空间”的缓兵之计,一举扭转了被动局面。

陆逊

从背刺荆州,害死关羽开始,孙权的所作所为按照现在的话讲叫做,“背信弃义、反复无常,两面三刀,势把决裂这条道走到黑。”逼得刘备“士可忍、孰不可忍”,只能将东征进行到底。

向曹魏称臣

四、蜀汉在夷陵之战损失的人才

关于夷陵之战的败因,正史、网络都有很多分析。例如:刘备不该连营、不该两路出兵、不该放弃长江控制权等等。都非常有道理。事实上,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蜀国的实力还是弱了。襄樊之战不仅丢了荆州,也损失了关羽、关平和3万精锐。

连营七百里

夷陵之战前、法正、张飞、黄忠相继去世,骨干型人才的离去使得原本孱弱的蜀国更加难以支撑。在分析汉中之败原因时,曹操就曾分析:“一定有高人辅佐了刘备。”指的就是法正。汉中之战前,法正就分析说,如果不夺取汉中,益州难保;

法正

如今汉中是夏侯渊、张郃在守备,这二人不是我们的对手。想象一下,如果刘备有法正辅佐,凭借其对人性的了解和战略的分析,即使不能取得较大战果,也能拆穿陆逊的一些阴谋诡计,最终全身而退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黄忠

其实在刘备前期势如破竹攻入吴地700余里的时候,就有一种担忧,总感觉蜀军统帅部门缺点什么,又说不清。从指挥打仗的角度来看,刘备的安排部署没有任何问题,甚至非常娴熟,经验丰富,运作高效。

莫非朕不知兵吗?

但从统帅大军把控全局的角度来看,他就远不是陆逊的对手了。这就叫战略能力。因此刘备只能叫将才,还没有达到指挥夷陵之战这个级别的水准。可惜的是,此时的蜀汉已经尽出精锐了。历数一下夷陵之战失去的人才吧。

火烧连营

冯习:攻伐巫县时,同后期蜀汉的骠骑大将军吴班一同打败了陆逊和李异。在东征集团中,刘备“使将军冯习为大督”,统领各路军马,是夷陵之战的二号人物。张南:袁绍旧将,是蜀汉当时能出战的将军中经验最丰富的老将。

马良

黄权:智谋之士,刘备取西川时,一直闭门坚守到刘璋投降。汉中之战时帮助设计杀死夏侯渊。夷陵之战独自统兵一部在江北负责防御,并一直建议刘备不要孤军深入。程畿:主动殿后为刘备撤退争取时间。

黄权

傅肜:带领殿军将士掩护主力直到牺牲,痛骂:“汉将军安能降吴狗?”直到战死。马良:民间谚语“马家五常,白眉最良。”蜀汉第四号谋士,第一梯队谋臣,曾助关羽守荆州,谋略直逼庞统。同年七月,刘备在夷陵兵败,马良遇害身亡。

傅肜

或许,与东吴派出的孙桓、朱然、潘璋、徐盛相比,这些人从名气上讲要弱了不少,但主要原因还是:过早阵亡于疆场,还没来得及展露更多的才能。综合来看,水平高、经验多、能力强。如果没有这次惨败,至少可以在后期北伐中减轻丞相不少负担。刘备在夷陵之战所带的将领,绝不会是搬砖打杂之辈。夷陵之败,更多的还是统帅之间,也就是刘备与陆逊的差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65655.html

关羽,东吴,孙权,刘备,先主传,夷陵之战,荆州,蜀汉,曹魏,损失,观点评论,关羽,孙权,刘备,夷陵之战,荆州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关羽,东吴,孙权,刘备,先主传,夷陵之战,荆州,蜀汉,曹魏,损失,观点评论,关羽,孙权,刘备,夷陵之战,荆州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关羽,东吴,孙权,刘备,先主传,夷陵之战,荆州,蜀汉,曹魏,损失,观点评论,关羽,孙权,刘备,夷陵之战,荆州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