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韩非子说,贫穷是因为懒惰,穷人不能帮?其实是断章取义的污蔑

韩非子说,贫穷是因为懒惰,穷人不能帮?其实是断章取义的污蔑

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有一个“弱民”,韩非也是法家代表人物,把弱民理解为“不能帮穷人”,把商鞅套成韩非,去骗一些没读过《韩非子》的人,着实是不错的选择。

“穷人穷是因为懒,不能帮”,这种论断的话商鞅确实说得出来,但是韩非说不出来。

韩非说过类似的话,但不是“穷人不能帮”,而是“给穷人发地不适用于所有情况”。而且说这话并不是为了讨论扶贫,而是反讽儒墨两家做事机械,纸上谈兵,只知道说漂亮话。

韩非之所以被称为“法家集大成者”,是因为韩非为法家补全了理论基础。在韩非的理论下,依法治国的物质基础,是人具有“趋利避害”的本性,而法律通过赏罚规定了何为“利”,何为“害”。

所以,韩非推论说:人民只是根据现有法律和法律的执行力,做出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决策。进而,韩非才能得出这个结论:国家究竟是安定还是混乱,根源在国家是否实行了全面法治,而其法律又是否符合现实需求(即所谓善法)。

韩非讨论的是国家存续的基础、社会运转的规律这样比较偏理论的话题。所以,韩非绝对不会把“穷人不能帮”作为一个论点来论述。

韩非确实说过类似的话,但不是“穷人不能帮”,而是“给穷人发地不适用于所有情况”。

该语出自《韩非子·显学》,主要目的是骂儒墨只看外在现象,不顾内在原因,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知道说些好听的看上去对的话来骗人。

今世之学士语治者,多曰:“与贫穷地以实无资。”今夫与人相善也,无丰年旁入之利而独以完给者,非力则俭也。与人相善也,无饥馑、疾疚、祸罪之殃独以贫穷者,非侈则堕也。侈而堕者贫,而力而俭者富。今上征敛于富人以布施于贫家,是夺力俭而与侈堕也,而欲索民之疾作而节用,不可得也。

韩非说“非侈则堕”的时候,列了很多前置条件。在这里批评的是什么?批评的是“与贫穷地以实无资”吗?明显是批评的是“学士”们对于“民贫”一概以“与地”,不知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嘛。

这里其实是在嘲讽儒家墨家只知道说些好听的来骗人,说些纸上谈兵的话。因为下面韩非就开始强调“好官要从基层选拔,猛将要从士兵中选拔,根据功勋不断晋升,而不是听这些家伙的鬼话就觉得他们行,不然要吃大亏,长平之战就是前车之鉴。”

那么对于人民真正变得贫困的这种情况,韩非的意见是什么?让他们自生自灭吗?

“苦民以富贵人,起势以藉人臣,非天下长利也。故曰:徭役少则民安,民安则下无重权,下无重权则权势灭,权势灭则德在上矣。

“民贫”在韩非那里是国家治理水平恶劣,政治衰败,人民普遍痛苦的表现,所以绝对不存在“人民自己因懒致贫”这个糊弄鬼的答案,最终一定是要归结到执法不严,法不合宜这两个关键点上的。

“人是趋利避害的”这个观点,来自荀子的“性恶论”。说“性恶”不准确,其实应该叫“性喜乐”。

这和两千多年后,英国的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经济人假设”比较相似,荀况-韩非这对师徒早在2000多年前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将其作为“法治”非常重要的理论根基之一。

荀子认为,人和所有动物都是一样的,喜欢那些让身体快乐的事,厌恶那些让身体痛苦的事情。所以人是好荣恶辱,好利恶害,好逸恶劳的,这和人喜欢饱,讨厌饿是一样的。

韩非对“性喜乐”论进行了发散,延伸到法律层面,提出“法律除了惩罚作用,还具有教育作用”。因为法律的“赏罚”,规范了“利害”,而人是“趋利避害”的,因此法律可以起到确立“价值”的教育作用。他可能是中国最早意识到法律除了有“惩罚作用”,还有“教育作用”的人。

进一步,韩非用自己的理论去解释商周和春秋的社会变迁,提出人民总是在法律和制度的规定下,做出最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并认为,“先王之治”的核心,不是周礼的具体典章,而是全面“依法”。

所以国家的治乱之因,实非君王是否任用了贤能,亦非君王是否博爱,而是国家治理有没有依法,其法又是不是善法。

最后,韩非总结的结论是:

第一,君主应该设立善法,规范人的行为,教育人的认知;

第二,君主应该全面依法治理,不能做任何个人好恶的赏罚。

出土的秦法竹简

韩非的讨论,主要集中于国家存在的基础和社会运转的规律。

所以韩非的文章里,一旦出现“民穷”、“民绝其望”这种词,一定是要讨论制度问题了。

人民大规模贫困,是懒汉因懒致贫啊,这种傻话是公孙龙那个级别的杠精说的。

给韩非个“穷人不能帮,穷人穷是因为懒”的罪名。实在是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那么后来秦朝为什么灭亡呢?

战争时代已经结束,天下已经统一,秦国却依旧按照“战时法令”治理国家,聚敛财富,自然是不行的。

过去,为了打仗,为了自卫,过得苦一点,老百姓也能忍受,等战争结束就好了;

现在,天下已经平定,秦王,哦不,皇帝却还是不消停,日子还是那么苦。

而且皇帝聚天下财,也没有正经搞建设,而是给自己营造宫室、穷奢极欲,那自然就变得难以忍受,老百姓自然就会揭竿而起。

适合战时的“善法”,放在平时,那就变成了“恶法”,秦国自然便螺旋向下,走向灭亡。

秦始皇去世的时候,之所以想要传位太子扶苏,是因为扶苏是个仁慈、宽厚的君主,能够主导完成秦国和秦法由“战时”向“平时”的转变,给天下“松绑”。

但人算不如天算,胡亥继位,赵高当权,扶苏自裁。

天下不仅没有“松绑”,反而被捆得更紧,秦国很快就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起义中灰飞烟灭了。

好了,韩非的法家故事就先讲到这里,喜欢我的文章,记得点赞关注哟~

我是爱历史的Girl,每天和你一起读有温度的历史~

参考文献:

1.《韩非子》.韩非(战国)

2.《史记》.司马迁(西汉)

3.《国富论》.亚当·斯密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66428.html

因为,国家,教育,作用,韩非子,问题,理论,法律,穷人,人民,观点评论,扶苏,韩非,秦国,法家,穷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国家,教育,作用,韩非子,问题,理论,法律,穷人,人民,观点评论,扶苏,韩非,秦国,法家,穷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国家,教育,作用,韩非子,问题,理论,法律,穷人,人民,观点评论,扶苏,韩非,秦国,法家,穷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