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春秋时期,晋国的军队如何构成?探究晋国的军功制度

春秋时期,晋国的军队如何构成?探究晋国的军功制度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春秋时期,中国古代社会进入大变革时代。周天子政权逐渐式微,各诸侯国伺机而动,以期成就一番霸业。

若想在诸侯列国中脱颖而出,增强自身的军事实力非常重要,而军队制度是增强军队实力的关键。

秦国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农战”结合的方式,对军队制度的调整。

作为春秋国际社会上的大国之一,晋国的军队如何构成?其军功制度是怎样实行的?

一、晋国军队的背景

根据《周礼·夏官·司马》的相关记载,当时的军队有军、师、旅、卒、两、伍这几种编制,晋国军队的编制大体上也是这样。

关于构成晋国军队的成员,相关史料中有不少记载,包括卿、大夫、士、庶人、工、商、臣、隶、圉等。

其中,卿作为国家的贵族阶级,在军队中主要担任的也是将领的职位,大夫担任中层领导,士多任中下层军官、车兵、贴身侍卫等。

庶人常是普通士兵,其他工、商、臣、隶、圉大多担任为军队服务的角色,承担后勤事务。

臣、隶、圉中的大部分人是奴隶身份,如果立下战功可以免其奴隶身份。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大多数以车战为主,步兵作为辅助。在这样的战争背景下,晋国的军队也分为车兵和步兵两种。

除了车兵、步兵结合作战的方式,晋国也进行过步兵独立作战,这与晋国本身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晋国周围有戎狄盘踞,由于地势对于车战不利,因此晋国非常注重培养步兵单独作战的能力。

了解晋国军队的构成,首先要了解晋国当时的采邑制和县制。第一,采邑制度。

西周时期,采邑制度主要指的是周天子对周王畿土地的分封,周天子在王畿之内分封诸侯,而诸侯则授予公卿大夫采邑。

诸侯王赏赐公卿大夫时,会将采邑的土地与人口一同赏赐。

西周王畿内的土地主要分为公邑和采邑,公邑由周天子派人直接管辖,采邑主权虽归天子,但其占有权、使用权、管理权都在采邑主手中。

西周时期的采邑大多是世袭的,实际上采邑已经成为采邑主的私人领地。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成了时代的主角,此期采邑的赏赐由周天子对诸侯下移至诸侯对公卿大夫。

诸侯国君分封采邑给卿大夫的出发点是好的,其最大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公室,当时公卿大夫尚在国君的掌控之中。

但随着公室势力逐渐衰落,权力下移越发严重,采邑逐渐成为卿大夫的私属领地,重演周天子对诸侯的分封。

具体到晋国则表现为六卿专权、四卿执政到最后三家分晋。

而春秋时期的采邑主往往会培养独立的武装力量。卿大夫拥有的军队分为两种,一是国家正规军,由国君调动;二是卿大夫的私家武装。

最初国君对属于国家正规编制的采邑兵拥有调动权,但随着卿大夫实力的增强和公室的衰弱,到春秋中后期,采邑武装兵权几乎全数落入卿大夫手中。

私家武装则不属于国君,国君没有权力调动。

第二,晋国县制。晋国的县制并非由卿大夫直接推行,卿大夫是作为县的管理者出现的,国君没有直接赐给他们采邑。

到了后来,随着卿大夫实力的增强,他们逐渐将县转化为自己的采邑,实际上是对国家公室的蚕食。

县制实际是采邑制对立物,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设。

文公时期,晋国已实行县制,其初衷与秦国、楚国相同,是为了加强公室的力量,充当公室屏障的作用。

到了后期,晋国的县则成为一种摆设,实际上已相当于卿大夫的采邑,不再国君的掌控之中了。

晋国的县制非但没有加强中央集权,反而使公室的力量被削弱,名为县,实则是采邑。

二、晋国军队的构成

了解晋国的采邑和县制以后,对其军队的构成情况也会更加明晰。构成晋国军队的主要有三部分力量:国君掌控以国人为主的正规军、采邑兵、卿大夫的私人武装。

随着时代的变革,一些野人也开始当兵,但各国诸侯的军队仍以国人为主力,国人指的是由国君直接掌握之地的居民。

国人有一部分作为公室的保护力量常年存在,一部分则是战争发生时临时集结,他们闲时作农民,战争发生加入军队。

春秋早期,这部分人是军队中的主力,国君对其有绝对指挥权。采邑制度下,采邑封给卿大夫之时,采邑主需要向周天子缴纳贡赋,包括为国家提供军马财物等,因此采邑兵最初也归在国家的正规军中。

卿大夫受封采邑时,除了采邑原有的土地,人民也是封赏物,诸侯国君虽然名义上是这些人们的君主,实际上则是通过卿大夫间接控制的。

一开始,国君对采邑上的军队仍有控制权,但具体到战争中,这支部队则主要由其所属的采邑主负责指挥。

《左传》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采邑主在自己的采邑内权力极大,经济、军事、政治上都是相对独立的。

最初,卿大夫家族的采邑兵仅辅助正规军参与战争,有时受命单独完成任务。

但随着才艺制度的变化,越来越多的采邑被卿大夫瓜分,直属国君的土地人民减少,采邑兵的力量也更多地受控于卿大夫,晋国的军权也因此发生变化。

春秋晚期,晋国的已经成为各卿大夫进可攻退可守的根据地,甚至采邑的人民也只听采邑主之命,不受国君掌控。

卿大夫的私人武装包括其族人、家臣、亲信、奴隶等等,他们主要是保护卿大夫及其家族的。

作为卿大夫自身的私属力量,这部分人会在卿大夫作战时随同出征。

与采邑兵相比,私人武装力量与卿大夫的关系更亲近,并且能够直接调动、随意支配,用起来得心应手。

私属武装和卿大夫相处的时间最多,采邑往往不是由卿大夫直接管理,两者的关系也更加疏远。

而且,私属力量不受到国君的控制,只听从卿大夫的指挥。到了春秋后期,这部分力量几乎成为卿大夫争斗的主力工具。

等到公室力量衰弱到不足以与卿大夫抗衡的时候,采邑兵也成为卿大夫的“亲兵”了。

三、晋国的军功制度

第一,军功制度的奖励方式。晋国的军功奖励可分为三种:政治奖励、军事奖励和经济奖励。

政治奖励主要指的是战争中功勋卓著的人获得政治身份上的提升,获得的奖励根据身份的不同有所差别。

如原本是贵族阶层的人获得的政治奖励常是更高一级的身份地位,庶民则会提升为士,奴隶获得人身自由等。

除了身份的提升,政治奖励还包括政治上的礼遇,如晋悼公赐魏绛“金石之乐”。

军事奖励主要是赐予有功者军事头衔和权力。如立下战功可以成为将佐,但在晋国不是任何人都能成为将佐,只有贵族有资格,一般是几大卿族的成员。

经济奖励相比前两种更为明确,立下功勋者可以获得封地、采邑、人民等,采邑上的收入归受封者所有。

不过晋国军队中不光有赏赐,犯错时也会受到惩罚,惩罚不论身份、地位、亲疏远近,有错即罚,赏罚分明也是晋国能成为春秋大国的原因之一。

第二,军功制度实行的原因。根据晋国公族制度的规定,除太子外其他庶子都必须居于其他国家。

这样的制度虽然免去晋国公族对君位的觊觎和争夺,但同时也使公室国君失去了血缘公族的庇护。

因此,晋国启用异姓卿族辅佐君主,与之相适应地产生了军功制度。

军功制度的实行实际上会削弱晋国公族及公室的实力,因为封赏有功者时会造成公室土地的流失和易主,而功臣地位提高后必然会产生更多要求。

于是,晋国传统的田制和军制都受到破坏,晋国君权逐渐衰落下来,最终异姓卿族掌握中心权力,导致三家分晋的悲剧结局。

虽然军功制度有其缺陷,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军功制度的实行下,晋国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获得极大提升。

有了多方面军功奖励的驱动,将士在战争中的积极性才会增强,更愿意横戈杀敌、效命疆场。

而且,赏罚分明的军功制度会使军队的纪律性增强,大家能够齐心协力、团结一致,队伍的竞争力必然有所提升。

春秋时期,晋国能够长久居于霸主之位,和棋军功制度下早就的超强军队分不开。此外,军功制度的实行也有助于留住人才。

尤其是到了春秋晚期,卿大夫之间的争斗甚为激烈,此时的军功赏赐更多地是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增强自身的力量。

结语

作为春秋时期的霸主国之一,晋国的军队制度有其自身的特点。晋国军队主要由正规军、采邑兵和卿大夫的私属力量构成,初期国君尚能控制卿大夫、控制采邑兵,但到了后期,采邑兵几乎也成为卿大夫的私塾力量。

丰厚的军功奖励造就晋国的超强军队,但同时也使晋国公室的势力不断削弱,最终消亡于“三家分晋”。

参考文献:《左传》《周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71507.html

诸侯国,国家,国君,卿大夫,周天子,制度,武装力量,军功,军队,晋国,消息资讯,国君,卿大夫,军功,军队,晋国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诸侯国,国家,国君,卿大夫,周天子,制度,武装力量,军功,军队,晋国,消息资讯,国君,卿大夫,军功,军队,晋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诸侯国,国家,国君,卿大夫,周天子,制度,武装力量,军功,军队,晋国,消息资讯,国君,卿大夫,军功,军队,晋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