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秦齐楚三强鼎立,为何是秦国最终统一?占据韩魏枢纽是关键

秦齐楚三强鼎立,为何是秦国最终统一?占据韩魏枢纽是关键

中国历史从春秋步入战国后,各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也演变为了兼并战争,诸侯国越来越少。春秋四大国步入战国时代后,秦、齐、楚依然保持强盛,而晋国则分为了韩赵魏三国,再加上燕国,这就是战国七雄。

但实力最强的还是秦、齐、楚三国,他们占据了政治舞台的中央。最后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秦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兼并了其他六国。为什么偏偏是秦国呢?齐国与楚国为啥没成功呢?这个原因有很多,本篇文章我们只从军事地理的角度看下,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秦国占据了韩、魏两国的枢纽地区。

在战国中叶,韩国的国土大致分布在豫西、豫南的丘陵山地、豫东平原和晋南谷地。魏国的国土主要在豫东、冀南豫北平原、晋南河谷盆地、黄河以西的西河、上郡的部分土地,还有崤函北道的几个据点。

韩魏两国占据了中原大部分地区,位于天下之中,控制了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几条重要陆路水路交通要道。比如沟通关中平原与华北平原的豫西通道、晋南豫北通道、经过黄河的水路通道。而从燕国、赵国到楚国的南北道路,也一定会经过韩国、魏国的国土。韩国、魏国拥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与枢纽地位,即所谓的兵家必争之地。

这种重要的地位自然就引起了其他几个大国的觊觎,加上两国的综合国力又弱于秦、齐、楚,魏国最强大的时候是战国前期魏文侯、魏武侯时期,称霸诸侯,但是到了战国中叶已经衰落了。所以三大国觉得必须要控制且有能力控制韩魏两国。

当时为了控制韩魏两国,三大国使出了各种手段,比如派遣本国的大臣到韩魏出任宰相,影响该国的政治决策;要求对方提供人质给自己,以便威胁对方,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扶持韩魏的某位公子担任王储,培养亲近自己的政治势力;拆散韩魏与对手的联盟等等。

但是这些办法毕竟只是间接影响和控制,成效没那么好,而且三大国共同争夺,韩魏两国谁都不敢得罪,只能随着时势的变化,或中立或投靠另一方、朝秦暮楚,使得任何一方的控制都显得不那么牢靠。

因此,最好的方式当然是出兵夺取韩魏的部分领土,直接控制其战略要地、交通枢纽,这样既能扩大自己的国土,增强实力,削弱韩魏的力量,又能自由调动军队出入战略要地,攻守兼备,保障自己的安全。同时,也能胁迫韩魏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避免其经常反复。

在这种军事斗争中,由于三大国所在的地理位置、外部环境、主观判断等不同,采用了不同的战略抉择与用兵方向,导致了秦国最终的成功和齐楚两国的失败。

咱们先来说齐国,在战国中叶,齐国此时选择的主要扩张方向是泰山以南的平原地区,也就是鲁西南平原、豫东平原、苏北平原。

齐国东边是大海,北邻燕国,西接赵国、中山国,与魏国只有少部分领土相连。燕国位置偏远、经济也不发达,价值不大,且燕国为战国七雄之一,虽然不如自己,但军事实力也还行,而且燕国与秦国、楚国交好,选择向燕国方向扩张,成本高、收益小。虽然也曾经趁燕国内乱,出兵占领了燕国,但是迫于他国压力,最终撤军了。

赵国、中山国的民众有尚武之风、军事实力较强,为了牵制齐国,秦国、楚国也与赵国交好,所以齐国也没有将赵国作为主攻方向。

而在南方就不同了,齐国的南边是位于淮泗流域的诸侯小国,比如宋国、鲁国、卫国等。这个地方多是平原、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价值较高,且当地都是实力弱小的小国。对于齐国而言,这是最理想的进攻方向,性价比高,特别合适扩张。齐国在马陵之战击败魏国后,就把主要兵力投放在了这个地方。

接下来,我们看下楚国,楚国此时选择的重要扩张方向是南方地区与淮水南北两岸地区。

楚国是战国七雄中地盘最大的,北部与韩国、魏国接壤,西部与秦国接壤,南方多是开发程度低的蛮夷地区。

楚国在方城之外的北边防线太长,造成兵力分散,若是将兵力集中一处,就会削弱其他地方的防御力量,敌人就可能会从其他地方进攻,所以楚国选择了在北方处于守势,和韩、魏相持,并未将其作为主要的扩张方向。

而在西边,秦国是强国,其实力足以和楚国抗衡,而且两国交界的地方,秦岭、商洛山区、豫西山区,都是山地,地形复杂,不利于调动军队、运输给养,所以楚国也并未选择把这里作为自己的主要扩张方向,长时间与秦国保持友好。

楚国的南边,与蛮夷和越人接壤,这里经济文化落后、各部族军事实力较弱且力量分散,楚国在此地多次用兵,占据了大片土地。

楚国的另一个重要的扩张方向就是与齐国争夺淮泗流域的小国,选择在这个地方用兵,考虑的因素和齐国也差不多。

从后来的发展历史来看,齐国、楚国的这种做法,存在着重大失误,因为他们的用兵方向偏离了当时的枢纽地区——韩、魏,哪怕在其他地方获利再多,占地再广,也于事无补,因为这些地方无法发挥更大的价值,无法对争夺天下的战局造成重要的影响。

当时天下的战略要地就那么多,控制了这些地方就能控制天下,其他地方没那么重要,如果不去想办法控制这些重要的战略要地,而是专注于其他地方,那就是舍本逐末,最后是要吃大亏的。

就像你想做成一件事,关键之处其实并不多,人生中重要的选择也就那么几个,一旦要是选错了,应该用力之处用错了,其他地方再怎么努力,获得再多的东西,恐怕也会影响你最终所能取得的成就。

攻打韩魏、逐鹿中原,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若想一统天下,必须这么做,没有其他的捷径可走,或者说这就是最大的捷径。但是因为各自的原因,齐楚两国显然是知难而退,没有竭尽全力夺取。

齐国与韩国不接壤、与魏国也只有很少的土地相连,因此要想占领其战略要地,要么直接攻打魏国,之后再攻打韩国,把其国土纳入到自己疆域内。要么攻打赵国,占据其土地,然后就可以威胁韩魏。

但是齐国“远攻近交”,与赵国、燕国和平相处,却联合韩国、魏国攻打秦国、楚国,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功,抑制了秦国、楚国,但是费尽心力得到的土地却大都给了韩国、魏国,因为自己与秦国、楚国不接壤,要了土地也没用。

齐国把主要用兵方向用于淮泗流域,结果后来被燕赵偷袭,燕国、赵国联合其他国家,组成五国联军,攻打齐国,差点就把齐国灭亡了。而赵国之前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军事实力大增,再想攻打赵国就更难了。

楚国最危险的敌人是秦国,但是却把主要精力放在与齐国争夺淮泗流域的那些小国上。韩国、魏国控制了秦军东出的豫西通道,且楚国北方门户方城又与其紧挨着。一旦被秦国占据,秦国就可以自由出入中原,还会威胁楚国北方的南阳盆地。

但是楚国既没有出兵攻占这一战略要地,也没有联合韩国共同抑制秦国,反而有时候见死不救,最终导致这一地区被秦国攻占。

反观秦国,从战国中叶开始,秦国主要的扩张方向就是东边,韩国、魏国首当其冲。一是魏国的河西之地、上郡,极大的威胁了秦国的关中地区;二是秦国东出的两大交通要道——豫西通道、晋南豫北通道,就在韩国、魏国手中,因此秦国必须要攻打韩国、魏国,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这是一个极为正确的用兵方向。

首先,在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大增,它夺取了魏国的河西之地、上郡,最终夺回了黄河这个天然防线,保证了自己的核心统治区域关中地区的完整与稳定。

之后,秦国就将兵力主要用于夺取豫西通道了。豫西通道是联系关中平原与华北平原主要的交通道路,秦国进军中原与六国伐秦,一般都是走这条道路,因此这条道路可以说是秦国与六国的生命线。春秋时期,因为晋国控制了豫西通道,导致彻底把秦国锁死在关中地区,使得秦国的霸业有限。秦国也想夺取这个通道,与晋国多次交战,但是均未能成功。

图片来自动图简史

秦国为了夺取豫西通道,攻打魏国在河外的领土,把魏国赶出了豫西通道,然后继续攻打韩国,最终在公元前308年,占领了宜阳,终于控制了豫西通道的西段。

秦国南部与楚国接壤,为了保证东出后,其在南方的侧翼不受威胁,秦国又接连出兵控制了巴蜀、攻占了楚国的汉中。

秦国在攻打韩、魏的时候,为了避免对方的殊死抵抗和其他强国的干涉,它采用的是蚕食的办法而不是鲸吞,一步一步地把韩魏的战略要地拿到自己的手中。与齐楚不同,秦国知难而进,为了占据具有重大价值的枢纽地区,不计成本地投入兵力与财力,不怕牺牲,直到拿下为止。

当然,秦国与齐国、楚国会有这种区别,有两个原因也值得考虑。一是韩魏的战略要地对三大国的意义不同,对于齐国、楚国而言,即使不占据这些地方,也不会对自己造成致命威胁,自己也还有其他方向可以扩张,也还有其他路径可以争霸中原。

但是对于秦国而言,如果不占据韩魏的战略要地,自己就会被彻底锁死在关中地区,也会时刻受到魏国的威胁。而其他几个方向也无法实现扩张,西边、北边是蛮夷,自然资源不行,战略价值不大。因此,唯一的办法就是向东扩张。

二是因为政治目的不一样,秦国想的是一统天下,齐楚两国想的是做霸主,因此两国对于韩魏只想削弱、不想消灭。这是双方在主观意愿上的一个重要区别。

参考资料:宋杰《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73301.html

地方,方向,韩魏,枢纽,燕国,秦国,三国,统一,鼎立,齐国,消息资讯,韩魏,秦国,魏国,楚国,齐国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地方,方向,韩魏,枢纽,燕国,秦国,三国,统一,鼎立,齐国,消息资讯,韩魏,秦国,魏国,楚国,齐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地方,方向,韩魏,枢纽,燕国,秦国,三国,统一,鼎立,齐国,消息资讯,韩魏,秦国,魏国,楚国,齐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