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司马懿军帐来了一个白发老翁,诸葛亮突然失声痛哭:吾命休矣

司马懿军帐来了一个白发老翁,诸葛亮突然失声痛哭:吾命休矣

公元234年,诸葛亮经过三年的准备,亲率十几万大军踏上最后一次北伐的征途,面对巨大的后勤压力,他选择速战速决,却在老对手司马懿的龟壳战术下一筹莫展。

为了逼魏军出战,他甚至放下名士的身段,给司马懿送去了女装,希望能够激怒对手,最后随着一位白发老翁出现在司马懿的军营中,他的计划化为泡影,不禁失声痛哭道:“吾命休矣!”

司马懿

诸葛亮的无奈

早在第一次北伐前夕,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上《出师表》,奏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这段话既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刘备知遇之恩的决心,又透露着一丝隐隐的无奈。因为在隆中对的规划中,益州只是后勤基地,荆州才是争夺天下的重中之重,可惜关羽大意失荆州,使这一宏伟蓝图化为泡影。

追求兴复汉室的梦想,是蜀汉政权存在的合法性基础,所以诸葛亮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以一州之地对抗曹魏九州之力,毅然出师北伐。

蜀地易守难攻,本来是一大优势,但如果从蜀地向外打,这种优势就顷刻间变成劣势,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后勤运输成为一个老大难问题。

诸葛亮剧照

有人说,当年汉高祖刘邦不也是从蜀地出发,最终建立汉朝吗?只是此一时彼一时,形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政治层面,刘邦面对的形势是天下重新分封的格局,项羽又远在东方,实力悬殊并不大,而曹魏是一个内部统一的政权,可以调动全部国力与蜀汉对敌。

其次是自然原因,西汉初年的武都大地震使古汉水被拦腰截断,形成嘉陵江和汉江两条水系,原本可以沟通汉中和陈仓的黄金水道不复存在,单靠陆路运输难以支持大规模作战。

然后是战术问题,一种同样的战术,第一次用和第二次用效果差别很大,韩信暗度陈仓,胜就胜在出其不意上,而诸葛亮就很难再玩出新花样了,只能采取最稳妥的进军路线,极易形成消耗战。

诸葛亮剧照

在前几次北伐中,蜀汉军队损失并不大,都是由于不能速战速决,粮草不继而不得不撤退,这一次诸葛亮厉兵秣马三年,又与东吴约定共同出兵。

在行军路线上,他没有选择祁山道,而是选择褒斜道,这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祁山道是诸葛亮第一、第三、第四次北伐中最常走的一条路,它的特点是道路平坦但路途遥远,这一次诸葛亮想要毕其功于一役,在时间上就耗不起。

而第二次北伐中临时起意走陈仓道,则因为魏将郝昭加固了陈仓城防,导致蜀军顿兵于坚城之下毫无进展,至于魏延一直念叨的子午道,大段路程都是悬崖峭壁上的栈道,根本不在考虑范围内。

褒斜道由南端的褒谷和北端的斜谷组成,褒水向南汇入汉水,斜水向北汇入渭水,只要越过中间的分水岭,就能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水运,所以《三国志》上特意提到,诸葛亮用到了“流马”,就是一种轻便的小船。

诸葛亮剧照

渭水争锋

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敌人,与其说是司马懿,不如说是魏明帝曹睿。

当诸葛亮的大军出斜谷,到达渭水南岸时,曹睿向司马懿下了一道圣旨,告诉他只需坚壁清野挫敌锐气,使诸葛亮进退两难,等到粮食耗尽,就可以不战而胜。

此时,孙权按照约定,派出四路大军,向曹魏的江淮防线发动全面进攻,为了免去司马懿的后顾之忧,曹睿御驾亲征,孙权久攻合肥新城不下,听说曹睿亲自带兵来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下令全线撤退。

大臣们建议曹睿驾幸长安,与司马懿合兵一处对付诸葛亮,曹睿胸有成竹,认为诸葛亮孤军奋战,根本不足为虑,只是派出两万援军,受司马懿节制。

接下来就是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对决了,诸葛亮有两个方案可供执行,一个是向东威胁长安,一个是向西,继续隔断雍凉的战略,先拿下凉州以扩充国力。

司马懿剧照

第一个方案有很大的风险,如果不能一举攻下长安,魏军尾随而至,前后夹击,蜀军就有全军覆没的下场,一生谨慎的诸葛亮是不会轻易冒险的。

精明的司马懿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对手下说:“倘若诸葛亮有胆,应当东出武功县,直指长安,倘若向西上五丈原,那就没有太大威胁了。”

果然,诸葛亮率军上了离谷口不远的五丈原,这里进可攻退可守,不过却正中司马懿下怀,他可以凭借魏国的国力与诸葛亮一直耗下去。

手下建议驻扎在渭水北岸,等诸葛亮渡河来攻可以击敌于半渡,司马懿不以为然,认为诸葛亮不会采用这种无脑的战术,况且渭水南岸还有不少百姓和粮草,不能拱手相让,于是背水设阵,堵在诸葛亮的营门口。

司马懿剧照

司马懿还有一位得力助手郭淮,他意识到诸葛亮有偷袭渭北的企图,很多人认为这是多虑了,他说:“诸葛亮一旦登上北原,就可以连结北山,切断通往陇西的道路,动摇凉州的人民,那样就是国家的大患。”

司马懿同意郭淮的观点,让他马上分兵守住北原,事实证明这次行动非常及时,当郭淮在北原安营扎寨时,蜀军突然出现,他组织人马挡住了攻击,使蜀军无功而返。

几天后,诸葛亮再施一计,率军向西移动,造成争夺上游的假象,郭淮又一次看出这是声西击东,诸葛亮的真正目标是北原附近的阳遂,让部队加强戒备。

当夜,蜀军调头攻打阳遂,因为魏军早有准备,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被迫退回五丈原。诸葛亮两次出击都没有成功,便命令士兵在原下屯田,准备做长久之计,然后不断向司马懿挑战,希望能够打破僵局。

诸葛亮

星陨五丈原

可是任凭诸葛亮如何刺激司马懿,司马懿都高挂免战牌,于是诸葛亮拉下脸面,派使者给司马懿送去了一套女装,羞辱他不是男人。

司马懿是何等的人物,风轻云淡地问使者诸葛丞相最近怎样,使者一时大意,如实回答说:“丞相每日起早贪黑,凡是二十军棍以上的刑罚都要亲自过问,吃得也很少,一日不过数升。”

诸葛亮自从成为蜀汉的执剑人后,内治国外治军,日理万机,在他的殚精竭虑下,蜀国“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而付出的代价就是透支自己的精力。

加上数次北伐失利,忧思劳神,身体每况愈下。

诸葛亮剧照

司马懿根据自己的养生经验自言自语道:“诸葛亮的性命岂能长久?”

他更加坚定了与诸葛亮耗下去的决心,只是手下的将士们无法忍受这样的羞辱,纷纷请战,为了安抚部下,他也假装很生气,又说自己做不了主,要请示朝廷定夺。

曹睿也明白司马懿压不住局面,是想要借助朝廷的权威,当然拒绝了他的“请战”,还派来一位使者监军。这位使者叫辛毗,历仕三朝,以敢言直谏著称,连曹睿也让他三分,把这个得罪人的差事交给他,算是用对人了。

当白发苍苍的辛毗出现在魏军大营时,姜维对诸葛亮说:“辛毗一到,司马懿更不可能出战了。”

诸葛亮也叹气道:“司马懿本无战心,只是为了安抚众心,常言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从,如果真想打,何必要千里之外请战?”

诸葛亮剧照

事实的确如此,只见辛毗拿着朝廷的符节,往辕门一战,没有一个人敢越雷池一步,司马懿坚持把戏演完,几次三番恳请出兵,都被辛毗严词拒绝,这下将士们都无话可说,老老实实地待在大营里。

双方相持一百多天,八月间,一颗流星自东北向西南划过,诸葛亮积劳成疾,终于油尽灯枯,病逝于五丈原。

而在《三国演义》中,对于诸葛亮病逝有一段艺术加工,更加深了他的悲剧色彩。

诸葛亮知道辛毗的到来,使司马懿决不会再出战了,急火攻心旧病复发,又夜观天象,对姜维说:“吾命在旦夕矣!”

姜维问为什么,他说:“太微垣中客星明亮,主星若隐若现,天象如此,这就是我的命数。”于是设下七星灯,希望能够祈禳上天,延长自己的寿命。

司马懿剧照

司马懿同样会观天象,看出诸葛亮命不久矣,令夏侯霸领兵一千查探虚实,在蜀营外摇旗呐喊,魏延慌忙来报军情,不慎扑灭了七星灯,诸葛亮仰天长叹道:“生死有命,这就是天意!”

他安排好后事,强撑病体,坐上小车,最后一次巡视军营,当夜将星坠落,与世长辞。

蜀军缓缓退去,司马懿引兵来追,杨仪按照事先的安排,做出反攻的姿态,逼退了司马懿,然后发丧,当地百姓因此传说,死的诸葛亮吓跑了活的司马懿。

千百年来,人们对诸葛亮抱以敬仰和同情,把他的失败归结为“天命”,但中国人对“天命”的理解不是唯心的,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尽人事听天命,才是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参考资料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三国志·魏书·辛毗传》《晋书·帝纪第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74043.html

北伐,司马懿,诸葛亮,长安,剧照,曹睿,渭水,白发,军帐,老翁,消息资讯,郭淮,司马懿,诸葛亮,曹睿,渭水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北伐,司马懿,诸葛亮,长安,剧照,曹睿,渭水,白发,军帐,老翁,消息资讯,郭淮,司马懿,诸葛亮,曹睿,渭水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北伐,司马懿,诸葛亮,长安,剧照,曹睿,渭水,白发,军帐,老翁,消息资讯,郭淮,司马懿,诸葛亮,曹睿,渭水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