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从春秋到明清,浅谈我国古代智囊制度的发展

从春秋到明清,浅谈我国古代智囊制度的发展

众所周知,“智囊”这两个字现在的曝光度非常高,他们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为幕后之人所需提供各种办法、决策,并且起到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而现代的“智囊团”在古代又被称之为“智囊制度”,从时间上来看国内的智囊制度有着上千年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春秋战国,他们为君王寻找发展方向和制定发展政策等。

一、何为智囊

顾名思义,智囊就是特指足智多谋、专门出谋划策的一个人或者一群人,这一个词语在我国古代诸多的典籍中都有各种各样的记载和阐述,文化思想和精神传承遥遥领先于世界其它国家,也一直备受瞩目。

《史记》不同的列传中对这一个词语有不同的解释,比如《樗里子甘茂列传》是这么阐述的:“樗里子滑稽多谋, 秦人号曰‘智囊’”,意思就是说樗里子被秦人称之为智囊。

汉朝时期的晁错在司马迁的笔下也被称之为智囊:“太子家号曰‘智囊’”,那么智囊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定义呢?唐朝的一位学者给出了答案。

“言其一身所有皆是智算, 若囊橐之盛物也”这一句简单的话道出了智囊的诸多特征,简单来说智囊是足智多谋和善于跟人出主意的人。

什么样的人能够被称之为智囊呢?春秋时期的门客、谋士和幕僚,汉朝之后的御史言官和谏议大夫以,以及后世的师爷、翰林院等等。

这一类群体上可以辅佐君王治国理政,下则可以以文学思想启发万民,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君王治理国家的效率和可行性,又在无形中促进了我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进程。

其实,无论是政治的规范化和开明化,还是政治制度的前瞻性以及思想的可持续发展性,诸多种种都离不开历朝历代有才华之人,也就是我们上述所说的智囊团、智囊制度。

二、智囊制度的发展

智囊制度从某个角度来说算是我国官僚体制发展的一种,周朝时期我国所实行的制度为世袭制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的职位皆由贵族和大地主阶级掌控。

然而,东周之后分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天下诸侯以强国和称霸为目的,这一个背景下世袭制很难再满足诸侯对人才的需求量,如此一来必然需要通过其它渠道获得人才。

齐桓公获得了管仲才得以强大齐国、尊王攘夷,秦穆公获得百里奚才得以吞并西戎十二国,成为函谷关以西最强大的诸侯国,其实不仅仅诸侯在培养自己的幕僚,就连当时的贵族官僚也是如此。

史书记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这里的“养士”多是以门客、谋士、幕僚、幕宾等形式出现,比如战国时期的大将孙膑以及君王齐威王,就是因为获得了兵家才子孙膑得以两次击败魏国,成为东方经济、军事最强的国家。

战国时期天下有名的四大公子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四人,每一个人府邸的门客都达到几百上千人,齐国孟尝君更是有门客三千,为其出谋划策,留下了像鸡鸣狗盗之类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很多人建立客舍、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才子,他们丝毫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与代价给予智囊丰厚的待遇,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天下的贤士无不将自己的毕生所学献给幕后之主。

当然,智囊制度的体现除了以门课、幕僚的方式体现外,还有一些谋臣隐居在天下各座大山、各个角落中,但朝廷一旦遇到问题他们也会挺身而出。

汉武帝时期除了将察举制进行了相应的优化外,还在朝廷中央设立了太学制度即是天子门生,唐朝时期也曾开辟翰林制度,将智囊提升到制度化的层次,以收拢天下人才为自己所用,这样一种方法也被后世人所承袭。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中原大地上就存在两个最大的军事智囊团组织,其中一个就是邺城的袁绍集团,还有一个就是许昌的曹操集团,双方都是文臣武将云集为的就是建功立业一统天下。

田丰、沮授、审配是袁绍麾下数得着的名臣谋士,郭嘉、贾诩、荀彧、荀攸等人更是为曹操击败袁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郭嘉的“十胜十败”之言为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奠定了战略基础。

从《三国演义》中不难看出,善于纳谏的曹操最后一把火烧了袁绍在乌巢的粮草,最后以少胜多击败了北方最强劲的敌人袁绍,为统一北方大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实无论是袁绍与曹操的官渡之战,还是曹操与刘备、孙权的智谋之战,天时和地利在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人和也就是智囊团的深度决定了胜败的方向,谁的人才更多谁先料敌于先机谁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九品中正制制度的存在皇权虽然依旧至高无上,但门阀世家因为掌控着天下最大的人才资源,使得门阀世家的能量丝毫不弱于皇权。

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皇权与臣权在不断的斗争中朝代更迭,从某个角度来说双方的斗争更像是麾下人才与人才之间的政治博弈和手段博弈。

隋文帝建立隋朝后开设考试制度招揽天下人才,这也就是最早期的科举制度,君王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天下的有识之士拉拢到自己的麾下,如此才改变自秦汉以来门阀不可一世的局面。

隋朝末年天大乱,隋炀帝控制下的隋朝猛将如云,但洛阳的王世充、河北的窦建德以及太原的李渊麾下智囊团早已不输隋炀帝,经过多年的战争李唐主宰了天下,麾下的智囊团也得以封妻荫子。

五代十国之乱时,赵匡胤麾下的赵普、石守信等人助其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宋朝得以成为我国历史上一抹绚丽的光彩,科举选拔人才的制度得以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

明清时期,不仅科举制度达到了巅峰,就连早期的言官制度也发展到了顶峰,早期的御史言官的作用大多是弹劾朝廷之中不法的官员。

明朝其实的言官则由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组成,从某中程度上来说皇帝的内阁也算是言官的一种,他们的政治地位非常突出,以其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博大的智慧给皇帝提出建议,以达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目的。

以内阁制度为例,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之后设立大学士制度,永乐皇帝又将大学士制度设为内阁制度,从此以后皇帝的智囊团就以内阁官员的身份参与政治。

早期的内阁官员仅仅只有建议的权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加上一些历史因素,这些实际上是皇帝智囊团的内阁臣子开始有了决策权,直接决定国家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极大地影响了明朝历史的发展与进程。

清朝时期继承了明朝大量的体制制度,虽然内阁制度没有沿袭下来,但其军机处与军机大臣多少与明朝的内阁制度颇具异曲同工之妙,由此可见自春秋战国到明清智囊制度从来没有消失,只是以另一种形式体现而已。

三、智囊团存在的意义与特点

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智囊制度下的智囊团可以借助自然地理、军事谋略等方面的特殊才能为君王获取战争的胜利,在和平年代他们又可以凭借天文历算、农经医学等辅佐君王治理天下。

总的来说,战时智囊团可以快速推进国家统一,和平时期又可以使得君王的雄才大略得以充分发挥,可见智囊制度在我国历史中的作用和影响力。

不过,智囊制度与君权有一个很大的矛盾点,一旦天下被平定统一之后智囊团的权力就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尤其是智囊团中的武将势力,这一种现象在宋、明时期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取得后周政权后,为了避免自己所做的事情再度发生,他通过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的政策压制武将在宋朝一期的发展与壮大。

明朝时期朱元璋为了避免骄兵悍将威胁大明江山的利益,他先后制造了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屠戮功臣,将诸多的开国功臣极其有关系的人全部杀害。

由此观之,智囊制度发展到封建王朝中后期逐渐成为了君王的附庸,当智囊制度与中央集权发生冲突时,君王则会为了王朝的稳定将其除掉。

《孙子兵法》曰:“上兵划谋”,于兵家来看战争讲究以智取胜,而这里的智所指代的就是智囊团,可见我国的智囊制度有多么悠久的文化历史。

封建王朝时期,智囊制度若遇到昏君则前者容易成为威胁,比如历史上诸多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皆可以视为智囊制度于暗中和君权博弈。

当然,若是智囊制度遇到了明君则政权可得到更大化的体现,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康乾盛世的身后无不体现智囊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用性。

中央集权的背景下,智囊制度抱着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家国情怀推动历史的进步与发展,而这样一种现象又从侧面鼓舞后代有识之士精忠报国。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晋书》、《明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74690.html

我国,普天之下,古代,诸侯,曹操,人才,制度,智囊,袁绍,先秦时期,消息资讯,智囊团,制度,君王,智囊,袁绍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我国,普天之下,古代,诸侯,曹操,人才,制度,智囊,袁绍,先秦时期,消息资讯,智囊团,制度,君王,智囊,袁绍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我国,普天之下,古代,诸侯,曹操,人才,制度,智囊,袁绍,先秦时期,消息资讯,智囊团,制度,君王,智囊,袁绍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