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东进还是西进:战国早期魏国战略浅析

东进还是西进:战国早期魏国战略浅析

春秋末期,赵魏韩三家瓜分了晋国,正式拉开战国时代的序幕。三家之中,魏国的国土广袤,土地肥沃,地处中原腹地,交通也十分便利。于是乎,魏国成了实际上的三晋领袖。

魏国的第一任国君魏文侯励精图治,重用人才,魏国渐渐强盛,不再满足于三晋领袖的身份,而是拥有了称霸中原的野心。但是在东进还是西进的战略决策上,魏国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渐渐丧失了称霸的优势,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

一、富国强兵之法

魏国在战国前期之所以能拥有先发优势,除了从晋国继承的丰厚遗产之外,还离不开两位大臣的贡献,这两人就是李悝与吴起。

(一)文有李悝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个学派在政治上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在富国强兵之道上,最立竿见影的莫过于法家,李悝正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李悝在魏国的变法,短时间内促成了魏国的强大,其他各国争相效仿,掀起了战国变法改革的狂潮。

李悝的变法措施主要是以下几条:

首先,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周朝实行宗法制,天子分封宗亲为诸侯,诸侯封宗亲为公卿,层层分封之后,庸碌者占据高位,真正的贤才没有晋升之阶。

李悝正是看到了宗法制的弊端,要求“食有劳而禄有功”,剥夺贵族的特权,将权力赋予能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

这一制度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魏国的财政的负担,吸引了大量人才,为魏国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李悝也重视农业生产,主张“尽地力之教”,通过将农民的土地统一分配的形式,促进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由于农业受自然环境影响很大,李悝还制定了“平籴法”,丰年大量收购粮食,等到灾年时以平价卖给农民,极大地保护农民的利益,促进了魏国农业的发展。

最后,李悝还制定了《法经》,这是我国第一部有据可考的、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以法律的形式动摇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根基,维护了变法的成果。

(二)武有吴起

李悝实行变法,在内实现了魏国的富强,而魏国的对外攻城略地则多仰仗名将吴起。吴起是战国著名的军事家,与兵圣孙武并称“孙吴”。

他原本是鲁国将领,当时的魏文侯在李悝的辅佐下,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广纳贤才,吸引了吴起前去投奔。

因为吴起非凡的军事才华,很快就得到了魏文侯的重用,将他任命为主将。成为大将后,吴起丝毫没有架子,与士兵同吃同睡,还十分关心手下的士兵。

有一次他手下的士兵生了脓疮,吴起竟亲自为他吸疮。这样的举动令吴起手下的士兵感恩戴德,恨不得为他肝脑涂地。正因如此,吴起才能创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魏武卒”,确立了战国前期魏国的首霸地位。

二、文侯西进

(一)三晋之盟

魏国地处中原腹地,各国环绕,虽然交通便利,但若是想称霸,则面临着被各国一拥而上灭国的风险。因此在对外征伐之前,首先要与部分邻国结成同盟,保证本国的安全。

雄才大略的魏文侯经过权衡,决定与赵结成“三晋之盟”,共同对抗齐、楚等大国。

三家虽然都从晋国分裂而来,但是韩赵两国素有仇怨,恨不得置对方于死地。韩国曾向魏国借兵攻打赵国,许诺灭赵之后平分赵国的土地。一心想要称霸的魏文侯却没有答应韩国的请求,而是说赵国是魏国的兄弟之国,绝不会发兵伐赵。

不久之后,赵国也派使者来魏国借兵伐韩,同样提出了平分韩国的条件。魏文侯不偏不倚,以同样的理由拒绝了赵国。

后来两段对话传出,韩赵两国心悦诚服,敬佩魏文侯的为人,放下仇怨组成了三晋之盟,以魏国马首是瞻。

春秋时期曾有假道灭虢的故事,说的是晋国想要消灭不相邻的虢国,就用金银财宝贿赂虞国的国君,向虞国借道灭虢。

等到消灭了虢国,顺手就将借道的虞国也给灭亡了。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借道攻伐是很危险的事情,而魏国与韩赵之间,却有互相借道的信任度。比如赵国常常受到邻国中山的滋扰,魏国便借道赵国将中山国一举消灭。

(二)西进伐秦

结成三晋之盟后,魏文侯开始了扩张战略。由于盟国韩国在东,于是魏文侯决定向西扩张,攻打西边的秦国。

当时的秦国是秦简公在位,政治腐败,军心涣散。反观魏国,政治清明,吴起率领的魏武卒军纪严明,悬殊的差距使得魏军一路势如破竹。秦国依据天险铸造的西河防线,在吴起的大军面前如同纸糊的一般被迅速攻破。

消息传回秦国,秦简公十分恐慌,连忙派人用重金贿赂齐国和楚国,请他们出兵攻打魏国,以减轻秦国的压力。魏国早已看穿了秦国的伎俩,不顾齐楚两国的攻打,反而加快了讨伐秦国的节奏,很快,西河之地全部落入魏国之手。

由于秦简公昏庸,几乎没费什么功夫,西河百姓将全部归降魏国。但仅仅是武力征服还不够,魏文侯还对西河百姓进行文化渗透,用中原的先进文化吸引处于边远蛮荒之地的西河人,很快西河的秦人心悦诚服,在精神上彻底归顺了魏国。

不仅西河失守,连秦国连通中原的通道——函谷关,也被魏国把持。秦国只能龟缩于洛水西岸,此后八十余年,秦国不能与中原各国交通。而魏国则通过控制交通,向秦国攫取了大量的利益,国家更加富强。

三、武侯东进

公元前396年,战略眼光独到的魏文侯去世,盲目自大的魏武侯即位,擅自改变魏文侯西进的战略,转而东进攻伐齐楚,导致盟约破裂,四面树敌,从霸主地位跌落下来,沦为二流国家。

(一)破坏盟约

魏武侯即位之初,还是秉持着魏文侯的理念,维持着三晋的盟约,与韩赵两国一起发兵攻伐,取得了丰厚的战果。

可是在三家联盟中,赵国总是出力不少,分的不多。人心不患寡而患不均,长久如此,赵国的国君赵烈侯心里不平衡了,便想着迁都邯郸,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魏国的控制,也能更好的参与中原称霸战争。

此时,因为多次胜利而变得盲目自大的魏武侯,不仅没有想办法安抚这位盟友,反而走了一招臭棋,支持叛乱的公子朝与赵烈侯争夺王位。

按照他的想法,只要公子朝能够多得国君之位,赵国自会会重新归于他的控制之下。但很可惜,赵烈侯最后获得了胜利。被背刺的赵烈侯再也无法无法忍受魏国的控制,撕毁了盟约,开始与魏国为敌。

不久之后,赵国攻打魏国的附庸之国卫国。自大的魏武侯当然不会容忍自己的附庸国被欺负,立刻联合齐国向赵国展开报复。可怜的赵国单打独斗都不是齐魏的对手,怎么经得住两国围殴,无奈之下,赵国只能向楚国求援。

楚军采取围魏救赵的方法,长驱直入攻打魏国的首都,魏国一时难以兼顾战场和国都,只能卑微求和,自大的魏武侯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苦果。而屡遭三晋欺压的楚国之所以能赢得这么轻松,也多亏了魏武侯将不世出的军事天才吴起赶走,便宜了求贤若渴的楚悼王。

(二)逼走良将

相较于魏文侯废除世卿世禄制度、任人唯贤的魄力,任人唯亲的魏武侯便逊色很多。魏武侯即位不久,相国李悝便也撒手人寰,内政一片混乱之时,正需要一个有才之人进行整顿。但是魏武侯却没有选择才华和功劳都十分卓绝的吴起,反而选择了自己的亲信田文担任相国。

吴起是一个对权力极度渴望、甚至不择手段的人。早在效忠鲁国时,面对齐鲁交战,为了获得鲁国国君的信任,他就能亲手杀掉自己的齐国妻子。后来得知魏文侯求贤,又立刻背弃了鲁国投奔魏国。

面对魏武侯的偏心,吴起心中本就有不满。此时,王错又向魏武侯进谗言陷害吴起。不被重用与君主的猜疑让吴起心灰意冷,转投魏国的死敌楚国。

吴起刚到楚国,楚悼王立刻将其任命为令尹,将变法改革之事全权交由吴起处理。楚王的重用让吴起感激涕零,毫无保留地位楚国效力,即使面对旧主魏武侯也绝不留情,魏武侯就这样被自己的刚愎自用、任人唯亲所害,丧失了魏文侯积累的大部分优势。

结语

战国初期,魏文侯制定的联合韩赵、西进攻秦的战略无疑是正确的。毕竟面对群敌环伺,只有保证了大后方的安全,魏国才能坐稳霸主的地位。但是魏文侯在位期间只是让秦国龟缩于洛水以西,没有完全解决秦国的威胁,导致了后来秦国的反扑。

而魏武侯的东进策略可是说是完全错误。首先,因为东进之战,三晋联合攻伐齐楚等国,使得魏国群敌环伺。

其次,在东进之战中,魏国分配不均,让赵国对魏国颇有怨言,又因为魏武侯支持赵国叛党,导致三晋之盟破裂。

最后,魏国还因为东进放弃了对秦国的压制,甚至魏文侯还将一代英主秦献公放回秦国,使得本来处于魏国钳制之中的秦国挣脱束缚,对魏国大后方的稳定造成重大打击。到了魏惠王时期,魏国只能黯然退出霸主的争夺战,成为齐、楚、秦等大国的陪衬。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74843.html

战略,李悝,魏文侯,秦国,吴起,战国,赵国,中原,西进,魏国,消息资讯,李悝,魏文侯,吴起,魏武侯,魏国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战略,李悝,魏文侯,秦国,吴起,战国,赵国,中原,西进,魏国,消息资讯,李悝,魏文侯,吴起,魏武侯,魏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战略,李悝,魏文侯,秦国,吴起,战国,赵国,中原,西进,魏国,消息资讯,李悝,魏文侯,吴起,魏武侯,魏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