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从变法方式和思想影响,分析战国诸侯国实力,为何出现两极分化?

从变法方式和思想影响,分析战国诸侯国实力,为何出现两极分化?

导语:战国时期,诸侯国实力为何出现两极分化?从变法方式和思想影响角度进行分析,变法方式不同,变法条件不同,接受诸子百家思想不同,发展结果不同

战国时代,周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争四起,这是一个天下大争的时代,在这样的一个年代里,各大诸侯国,开疆拓土,兼并土地和人口,造成纷繁复杂的利益冲突,有利益冲突,战争就不可避免,为了能够在战争当中获得许多的实际利益,也为了能使自己的国家在诸侯争霸当中能够脱颖而出,同时也为了能够保全自己的宗庙社稷,每个国家在发展的道路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式。

这些国家,都为了谋求在战国时代的生存而进行着挣扎,每一个国家都曾经在水深火热的境况里斗争过,但在那样的一个年代当中,强与弱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例如春秋时期的几百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被吞并的就剩下了几十个,除了战国七雄外,还有像鲁国、卫国、宋国、中山国、郑国等这样的中型国家,小国的数量就更多了。

虽然各个国家都在积极努力的进行变法,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差距,还是不是那么容易弥补的,那么到底为什么各个国家都在寻求变法,都在寻求努力的发展,而为什么会在最后就几近于两极分化的情况呢?本篇文章重点分析一下,战国诸侯实力为何出现两极分化,看一看变法与变法之间到底拥有着怎样的差距?又为什么能够造就不同实力的国家?

变法性质不同,决定国家发展道路不同

事实上,变法与变法之间的差距第一个体现的就是在它的性质方面,虽然在整个战国时代变法是每个国家都在追求的,可是在这些国家所追求的不同变化当中,所主要体现出来的性质却是不尽相同的,这也就导致了国家后来的发展方向也不尽相同。

比如说秦国,它在战国时期主要谋求的是在法治方面的变法,其不在讲究用人来治理天下,与那个时候流传甚广的儒家学说有着本质上的差距;儒家学说讲究仁义道德,讲究用仁义道德的君主来治理整个天下,在那样的方式当中,君主的作用是非常的明显的,但儒家所提倡的那种道德高尚、品质高尚同时又有着雄才大略的君主,可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儒家学说倡导的以德治国,会增加君主决策的错误率

所以在战国时代,儒家学说基本上成为了一种比较理想化的学术理论,毕竟生存在这个时代上的人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并没有办法在这个生存问题都得不到保障的时代里,去谋求仁义道德,所以在提倡以人来治理天下的方式,对国家发展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这样就会极大增加君主决策的错误率,虽然人们履行着积极出世和入世的态度和责任,却不能很好的对君主的行为提出建议,也不能很好地对国家的发展提出有效的理论,君主成为了发展道路上的主导人,这样就极其容易让国家走上弯路。

秦国进行法治变法,极大地提高君主决策的容错率

但秦国在法治变法的影响之下,对治理国家形成了一种特定的道路和规范,易中天先生曾经描绘这种方式为:“君主之天下,只要按一下”,也就是说,即使不是很有才能的君主去治理天下的时候,也能有一种固定的方式,来保证它最基础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秦国在后来遇到了秦庄襄王和秦孝文王这样比较平庸的君主的时候,依旧能够保证快速发展的原因。

所以法治变法对于秦国的影响还是比较深远的,对于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也是有着重要关系的,重点就在于它所体现出来的那种特性,它既能够规范整个国家人民的行为,规范臣子的行为,又能够对治理国家的一班人员提出明确的规划,让治理国家的方式成为一种既定的行为方式。

除此之外,又能够约束贵族权力的扩张以及实力的发展,保障了君主手中的权力,基本上,隔除了贵族的发展对于君主的阻碍;所以,在战国时期实行了商鞅变法的秦国,在国内拥有着良性循环的,无论是它的行政发展、经济发展还是军事发展受到的阻碍都非常的小,能够非常快速地在国内取到良好的效果,这种法治变法对于在不稳定的环境当中快速提升国家实力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助益的,也是秦国能够在战国时代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事实上,放眼整个战国时代也只有经历了商鞅变法的秦国能够有条不紊的在国家的各个方面进行发展,并且基本上隔出了贵族对于国家发展的阻碍。

法治变法若是不能约束君主,就会变成术治

但如果法治变法不能约束君主和臣子的时候,就会变成术治变法,将法令屈居在君主之下,让臣民百姓们都不在谋求真正的发展而是开始渐渐的去揣摩君主的意志,如此一来,整个国家就会形成一种阿谀奉承之风,表面上国家在循序渐进的稳定发展,但内地里国家所实行的法律以及一些发展的条件,都是由君主的心思所决定的。

简单来讲,就是君主的心中所想,被他任用的臣子们表达了出来,但在君主的决议得到一致的统一的时候,却并不明白这个决议到底能不能,对国家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变法只是给予了国家一种表象而已,并不能切实地为其谋求利益。

在这个时候,就会又回到儒家那种对君主有着超高要求的状态,一旦君主变成那种昏庸无能的君主,那么整个国家的法律就会掌握在他的手上,君主制天下的方式也就会变坏许多,阴谋权术就会在这个国家变得十分盛行,如此一来,国家强盛的景象也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这就是发生在韩国的申不害变法,也就是为什么韩国与秦国能够在同一时间进行变法却在结局上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

变法实行的条件也会对国家发展产生影响

除了以上我们所说的,变法的形式外和行为控制外,国家实行变法的条件也是对后来的结果造成深远影响的原因之一;因为在战国时期,各个国家都处在同样的年代里,都处在同样不稳定的外部环境当中,可是这些国家发展的现状却是完全不相同的,它们在迎来战国时代之前所面临的国家内部环境,也是完全不相同的。

燕国受传统王道政治影响,根本不能进行彻底变法

比如说燕国就是饱受王道政治传统影响的国家,这样一个国家自西周开始就奉行王道的政策,不仅是君主,就连臣民、百姓们都在坚守着王道的政治传统,像是这样的一个国家想要进行彻头彻尾的改变还是非常困难的。在这个时候,它古老的历史底蕴就成为了制约发展的一道屏障,它无法放弃作为西周开国诸侯的孤傲与骄矜,它也无法接受身为西周贵族的诸侯大国,竟然要改变祖宗留下来的政治制度的方式。

因此,燕国在战国时代的变化是非常表面的,它只是在国家的运转形式上面进行了稍稍的改变,并不像秦国那样从根本的政治制度着手,不仅革除了贵族统治的影响,同时也改变了国家所崇尚的基本政治制度。燕国的历史底蕴与它一直以来的经济发展状态,决定了它不可能进行一场由下而上的变法;因此,它只能通过改良国家的运转形式来获得短时间内的实力提升,而在一代雄主燕昭王去世之后,燕国的这种情景也就不复存在,并且迅速地衰败了下去。

楚国实行分治制度,其权力都被贵族把持,很难进行彻底变法

同样的楚国也面对着这样的境况,楚国自春秋时代开始自立为王,从那时起就坚持分治的制度,到了战国时代的时候,它国家的所有发展实力都是由各大贵族所组成的,无论是在经济方面的运转也好,还是在行政方面的发展也好,都离不开贵族的影子,朝堂之上的治国大臣们都是各大贵族所举荐出来的族内子弟,也就是说,当时楚国的朝堂其实是各大家族博弈的战场。

因此,在楚国国内其实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力争斗,与此同时,楚国所倚仗的军事力量实际上也是由世家大族所带领的,这个代表就是战国末期的江东项氏一族;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楚国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当中永远都离不开贵族,当吴起和屈原提出变法的时候,他们也就毫不例外的蒙受了灭顶之灾。

所以当一个国家实行变法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自身国内的发展状况。事实上,并不是燕国和楚国不想进行变法,也不是无心去经营变法,而是当时他们国家的内部发展环境并不适合它们做出极大的改变,但是战国时代本身就是各大诸侯国博弈的战场,如果不能够改善发展上面的弊端,如果不能够寻找到最为合适的发展环境和状态,那么在发展当中被淘汰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诸子百家思想对国家的发展影响

再者就是受诸子百家的影响的原因;在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对于不同国家的影响是不同的,当时秦国就备受法家和纵横家的影响,在战国时代以谋取最为实际的利益为先,以规划和发展为先,所以才诞生了商鞅变法。

受儒家思想影响,齐国进行吏治变法

但像齐国和魏国受儒家的影响比较深远,所以齐国诞生了吏治变法,而魏国在后来的发展当中是半王道半法治;齐国的吏治变法其实与孟子所提出的王道政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通过缓慢的方式慢慢地去改善平百姓们的生活状态,以此来稳固一个国家发展的根基,并通过这样的发展状态来提升国内的各个方面的实力,以达到富国强兵安居乐业的效果。

而魏国在魏文侯时期受到法家李悝的影响进行了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使魏国能够在战国初期迅速地强盛起来,并在刚刚立国的时候,就成为了各大诸侯国当中最为发达的国家,成功登上了战国初期超级大国的位置。

魏国受法家、儒家、阴阳极三重思想影响

但魏国却没能够坚持法家的思想,在魏武侯去世、魏惠王继位之后,魏国备受儒家和阴阳家的影响,王道之风开始渐渐地在我国蔓延起来,所以在之后的发展进程当中,魏国也就成为了一个即受法家影响,又受儒家和阴阳家影响的诸侯国,在它的基本制度当中也是这三个国家不同学术的一种杂糅,我们既能够看到法令的存在,同时我们也能看到王道对其发展的制约,所以诸子百家对于这些国家发展的影响还是非常深远的。

选择怎样的学派和怎样的学术其实是一种大智慧,毕竟不同学说和不同主张能够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方向,就如同秦国一样,它在战国时期的两次选择决,定了他最终登上了王者的地位。

秦国接受法家、纵横家思想,最终成功统一天下

在秦孝公时期选择商鞅的法家学说、进行商鞅变法奠定了秦国发展的基础,让秦国有了迅速发展的实力,而在秦惠文王时期,纵横家又在秦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张仪、范雎等人的任用让秦国从各大诸侯国都谋求了巨大的利益,不仅是保全了自己诸侯大国的地位,更加拉开了自己与其他国家的实力差距,为战国末期消灭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在学术流派当中的选择也是对变法最终结果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述

笔者认为,选择所要发展的道路,在各大历史阶段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实际上并不能够完全的去把握历史的动向,但我们却可以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里,去选择最能够让国家获得利益的方式,毕竟历史的发展有着它自己的规律,不可能是停滞不前的,所以我们必须积极努力的去寻求改变,去寻找能够不断为发展增添新鲜血液的方式。

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我们并不能够贪求一时所得而放弃长远的计划,就如同魏国那样,它本身坚持法治变法,给国家谋取了巨大的实际利益,但是到了魏惠王的时候却为了贪图安乐,慢慢地将法治转变成为了王道,让一个本拥有巨大实力的国家最终渐渐的衰败了起来。

事实上,魏国的这一次选择失误使他最终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同的变法能够产生不同的结果,而坚持的时间长短同样也能影响最终的结局,如果魏国能够坚持下去,如果韩国能将法治变法在进行的彻底一点,那么这两个国家最终同样能够拥有与秦国一较高下的机会。

而至于燕国与楚国,它们本身国内的发展环境制约了进行思辨和创新,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它们就有理由墨守成规,如果它们能够下定决心去改善国内的发展环境,想必最终也不会落得凄惨的下场,也不会再遗憾和悔恨当中见证自己的灭亡。

参考文献:《战国策》、《吕氏春秋》、《左传》、《资治通鉴》、《史记》、《汉书》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7828.html

分析,诸侯国,实力,影响,秦国,战国,君主,思想,的国家,发展,观点评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分析,诸侯国,实力,影响,秦国,战国,君主,思想,的国家,发展,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分析,诸侯国,实力,影响,秦国,战国,君主,思想,的国家,发展,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