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西晋分封制和司马炎对党争的姑息迁就破坏政治平衡,最终迅速灭亡

西晋分封制和司马炎对党争的姑息迁就破坏政治平衡,最终迅速灭亡

历史的发展有其必然性,但不可否认,必然之中往往有着其偶然,西晋在经历了27年的和平之后,在开国之君晋武帝驾崩后的第二年,便陷入混战之中,先是八王之乱,后又引发一系列农民起义及少数民族贵族的叛乱和入侵,最终导致灭亡。

那么,西晋短命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是怎么样的呢?

分裂势力潜存的西晋王朝

1、蕴涵分裂的西晋分封制

西晋在统一后,错误总结曹魏政权灭亡的原因,也就是曹魏宗室强干弱枝,最后强干也没有了,自然被司马氏篡夺了政权,为此,西晋加强宗室建设,实行分封制,客观上的统一又在分封制下瓦解了,被分封的宗室诸王形成新的割据势力,对抗中央,沉重打击,削弱了中央集权。

西晋建国不久便分封了27个同姓王,并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一开始是允许诸侯王们自选国中长吏、后又置军,增加封国户数,逐步使诸王都督各州军事。诸王不仅掌握了封国中的行政大权,还控制了相当多的军队,军事力量大大加强。

司马炎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藩卫皇室,但分封本身就蕴含着分裂的因素。分封制主要是凭借宗族内部的血缘关系来呼吸的,但进入封建社会以来,现实的物质利益使得人们不可能自觉主动地去维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分封制。在有封国领地作为基础,诸王独掌封国军政大权,又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后盾,形成各自独立的王国。故此能够不受中央节制,直接威胁到皇权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对抗中央。

2、门阀士族进一步壮大

西晋王朝的建立,实际上依靠的是门阀士族势力,门阀是由三国时期的豪强地主阶层变形发展而来,为了取得这些世家官僚的支持,司马氏对他们采取笼络放纵的政策。因此西晋从建立开始,就是士族门阀在中央把持朝政、在地方拥兵自重,形成潜在的割据势力。

西晋疆域图

西晋借助门阀得以建立政权,西晋的统一又给予了门阀壮大很大支持,但也由此助长了作为地方割据势力的门阀士族的壮大,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之后就是门阀势力上台的永嘉东渡,使得东晋南朝政治始终掌握在门阀士族手中。一定程度上而言,门阀势力的壮大,也是西晋走向灭亡的必然原因。

西晋的门阀政治局面排斥庶族入仕,而士族地主成为特权阶层,九品中正制下的西晋王朝的统治基础是相当狭窄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动摇其统治,加速其灭亡的步伐。

晋武帝司马炎的性格

历史的必然是西晋王朝走向灭亡的原因,但在历史发展中往往存在着一些偶然性大于必然性的历史事件,而西晋速亡的偶然性,就是晋武帝司马炎存在着无法弥补的性格缺陷。

1、享乐主义至上的开国皇帝

平心而论,晋武帝司马炎非常清楚如何做才能成为一个好皇帝。他篡魏立晋后,于太康元年(280年)灭东吴,结束三国时代,统一全国,然后罢州郡兵,屡次责令俊贤劝课农桑。他还向各地郡国颁布了五部诏书,一是正身,一是勤百姓,一是抚孤寡,四十敦本息末,五十去人事。这些措施使得社会得到短暂的安定与复苏。“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后世一些史家还把这段短暂的繁荣称之为太康繁荣呢。

这样的司马炎怎么看都像是一个明君啊,可这个明君身上第一个问题就是表里不一。他多次提倡 “正身”,要讲道德,要节俭。然而他个人生活却堕落腐化,西晋骄奢淫靡的社会风气就是他带的节奏。

司马炎

他拥有中国皇帝里最为罕见的后宫队伍,他对朝中兴起的奢侈淫靡之风,不制止,却纵容,石崇更王恺比谁更有钱,而王恺是司马炎的外甥,所以两人每次斗富,司马炎都暗中帮助王恺。

为了满足自己奢侈淫乐的需求,司马炎甚至公开卖官鬻爵。当时很多正直之士看不过去,纷纷指责他连东汉桓灵二帝都比不上。刘毅就说:“可方桓、灵。”司马炎说:“吾虽德不及古人,犹克己为政。又平吴会,混一天下。方之桓、灵,其已甚乎!”而刘毅对此解释道:“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司马炎大笑说:“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新生的西晋王朝在皇帝的带头下,享乐主义至上是当时整个统治阶级的价值取向,社会上见钱忘义的风气到处弥漫,长此以往,自然朝政日趋腐朽,从根本上动摇了西晋的统治基础。

2、“宽容”的晋武帝

《晋书》评论晋武帝的性格为“宽惠仁厚,沈深有度量。”司马炎确实很宽容,但他的这种宽容实际上是不顾原则的宽容。特别是在对待后宫方面,他的宽容使其做了一系列的错误决断,直接导致西晋政权发生内乱,并在短期内迅速走向了毁灭。

杨皇后给司马炎生了三个儿子,老大司马轨早夭,惠帝司马衷生性愚钝(就是比较懦弱,性格超级内向那种),以及秦献王司马柬。除了这三个嫡子外,他还有很多庶子。

司马炎对立当时的嫡长子司马衷为皇太子也曾迟疑过,毕竟司马衷的性格真的不怎么样,这样的太子以后做了皇帝,这个国家还有得好么?

司马衷‍

当时群臣也反对。可司马炎宠信杨后,性格宽容的他经不住杨后鼓动,最终不顾大局,坚持立司马衷为太子,这就直接导致了在他驾崩后,司马衷无力控制政权,从而诱发了内乱。

如果说立太子已经是一步臭棋,那么立太子妃就更差劲了。当时要立贾南风时,司马炎也曾迟疑,明知贾南风有“五不可”,但架不住杨后的话将其立为太子妃,生性残忍的贾南风在后宫里掀起了一番腥风血雨。

“贾后之谓太子妃也,尝一妒,手杀数人,又一戟掷孕妾,子随刃坠;武帝大怒,修金墉城,将废纸。荀勖、冯沈、杨兆、及充华赵粲共营救之”,“妃由是不得废。”

当年曹操仅仅因为曹植的妃子衣着华丽,就下令将其处死。而贾南风在后宫公然杀人,直接给太子怀孕的妃子一个飞戟打得流产,如此毫无人性,作为皇帝司马炎本能也是要废掉太子妃的,可软弱的性格使得他轻易地改变初衷听从了杨后及一班大臣的意见而错误地不予追究。最终导致贾南风后来祸乱晋廷,并直接引发导致西晋速亡的八王之乱。

司马炎软弱的性格还体现在对大臣的统驭以及日常政事的处理上。司马炎当政后,一改司马家尊奉儒家名教的传统,而是公开提出“思与万国以无为为政”的口号。虽然提出这个口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必然有这样一个重要原因,即为司马炎为政徇私情,很少顾忌传统道德及法律的是非标准的借口。从而也导致了整个官僚机构整体性地腐化堕落。

司马炎

司马炎在处理朝政时不讲原则,政治失准常有发生。上党李喜弹劾故立进令刘友、前尚书山涛、中山网司马睦、尚书仆射武陔霸占官田,请求免掉这些人官员,至于已经死掉的武陔,则希望贬其谥号。司马炎看完奏折后,处理意见是直接杀掉县令刘友,对其他更他关系亲近的人完全当没有这回事。

同时,他对待朝中存在的党争姑息迁就,破坏了政局的稳定。当时以贾充为首的心腹派与以社会名士为主的名士派之间的党争,司马炎从感情上偏袒曾为他登基建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贾充等心腹。但建国之后,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尤其是这些掌握着社会舆论的名士们的支持,以使得这个政权获得道德力量。这就使得司马炎在面对党争时在理智和情感之间摇摆不定。皇帝如此态度,自然使得党争问题无法解决不说,且越演越烈,最终致使官僚集团内部长期分裂,削弱了西晋政权的统治力量,并为后来发生的动乱埋下了祸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7913.html

政治,诸王,司马炎,势力,开国皇帝,性格,门阀,王朝,士族,晋武帝,知识科普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政治,诸王,司马炎,势力,开国皇帝,性格,门阀,王朝,士族,晋武帝,知识科普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政治,诸王,司马炎,势力,开国皇帝,性格,门阀,王朝,士族,晋武帝,知识科普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