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孙权驾崩后东吴因曹魏的压力激化阶级矛盾,加之权臣乱政,最终灭亡

孙权驾崩后东吴因曹魏的压力激化阶级矛盾,加之权臣乱政,最终灭亡

甘露三年(258年),孙綝废黜了孙亮,拥立孙权的第六个儿子孙休(孙亮兄)为帝。同年,孙休杀孙綝,把统治权力收回到自己手里。

孙休做了六年皇帝,景元五年(264年)病崩。这时蜀汉刚灭亡,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变为魏、吴两国对峙的局面,吴国西、北两面都受到魏国军队的威胁。

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等认为国家面临危机,宜立长君,所以拥立故太子和的儿子二十三岁的孙皓为皇帝。

因魏国压力造成的阶级矛盾尖锐

从孙权末年到孙皓亡国,二十余年间,东吴屯田上的隶属农民,生活更为困苦。民屯的屯田客过去是不服兵役的,到了景元四年(263年)蜀汉灭亡后,东吴为了要补充兵力来充实长江防务,就取消过去屯田客不服兵役的规定,开始抽调民屯的屯田客万人去作战士。

兵屯中的佃兵,过去规定“不给他役,使春惟知农,秋惟收稻,江渚有事,责其死效”。自孙权驾崩后,什么工作都交给佃兵去做,兵士不但要给皇帝修建宫室,而且还要替将领“浮船长江”做买卖,或受雇去当佃客,把盈利和薪资全部交给将领。这样不仅影响屯田,使收获量减少,造成“国无一年之储,家无经月之蓄”的严重危机,也使屯田士兵因徭役太重,出现了“弃子”不养,“父子相弃,叛者成行”的现象。

东吴的统治者为了加紧对人民的压榨,还采用西汉统一时代的“酤籴”、“算缗”等等旧办法,来增加政府的收入,供养庞大的军队。

东吴疆域图

当时全国民“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三十万”,而“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平均十人负担一个士兵,自然弄得“民力困穷,鬻卖儿子,调赋相仍,日以疲极”,“老幼饥寒,家户菜色”,全国人民要怨声载道了。

统治者为了满足他们腐化奢侈的生活,打算扩大官营的手工业工场,命交州的地方官吏抽调民间的手工业工人一千余名到建业,来补充官奴隶数额之不足,以致引起了交州以吕兴为首的农民起义,接着永康(今浙江永康)也发生了以施旦为首的农民起义,广州又发生了以士兵郭马为首的起义,东吴境内的阶级矛盾,已激化到不可缓和的程度。

孙权以后吴魏间的战争

吴孙权在魏明帝太和三年(229年)时称帝,始定都秣陵,改秣陵为建业(今南京城中南部),使陆逊辅太子登守武昌。

从此江南一直有上下游两个政治中心,上游在荆州,下游在扬州。后来太子登死,立太子和,嘉平二年(250年)孙权废太子和立幼子亮为太子。陆逊于正始六年(245年)病卒,以大将军诸葛恪代陆逊,镇荆州。

及孙亮为太子,诸葛恪入为太子太傅。嘉平四年(252年)孙权驾崩,太子孙亮即位,大将军诸葛恪受遗诏辅政。计从青龙二年(234年)到嘉平四年(252年),十七年间,南北相安,没有什么大的战争。

诸葛恪

嘉平四年(252年),吴主孙亮即位后,诸葛恪在江北东兴地方(安徽巢县附近),筑大堤作两城以防御北朝。时北朝正是司马师当国时代,司马师诏遣诸葛诞将兵攻东兴两城,为诸葛恪所败,从此南北战争再开。

诸葛恪既击退魏师,乃存轻敌之心,就在第二年大发兵攻魏淮南新城,会逢时疫,死伤大半,撤兵南归。时有吴宗室武卫将军孙峻,忌刻诸葛恪,因朝野之怨恨与吴王孙亮合谋诛诸葛恪。于是孙峻为丞相,继诸葛恪辅政。孙峻为相三年而卒,其弟孙琳继为大将军辅政。孙峻、孙琳皆骄横跋扈,有过于诸葛恪。

甘露二年(257年)曹魏突然发生镇东将军诸葛诞的叛变,诸葛诞遣使降吴,孙琳发兵援诞。后来诸葛诞失败,吴兵折失甚多,吴主孙亮因之颇责难孙琳。孙琳就在甘露三年(258年)逼废吴主孙亮为会稽王,另立亮兄琅玡王孙休,是为吴景帝。景帝即位忌孙琳跋扈,与张布、丁奉合谋设计杀孙琳。

从诸葛恪到孙琳这是东吴一段权臣乱政的时代。吴景帝孙休在位七年驾崩,吴人迎立太子孙和之子,乌程侯孙皓为帝。孙皓即位之明年,司马炎篡魏,乃成为晋吴对峙的局面,这局面又延长了十五年。

晋吴对抗

孙皓即位后,骄淫残暴,大失人心,吴国的政治也就日益腐蚀。这时北方的晋武帝司马炎,承祖父三世之业,奄有魏蜀之地,对于局促在江南的吴国已形成了一个两面包围的状态。但以国家新造,又鉴于以往南征的失利,准备未充,不敢轻举,所以对于南方仍保持对峙之局,待机而动。

羊祜

晋武帝泰始五年(269年)以尚书左仆射羊祜都督荆州军事,镇守襄阳,以控制长江上游。泰始八年(272年)又以王濬为益州刺史,王濬为伐吴之计,大作舟舰。吴建平太守吾彦,用铁锁沉入江中,以断上游航路。

是年吴国的西陵都督步阐,忽据西陵(湖北宜昌)叛变,投降晋国。晋武帝命荆州刺史杨肇将兵与羊祜共援步阐。吴镇东大将陆抗,奉命率兵讨伐步阐,克服了西陵,上游复归稳定。北军经此打击,羊祜坐镇襄阳更不敢轻易挑衅。

孙皓见击破北军,更为骄狂,不修政事,专依赖陆抗支持着上游的局势。陆抗字幼节,是吴丞相陆逊之子,孙策之外孙,自泰始六年(270年)都督西方军事,镇守乐乡(湖北松滋),独当荆益两州的敌人。陆抗为人有深谋远虑,治军极为谨严。和他正面对抗的羊祜,也是一位非常的将才。

羊祜字叔子,为人忠诚,镇守在襄阳,务行恩惠,以怀柔地方人心。平时在军中轻裘缓带,身不被甲。他和陆抗前后对峙五年之久,彼此无隙可乘,互相钦敬。竟由军事的对抗,变成了德政的竞赛。两国敌对而使者不绝,陆抗有一次送酒给羊祜,羊祜一饮而尽。

又一次陆抗患病,羊祜亦遣使送药,抗亦服用不疑。有人劝陆抗警防,抗叹道:“岂有鸩人羊叔子哉!”

这成为中国历史上也是军事上的一段佳话。陆抗在泰始十年(273年),病卒在前方军中。陆抗死后两年羊祜便上书晋武帝请求伐吴。认为这时军事政治的一切条件都已成熟,书中说:“自蜀之平,至今十有三年,今江淮之险,不如剑阁;孙皓之暴,过于刘禅;吴人之困,甚于巴蜀;大晋兵力,盛于往时。今若引梁益之兵,顺流俱下;荆楚之众,进临江陵;徐、扬、青、兖,并会秣陵;虽有智者不能为吴谋矣!”

杜预

时为咸宁元年(275年)。但因那时西北秦凉发生边乱,所以晋朝未即用兵。又过了两年,羊祜病卒,羊祜临殁时,力请伐吴。羊祜死,以杜预代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军事。到了这时伐吴的时机完全成熟,这局面便急转直下了。

晋灭吴之战

羊祜去世的次年,晋武帝咸宁五年(279年)十一月,晋武帝司马炎大举伐吴,分六路出兵:镇军将军琅邪王司马伷趋涂中(今安徽全椒滁河流域),安东将军王浑趋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横江浦,南对江南之采石),建威将军王戎趋武昌,平南将军胡奋趋公安(油江口),镇南大将军杜预自襄阳趋江陵,益州刺史龙骧将军王濬自巴蜀顺流而下。

六路军队共二十多万人,受大都督贾充节制,贾充率中军驻扎在襄阳。王濬在泰始八年(272年)时,就在蜀中召集兵夫一万多人赶造船舰,大舰“长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往来”。当王濬大规模造船的时候,木片碎屑沿江漂下,东吴建平太守吾彦把这个情况向孙皓汇报,并请求在秭归增加军事力量以防晋军出峡东下,孙皓根本不考虑吾彦这个建议。吾彦只得在江碛要害之处,加置了一些铁锁链来横截江路,同时还铸造了许多一丈多长的铁锥,暗置江底,使大的船舰无法顺利下驶。

这时王濬率水陆军七万人乘楼船东下,先作大筏几十个,方百余步,筏上缚草为人,披甲持仗,由善识水性的兵士推筏前进,遇到江底潜伏的铁锥,设法取出。又做了长十余丈、大数十围的火炬,放在船前,遇到横截江路的铁链,用火炬把它烧断,楼船便通行无碍。王濬顺流而下,于次年二月攻下东吴的西陵(今湖北宜昌市东)、乐乡(今湖北松滋东);随后又会同王戎,进克武昌,直趋建业。杜预也攻取江陵,沅水、湘水流域及其以南州郡望风归顺。

东吴丞相张悌率精兵三万渡江迎战,结果为王浑的军队所击败,全军溃散,张悌阵亡,这样,长江的制江权完全掌握在西晋方了。王濬自武昌扬帆东下,“戎卒八万,方舟八里”,“兵甲满江,旌旗烛天,威势甚盛”。吴军军心涣散,望风而逃,孙晧只得投降。吴立国凡五十七年而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7924.html

即位,东吴,孙权,孙琳,孙皓,诸葛恪,曹魏,太子,权臣,孙亮,知识科普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即位,东吴,孙权,孙琳,孙皓,诸葛恪,曹魏,太子,权臣,孙亮,知识科普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即位,东吴,孙权,孙琳,孙皓,诸葛恪,曹魏,太子,权臣,孙亮,知识科普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