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范雎是如何报复仇家的?应该宽宏大量,还是挟秦国之势,睚眦必报

范雎是如何报复仇家的?应该宽宏大量,还是挟秦国之势,睚眦必报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

上一讲谈到范睢替秦昭襄王密谋,削夺了太后和“四贵”的权力,从此范睢接替魏冉担任秦国总理,备受秦昭襄王宠信。

回顾当初范睢在魏齐面前被须贾抹黑,百口莫辩,挨了最重的打,受了最深的羞辱,险些在厕所里窝窝囊囊地死掉,还有谁的人生低谷能比这更低的呢?但如今范睢不但绝处逢生,还凭着过人的聪明和隐忍登上了布衣所能达到的权力至高点。在这大起大落之间,他的恨意到底会消融呢,还是会郁积呢?

正是在这个时候,魏国使节团来到咸阳,带队的刚好就是须贾。

范睢和须贾的这场重逢充满了戏剧元素,特别被后人津津乐道。

但司马光为了保持正史的严肃性,仅仅浓缩出了一个梗概,这实在太糟蹋原材料了。所以我们有必要回到《史记》,看看司马迁笔下绘声绘色、活灵活现的小说家言。

话说范睢从魏国逃亡之后,改名张禄,所以直到在秦国拜相,用的都是张禄这个名字。魏国并不知道张禄就是范睢,还以为范睢早就死了。范睢给秦国制定的基本国策是“远交近攻”,军事行动的重点就在韩、魏两国。魏国吃不消,派须贾出使秦国,希望谋求一个外交解决方案。

范睢听说须贾来了,并没有立即发作,而是换上一身平民百姓的破衣服,找到须贾下榻的宾馆。须贾着实吃了一惊,问范睢说:“范叔固无恙乎?”

这句话是《史记》原文,《资治通鉴》也照录了。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为什么要拎出原文讲一讲呢?原因在于,这是当时日常场景下的口语,即便它是小说家言,至少也是司马迁时代的口语,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活生生的场景感。

口语里边,打招呼称呼“范叔”,据《史记》说范睢名睢字叔,这倒未必可靠,“范叔”更有可能是“小范”的意思,但无论如何须贾不会直呼“范睢”,这总是可以确认的。

“无恙”的意思是没病没灾,也没有烦心事。我们听评书,觉得不论什么朝代的人,一见面打招呼总会说“别来无恙”,其实这只是宋以后的剧作家、小说家相沿成习的臆造,是根据史料当中“范叔固无恙乎”这种口语句型改编来的。而且,不要说“别来无恙”,就算仅仅是“无恙”,作为口语当中的问候语,汉朝以后就很少使用了。所以,到了宋朝,朱熹说那是“古人”的问候语。

话说回来,范睢乔装打扮,见到须贾之后就扮可怜,说自己逃亡到秦国,虽然性命保住了,但只能做一点体力活儿,打工糊口。须贾不禁动了恻隐之心,留范睢一起吃饭,见范睢衣衫单薄,还送了一件梯绨袍给他。所谓绨袍,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高级大衣。

赠袍这个举动,后来不但救了须贾一命,也演变成一个文化语码。于是我们读诗会遇到“青云今有故人存,好赠袍哀王孙”这样的佳句,看戏会遇到《赠袍》这样的京剧著名剧目。在京剧《赠袍》里,剧作家在这里增加了一个细节:这件袍是须贾从自己身上脱下来送给范睢的。

须贾接下来跟范睢拉家常,问范睢既然在秦国生活了这么久,不知道能不能辗转跟秦国的张禄丞相攀上关系,自己这次外交活动的成败完全取决于丞相的态度。

须贾大概没想到以范睢这副破衣烂衫的样子真能跟权力顶层攀上任何关系,但范睢竟然答道:“我家主人跟丞相很熟,所以连我都能进得去丞相的门,我带你去好了。”

范睢提到自家主人,原话是“主人翁”,这就是“主人翁”这个词最早的文献出处。

就这样,范睢主动给须贾当车夫,造访相府来了。相府里的人当然认得出真正的主人翁,看见丞相大人亲自驾车,虽然莫名其妙,但低头退避总是没错。到了门口,范睢说自己先进去通报,留须贾在门外候着。须贾左等右等,始终等不到消息,就向门房打听:“范叔怎么还不出来呢?”

没想到门房的回答是:“里边没有范叔这个人啊。”

须贾忙说:“就是刚刚跟我一道的那个人啊。”

门房答道:“那是我们的丞相张君。”

须贾大惊失色。故事接下来会怎么发展呢?如果你看过京剧《赠袍》,应该记得范睢正是在这个时候迎接出来,和须贾一番客套,最后不但冰释前嫌,还推进了秦魏和平。剧情之所以这么编,是因为时代变了,价值观跟着变了,以和为贵变成了人间正道。而在《史记》的故事原版里,快意恩仇才是主流价值观。须贾听说范睢就是张禄之后,大惊失色,知道自己被耍了,赶紧“肉袒膝行”,诚惶诚恐地摆出谢罪姿态。

“肉袒”,我们已经不陌生了,廉颇和田单都已经做过榜样了,但须贾加上了一个“膝行”,就是跪在地上靠膝盖移动身体。

范睢从乔装改扮到显露真身,须贾从高高在上到肉袒膝行,这个模式后来成为文学作品里最经典的若干模板之一。从传奇到戏剧,从话本到小说,文人们用这同一套模板更换了无数的角色和场景——要么武林高手扮成文弱书生,要么皇帝出来微服私访,读者和观众因为站在上帝视角,暗暗嘲笑那些不知死活的家伙们有眼无珠,等到逆转发生的时候感觉酣畅淋漓。

这个模板之所以长盛不衰,是因为它实在太解压了,可以让人们在无力给自己解压的残酷现实里想象生活的另一种可能。赠袍故事的重要性,正在于此。

话说回来,范睢看到须贾“肉袒膝行”了,这才同意接见,给须贾一个谢罪的机会。

须贾也是个没骨气的,一味自黑,把自己说得各种不是人。范睢听不下去了,亲自来做总结归纳:“你的罪状有3条。第一,我的祖先都埋在魏国,我对魏国并无二心,但你诬陷我对魏国不忠;第二,魏齐羞辱我的时候,你不制止;第三,往我身上撒尿的人里也有你一个,你怎么忍心尿得下去呢!”

话说到这个份上,按说该定须贾的死罪了,但范睢话锋一转:“你之所以还能活着,是因为你赠给我袍的举动还有几分故人之情。”

当天的会面到此为止,但事情并未结束。等须贾辞行的那天,范睢大摆酒宴,宴请各国使臣,却唯独把须贾的座位安排在堂下——那不是客人呆的地方,而是仆人呆的地方——不仅如此,摆在须贾面前不是美酒佳肴,而是“莝(cuò)豆”,这不是人吃的东西,而是喂马的草料。大概怕须贾不肯吃,范睢还安排了两名“黥(qíng)徒”,也就是脸上刺了字的服刑犯人,一左一右伺候须贾吃饲料。

当时的囚犯经常被派苦役,比如参与大型土木工程,但从须贾吃饲料的这个细节我们可以知道,囚犯也可以被政府机关零星征调出来当仆役使唤。

范睢就这样在各国使节面前公开羞辱须贾,而须贾的反应,或者说须贾的没反应,特别能够见出时代精神——须贾不要说作为国家使节,就算仅仅作为一名士人,总该知道“士可杀,不可辱”,但他反过来了,可以辱,只要不杀就好,既在矮檐下,何妨低低头。范睢可以不杀须贾,但不会放过魏齐,他当众对须贾发话:“替我转告魏王,赶紧把魏齐的人头带来,不然我就要把大梁打下来了。”

范睢放出这番话,实属公私两便:魏国不管杀不杀魏齐,秦国反正都要吞并魏国,索性先拿魏齐当由头,将魏国一军再说。

再看须贾,一身狼狈,但总算有惊无险地回国交差去了。魏国能怎么办呢?反正魏齐真的怕了,堂堂大国总理竟然逃跑了,跑到赵国,藏身在平原君家里。

正是在这一年里,《资治通鉴》有交代说,赵惠文王过世了,儿子赵丹继位,这就是赵孝成王,平原君出任赵国总理。这就意味着,此时的平原君既是国家总理,又是元老贵族,还是新任赵王的叔父,一举一动都牵动国运,必须谨慎。那么,偏偏这时候魏齐登门避难,该不该接下这块烫手的山芋呢?范睢的做法到底是对是错,有什么资治意义,司马光会怎么评价呢?

我们下一讲再谈。

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下期再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79270.html

口语,须贾,丞相,史记,报复,仇家,秦国,张禄,范叔固,范睢,消息资讯,范叔,魏齐,秦国,魏国,张禄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口语,须贾,丞相,史记,报复,仇家,秦国,张禄,范叔固,范睢,消息资讯,范叔,魏齐,秦国,魏国,张禄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口语,须贾,丞相,史记,报复,仇家,秦国,张禄,范叔固,范睢,消息资讯,范叔,魏齐,秦国,魏国,张禄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