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历史的尘埃-孔子祖上的人格分裂导致的杀身大祸

历史的尘埃-孔子祖上的人格分裂导致的杀身大祸

据说精神病证明非常重要,有钱人都会开一两张防防身,可孔子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六世祖孔父嘉就忘了这一点,从而导致杀身大祸。

有人说,孔父嘉是有记载以来第一个因为老婆太漂亮而被人杀掉的倒霉蛋,根据实际情况看,这种说法颇为偏颇,有个漂亮老婆虽然会引来一些麻烦,但联系到他的死,这只是其中一个诱因而已,而且这个原因并不重要,据我看真正的原因,则与没开精神病证明有关,而且他真有病,是算不得弄虚作假的。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不得不承认,宋国的宣、穆二公是大大的好人那,宋宣公临死时,舍弃自己的儿子公子与夷,让位给弟弟宋穆公;宋穆公为报答哥哥的恩情,将儿子公子冯放逐到郑国,把君位还给侄子。

可他俩的后人就不那么地道了,与夷继位,人称宋殇公,因担心表弟争权夺位,屡次兴兵讨伐郑国,最有名的东门之役,让郑国吃了点小亏,郑庄公对此恨得咬牙切齿。

公元前713年,郑庄公终于忍不住了,假借王命,纠合齐、鲁两国兴兵来伐。

大军入境,宋殇公吓得面无人色,急忙把大司马孔父嘉叫过来商量:我一不小心把郑国军队给勾引来了,人家人多势众,眼见不是个和好的架势,咱们该怎么办呢。

司马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手握兵权,再加上又是托孤大臣,在宋国世代公卿,端的是位高权重。

可以说,他的地位还真不是混出来的,这爷们的确有两刷子,面对敌军大兵入境,宋国危如累卵的情况,他冷静的分析了局势,说:“郑假托王命,遍召列国。今相从者,惟齐、鲁两国耳。东门之役,宋、蔡、陈、鲁同事。鲁贪郑赂,陈与郑平,皆入郑党,所不致者,蔡、卫也。郑君亲将在此,车徒必盛,其国空虚。主公诚以重赂,遣使告急于卫,使纠合蔡国,轻兵袭郑。郑君闻己国受兵,必返旆自救。郑师既退,齐、鲁能独留乎?”

郑国扯大旗作虎皮,过来的也仅仅是齐、鲁两国而已,齐国一直是郑国的狗腿子,咱们也不必多说,至于鲁国,那完全是个混账啊,他忘了当年卫国州吁攻打郑国的东门之役,他、陈国、蔡国是和我们是一起当过帮凶滴,现在鲁国叛变、陈国也已经和郑国和好,只有卫国、蔡国没有来,说明他们心里还有顾忌。

郑庄公亲自带兵出征,国内兵力必定空虚,我们派人给卫、蔡两国说明利害,联合他们打打郑国的屁股,还怕郑国不回师救援么,郑国一走,齐国、鲁国还玩个什么劲儿,必然也会溜溜的回家去的。

这番话合情合理,说的宋殇公心悦诚服,想了想目前也只有这个办法,于是派孔父嘉领兵两百乘,也就是四五千人左右的部队,带着大量的金银珠宝离开商丘,到位于濮阳一带的卫国求救去了。

此时卫前废公州吁已死,继位的卫宣公精虫上脑,本来就不大清楚,再加上孔父嘉这么这么一说,立刻相信郑国的下一个攻击目标很可能就是卫国。为了能长久的多玩几个花姑娘,决定派兵攻打郑国。

孔父嘉求来援兵,带他们渡过黄河直逼荥阳,打了郑国一个措手不及。

正如事前所预料的那样,郑庄公把主力都带走了,郑国还能有多少部队,又加上被人家奇兵突袭,自然给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只能采取防御战略,并派人火速给郑庄公送信。

形势对宋卫联军有利,卫国右宰丑就耐不住了,主张打破荥阳,灭了郑国。

孔父嘉这时候还是冷静的,他说:“凡袭人之兵,不过乘其无备,得利即止。若顿师坚城之下,郑伯还兵来救,我腹背受敌,是坐困耳。不若借径于戴,全军而返。度我兵去郑之时,郑君亦当去宋矣。”

出奇兵的要诀就在于出其不意,占点好处就行,如果这时候打攻坚战,必然形成僵持的局面,到时候郑庄公回兵救援,我们就会腹背受敌,有全军覆没的可能,现在已经达到战略目的,不如赶紧借道戴国回兵,我估算,等我们离开荥阳的时候,郑庄公也应该离开宋国了。

分析的多么透彻啊,右宰丑服的那个五体投地,半点反对意见都没有,乖乖的跟着人家回去了

可以说,孔父嘉这时候的行为深合孙子“攻其所必救”的要旨,并在战场态势上的判断是无懈可击的。

作为国防部长,即懂战略,又懂战术,应对的方针办法能抓住问题关键,如果把这些优点发扬下去,他一定会成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遗憾的是,归国途中,他的这些优点荡然无存,像变了个人似的,暴躁、易怒,并由此导致全军覆没的结果。

攻郑的战略目的已经达成,宋卫联军在荥阳城外捞了点外快后,洋洋得意的溜走了,兵马到了戴国,即如今河南民权一带,准备借道回国。

算盘是打得不错,可他忽略了戴国人的感受,或者作为战略家的孔父嘉没那么粗心,只是没把戴国放在眼里而已。

戴国弱小,处在宋、郑两国之间,经常遭受两国欺凌,对两国又恨又怕,为保境安民起见,如春秋一切小国一样,已经在暗地里成了郑国的附庸。

如今宋卫联军提前没打招呼,打完郑国后又浩浩荡荡的直奔戴国而来,谁知道这爷们打得什么算盘。

出于自卫的本能,戴国人闭门不纳,登城守御。

本来也是正常行为,可孔父嘉却火了。

为什么,事先定好的计划被突然打乱,什么玩意,还敢跟老子过不去。

出于对戴国的轻视,完全忘了原先的战略目的和自己对战役趋势的判断,与右宰丑分兵两队,开始攻打戴国。

两国联军戴国自然是打不过的,可你要灭了人家,人家也不能束手待毙,一方面派人向郑国求援,一方面拼死抵抗。就这样两国屡次交战,互有斩获。

打不下你就别打了,绕个路回去,以后再找麻烦就是,反正就在家门口,还怕他跑了不成。

可孔父嘉不,在弱小的戴国面前栽了跟头,这口气怎么咽得下去,

于是派人向蔡国借兵求援,大有不灭戴国誓不还的决心。

这一拖不要紧,浪费了最佳撤军时机,让郑庄公得以从从容容的向戴国进军。

据说郑庄公得到消息后完全笑了,为什么,他看到了机会,而这机会正是孔父嘉送给他的,说:“孔父嘉不知兵,乌有自救而复迁怒者?吾当以计取之。”

孔父嘉也太不会用兵了,哪有自己的麻烦还没解决,就又向别人挑刺的道理,看我怎么收拾他。

于是兵分四队,先后向戴国进发。

当宋卫联军得到蔡国帮助,打算三家合力打下戴国的时候,郑国的先头部队到了。

领兵的是上将公子吕。

东门之役,公子吕打过败仗,而且还是败在啃老失败的石厚手里,于是右宰丑狂妄症发作,骄傲地说:“此乃厚手中败将,全不耐战,何足惧哉?”

估计孔父嘉也赞同右宰丑的说法,因为并没有对公子吕谨慎对待,而是被动的等候交兵。

他也不打听打听,公子吕什么人,郑庄公最倚重的将军,没点本事能当先锋么。

就这样俩人还没YY明白的时候侦察兵回来了:“戴君知郑兵来救,开门接入去了。”

戴国人把郑国军队接进城了。

戴国求救,郑国火速救援,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自然。

按照正常理解,接下来战争的焦点一定会出现在对戴国的争夺上,孔父嘉理所当然的这么想,于是遗憾地说:“此城唾手可得,不意郑兵相助,又费时日,奈何?”

你我三国联手,戴国本来是可以很轻松的打下来的,可现在有了郑国帮助,打起来又要多费些手脚,该怎么办呢。

情况已经发生变化,可他并没有及时调整战略战术,就不好好想想,郑庄公带主力出征,怎么就派来这点人马,大部队在哪里,他来是不来,什么时候来,怎么来。

这些问题孔父嘉并没有好好考虑,一门心思的与右宰丑观察戴城的动静,好为即将到来的争夺战做准备。

这时城上连珠炮响,戴国军旗全被扔下来,换上了郑国的旗号,正犯糊涂的时候,公子吕全副武装的出现在城楼上,大喊:“多赖三位将军气力,寡君已得戴城,多多致谢!”

多亏你们帮忙,我们已经吞并了戴国,多谢了,多谢了。

怎么回事,原来郑庄公早就藏在公子吕的部队里,以救援的名义混进戴城,戴国军队连日交战,早已疲惫不堪,再加上郑庄公威名在外,军队又如狼似虎,他们哪里还敢反抗,就这样戴国灭亡了。

费了半天力气,原来给别人做了件嫁衣裳,孔父嘉更生气了,气的头盔都扔到地上:“吾今日与郑誓不两立!”

寤生老贼,我跟你没完。

估摸着嗓子都吼哑了。

眼见郑国如此从容,自大自狂的右宰丑都给惊醒了:“此老奸最善用兵,必有后继,倘内外夹攻,吾辈危矣!”

老贼最善于用兵,如今这么大胆,一定有后续部队跟进,我们必须赶紧撤退,不然后续部队一来,我们就危险了。

右宰丑的建议清楚地说明了当时的局势,其实这不过是荥阳城下的翻版而已,荥阳城下孔父嘉是清醒的,可这时候呢,反手就给人家扣了一顶右倾帽子:“右宰之言,何太怯也!”

你胆子也太小了。

妈的,作将军的谁愿意当胆小鬼,右宰丑决定拼了。

郑庄公真是个好人呐,非常合适的派人出城下战书,把宋卫蔡联军的雷锋精神大大的赞扬了一番。

孔父嘉更是气得两眼发红,大笔一挥:明日决战。

既然要决战,对方必定全军而出,为了防止被敌军冲突,聪明的孔父嘉带队后撤二十里,选个宽敞的地方摆好队伍,准备好好打一架。

这种常识性的做法早被郑庄公料到,所以主力已经在那里埋伏好了。

到了晚上,联军刚刚扎好队伍,郑国左中右三路大军呼啸而出,将宋卫蔡三国军队分割的乱七八糟。

混乱中孔父嘉完全失去了对部队的控制,如没头苍蝇一般乱撞到天亮,带着剩下的二十人狼狈逃走,落了个全军覆没的结果。

纵观整个儿战役,孔父嘉先前极为理智,后来又特别糊涂,前后表现判若两人,根据医学专家分析,这家伙真有精神病啊,最起码是典型的人格分裂,在法庭上是可以当作借口的,可遗憾的是,他并没有重视。

四五千人就这么没了,宋国能有多少人那,国内自然怨声载道:宋君不恤百姓,轻师好战,害得国中妻寡子孤,户口耗减。

国君爱打仗,没把百姓放在眼里,害得咱们妻离子散,人口锐减,日子过得真是苦啊。

面对这种情况,孔父嘉应该赶紧托托路子,找个大夫开张精神病证明才是,可他呢,该干么干么,完全没把即将到来的审判放在心上。

那年:柳色如烟,花光似锦,正士女踏青之候,魏氏不合揭起车帘,偷觑外边光景。

华督正在郊外游玩,蓦然相遇,询知是孔司马家眷,大惊曰:“世间有此尤物,名不虚传矣。”

日夜思想,魂魄俱销:“若后房得此一位美人,足够下半世受用!除是杀其夫,方可以夺其妻。”

由此害嘉之谋益决。

那年风光如画,正是郊外踏青的好时候,孔父嘉老婆,也就是孔子的太太太奶奶魏氏忍不住掀开车帘,偷看外边的风景,刚好叫郊外游玩的太宰——主掌全国事务的华督看见,见还有这么漂亮的女人,立马儿看的魂消魄散,浑身提不起力气,我要能娶她当老婆,这辈子也就够了。然而人家是有老公的,怎么办呢?想啊想,想啊想,终于拿定个馊主意,杀了她老公,这女人不就是我的了么。

于是害死孔父嘉的想法更为迫切了。

这也就是后人将孔父嘉身死归结到这个女人身上的原因。然而他们忽略了关键的一句话:由此害嘉之谋益决。

也就是说华督早就想弄死孔父嘉了。

这种想法的起源并不因为魏氏,而是来源于历史遗留问题。

孔父嘉是宋殇公的铁杆,可华督却是宋殇公表弟公子冯的死党。

宋殇公上位表弟公子冯是很不满的,所以捎带着华督也很不满,想要搬到宋殇公扶好哥们上台,可人家的守护神孔父嘉却是个大大的障碍。

所以早就想弄死孔父嘉,一直苦于没有机会。

如今孔父嘉兵败回国,引起民怨,又没有开精神病证明,大好时机怎能错过,于是使人散布流言,说:“屡次用兵,皆出孔司马主意。”

屡次用兵,都是咱们大司马的主意啊。

国人信以为然,皆怨司马。

矛盾焦点成功引向孔父嘉,接下来只需要点把火而已。

公元前710年春天,孔父嘉检阅部队,为国君春蒐,也就是春天打猎做准备。

春蒐、夏苗、秋狝、冬狩。

本来也是正常工作,却让华督给利用了,又使人在军中扬言:司马又将起兵伐郑,昨日与太宰会议已定,所以今日治兵

昨天大司马已经和太宰商量好了,决定起兵讨伐郑国,所以今天才检阅部队的。

大司马和太宰都商量好了,这事儿还有假么。

于是人人恐惧,决定上访。

可去哪儿呢,大司马必然是个大大的坏人,因为屡次出兵都是他的馊点子,太宰好像还不错,跟他说说去。

抱着这种想法,三三两两的走到华督府,恳请他向国君进言,制止这场战争。

刚开始人不多,不是华督所需要的,所以闭门不见,只使心腹在门缝里好言安慰。

后面的人等不到消息急着过来看看,自然越聚越多,大伙儿一起七嘴八舌,牢骚也是越来越大。

见军心已变,华督着甲佩剑而出:“孔司马主张用兵,殃民毒众。主君偏于信任,不从吾谏。三日之内,又要大举伐郑。宋国百姓何罪,受此劳苦!”

其实我也不想打仗,可主公就听大司马的,怎么劝也不听,我能怎么办,三天后,又要讨伐郑国,老百姓有什么罪过,又要承受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了。

大伙儿全被惹火了:“我们父子亲戚,连岁争战,死亡过半。今又大举出征,那郑国将勇兵强,如何敌得他过?左右是死,不如杀却此贼,与民除害,死而无怨!”

我们连年征战,父子亲戚都已死亡过半,如今又要讨伐郑国,郑国什么情况,将勇兵强,我们怎么打得过,左右是个死,不如杀了大司马那个害民贼,为民除害,就是死也心甘情愿。

华督曰:“‘投鼠者当忌其器’。司马虽恶,实主公宠幸之臣,此事决不可行!”

华督开心了:打狗还要看主人,大司马虽然是个坏蛋,却深得主公宠信,杀他是绝对不成的。

华督真是个造势高手啊,这段对话层层递进,同情、无奈,表明态度,成功的取得了访民的信任。

言下之意是,想解决问题靠上访是不成的,必须得采取点非常措施。

众军士果然上当:“若得太宰做主,便是那无道昏君,吾等也不怕他!”

太宰若肯带领我们,就是那昏君,也一道儿砍了。

呵呵,好啊好啊。

“聚人易,散人难”,目的已经达到,就如洪水涨潮,现在也只需卸去堤坝而已,当下也表现出义愤的样子,为了宋国百姓,爷们豁出去了。

就这么带军士冲进孔家,将孔父嘉一刀砍死。

事情很快传到宋殇公耳朵里,他非常恼火,急招华督问罪,可人家不傻,哪里肯自投罗网。

于是宋殇公居然愚蠢的亲自到孔府吊丧,他也不想想,事态还没平息的时候过早的表明立场,不逼着人家铤而走险么,果然一进门就中了埋伏,死于乱军之中。

至于魏氏,据说是被华督抢走了的,可贞烈的她不想蒙受耻辱,偷偷解下腰带,在车里把自己勒死了。

这得多大的决心啊。

暴乱过去以后,华督如愿以偿的扶持公子冯上位,就是贪婪的宋庄公,宋庄公因为贪图贿赂,扶持郑国反对势力争夺君位,从而给郑国带来近二十年的内乱,也算是给孔父嘉报了仇,不过这一切他就不知道了。

事实证明,如果孔父嘉没有人格分裂,他就不会打败仗,不打败仗就不会成为众矢之的,不成众矢之的就不会……奥,对了,虽然最后也会死,但大约是不会那么惨的。

所以,孔父嘉的死哪里是因为女人,也就是缺了张精神病证明而已,如果早点开了,一切不合理的做法都有了解释,大约就不会给政敌留下机会了。

戴国为什么要暗地里当郑国的附庸:史料君曾经曰过,戴国其实是商朝微子启的后裔,商朝灭亡后因为投降的及时,所以封在了民权那么个小地方。他领地虽小,爵位却很高,是正儿八经的公爵,所以正常情况下是没人敢欺负的,不过到了春秋时期,爵位就救不了他了,处在宋郑两国之间,而宋郑两国又有矛盾,所以经常相互攻伐,两个大人打架,小孩子夹在中间,必然是时不时的倒霉那么一两下下,为保境安民起见,戴公经过反复思考之后,决定投靠郑国,因国力弱小而寻求大国庇护,这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可他是公爵,郑只是伯爵,爵位高了两级,那时候周王朝虽然已经不怎么地,但该给的面子还是要给的,为了大家都能说得过去,也不会成为国际上的笑话,这才与郑庄公私下约定,我投靠你的事儿咱俩家知道就行了,可千万不能传扬出去。郑庄公一听,心里暗自琢磨:唔,这主意不错,别人不知道,那不就意味着以后找机会灭了你不会受到国际上的谴责么。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郑庄公才毫无顾忌的采用卑略的手段灭了戴国,从这一点上看,戴国人可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80103.html

尘埃,战略,孔父嘉,郑庄公,戴国,孔子,卫国,祖上,郑国,鲁两国,故事传记,孔父嘉,郑庄公,宋殇公,戴国,郑国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尘埃,战略,孔父嘉,郑庄公,戴国,孔子,卫国,祖上,郑国,鲁两国,故事传记,孔父嘉,郑庄公,宋殇公,戴国,郑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尘埃,战略,孔父嘉,郑庄公,戴国,孔子,卫国,祖上,郑国,鲁两国,故事传记,孔父嘉,郑庄公,宋殇公,戴国,郑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