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三国中魏吴两国传奇一战,比赤壁之战还牛,奠定魏国第一名将地位

三国中魏吴两国传奇一战,比赤壁之战还牛,奠定魏国第一名将地位

在《三国演义》中,有名的战役数不胜数,大的有虎牢关之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汉中之战、夷陵之战等等;但是被边缘化的魏国和吴国之间的故事,却描述的极少,但是就是寥寥数回中,却对“逍遥津之役”大书特书。

逍遥津之役是三国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发生于公元215年。话说当时孙权在江北濡须口建立了军事据点,作为东吴的北门锁钥;曹操渡重兵据守合肥、皖城,作为向南攻吴的基地。因此,魏吴双方在这几个地方频繁进行大战。

公元213年曹操进攻吴国,却无功而返;在公元214年的时候,孙权派大将吕蒙、甘宁攻打皖城,魏将朱光及守城军民数万人被俘。此战胜利后,孙权膨胀了,以为曹魏也不过如此。

于是在公元215年的时候,孙权趁曹操用兵汉中之际,亲率十万兵马攻向合肥。情报指出合肥有七千守军,曹军主力又在关中,不可能来得及赴援,在各方面来说,这场战役东吴是占据优势的。如果此战胜了,也许三国局势就要变了。

曹操虽然重心在争夺汉中地区,但是对这个“东吴小儿”从没掉以轻心过,留了一封“锦郎妙计”给驻守合肥的张辽等人;在大军压境之际,张辽等便打开曹操之函,写到:“若孙权军来到,张、李两位将军出城迎战,乐将军守城;护军薛悌不要出战。”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张辽和李典都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名将,因此并不是太和睦,但两人也都非凡人,大局观很强;私人矛盾归私人矛盾,但面对生死存亡之际,还是抛开成见,拧成一股绳以对抗孙权来犯。

当夜张辽就在七千人中募选死士,选出了八百人。杀牛宴飨将士,预备次日的大战。第二天凌晨,张辽披甲持戟,带著这八百人杀进孙权初到尚未整阵的部队,张辽带队冲进了东吴军镇营裏,亲自杀了数十人,斩了两将,并且高喊著:“张辽在此!”

之后张辽率领这八百敢死队反复冲锋,逼得孙权不得不后撤,虽然后来稳定了下来,但是先机已逝,东吴军人人都被张辽军震撼到,没有人敢抵挡他们。从凌晨战到中午,吴军将士原本高昂的斗志都萎靡下去了。

孙权大军到齐后,就展开了攻城作战。谁知合肥城在以前的杨州刺史刘馥的积极建设下,城墙高又坚固,木柱石头等防御器材一样不少。诸将连续强攻了十几日都打不下来,吕蒙、甘宁等人一时也都想不出什麼破城之计,此时东吴军中疾疫流行,再打下去也没什麼意义,孙权只好下令班师。

东吴各兵团接获命令就依次各自退去了。张辽在城上看著吴军退去,却发现孙权主阵押於后面,其余部队都已先行出发了。东吴军部队散退,孙权身边正是兵力最少的时候,机会岂可错过。

逍遥津是南肥河上面的渡口。原来孙权要诸军先退,然后本阵自逍遥津口渡河南撤,此时北岸只剩孙权及吕蒙、凌统、蒋钦与车下虎士一千馀人。张辽立刻与李典、乐进率合肥城守军出城袭击。

此战中,东吴损失惨重,督禁卫军的陈武不幸战死,宋谦、徐盛都负伤往后退,凌统也多处负伤,幸好南岸由贺齐率领的三解烦军来援,孙权才得以逃走,而张辽和乐进则懊恼不已。

张辽、乐进、李典这次以七千人大败东吴十万大军,曹操大为叹赏,封张辽为征东将军。李典增加采邑三百户。乐进并前功增邑五百,共一千两百户,分出五百户封一个儿子为侯爵,乐进升至右将军。

经过此役,张辽威震江东,江东小儿啼哭不肯止者,其父母只要吓唬说:“张辽来了,张辽来了!”孩童就没有敢哭泣的了,唐代李翰所撰《蒙求》中有“张辽止啼”一语。另外,日本俗语中有所谓“辽来来(辽来々)”一语,正是来自张辽止啼的典故。

逍遥津之战的胜利对曹魏来说意义十分重大,这是因为合肥是曹魏在江淮一带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自大江而北出,得合肥,则可以西问申、蔡,北向徐、寿,而争胜于中原;中原得合肥,则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矣”。也因此,曹操对此战中立下重大功劳的张辽倍加看重,史载“太祖大壮辽”。

“大壮”两字陈寿在《三国志》里仅用了两次,分别在《三国志·张辽传》及《徐盛传》,可见其分量之重。曹操又加封了张辽为征东将军,公元216年曹操进攻东吴路过合肥时,还专门到沿着张辽奋战过的地方走了一遍,每到一处“叹息者良久”。

虽然张辽一直都很勇武有谋,但大部分时间都被曹操用来防御东吴,而在《三国演义》中,魏国和吴国之间的事情描述的本来就少,如果不是这场精彩绝伦的“逍遥津之役”,张辽这员曹魏第一名将就要被埋没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8170.html

一战,东吴,孙权,张辽,曹操渡,名将,合肥,三国,魏国,传奇,观点评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一战,东吴,孙权,张辽,曹操渡,名将,合肥,三国,魏国,传奇,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一战,东吴,孙权,张辽,曹操渡,名将,合肥,三国,魏国,传奇,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