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秦始皇的心理发育与自恋的母亲、父爱缺失与同侪互动

秦始皇的心理发育与自恋的母亲、父爱缺失与同侪互动

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原来是吕不韦的妻妾之一,却因为吕不韦的野心将她送给当时的子楚,史料并未记载赵姬愿不愿意,但她似乎没有意外就是要接受这样的结果。

赵姬没有婚姻自主权,她的婚姻只是在两个男人的交易下产生,她无从选择配偶,只被当成货物送给他人,相较于其他的妇女,确实是容易产生某些心理程度上的埋怨与不甘心。

影视剧中赵姬形象

当然,这中间可能也有赵姬自己的野心,否则赵姬也就不需要"自匿有身"。有着复杂的心境,以及在她生命中占重要地位的前后任夫君无法陪在身旁,一位女性单独扶养儿子,她的教养态度,当然可能会深深的影响秦始皇。

单亲家长与子女(特别是儿子)有过分亲密的关系,形成亲子关系的扭曲或不足,儿子无法发展内部的控制(超我),超我发展不良,遭遇挫折就不能忍受,别人反对他就起反抗。从秦始皇许多表现可以发现,秦始皇的超我可能发展不良。

有次秦始皇从琅琊台回来的途中,经过彭城,到泗水边祈祷,想要把当年落入泗水的周朝宝鼎捞起来,"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这股挫折和失落感一直放在心理,到了湘山,要渡河,祭拜湘君庙,不料"逢大风,几不得渡",秦始皇问博士:"湘君是什么神?",博士回答:"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秦始皇大怒,派三千个刑犯,把湘山的树木砍个精光,"赭其山"。

琅琊台

另外就是著名的"焚书"事件,这事起因是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郡县制,让本来沉浸在"赖陛下神灵明圣,…日月所照,莫不宾服。"奉承中的秦始皇生气,故听李斯的建议将"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由此推论,始皇的母子关系应该不足,就是依附理论中所谓母爱的剥夺。母爱的剥夺不能光看字面解释就认为是无母亲,也有一种是质的母爱剥夺,如:母亲给予足够照顾,但幼儿因为某些原因不能与母亲充足互动,亲子关系扭曲或关系不足。

嫪毐 影视形象

赵姬的个性也会影响她的教养方式。进入皇宫后,赵姬分别跟吕不韦及嫪毐私通,甚至与嫪毐有两个小孩,不论是不是后人所加诸她身上的"太后淫不止",可以显示出赵姬个性上应该较重视自己,较容易沉溺自己的享乐、享受自己的爱情,且无时无刻活在爱情里。她对情爱的依赖,表现出她的对自己没信心、缺乏安全感,也显出某种程度的自恋。

秦始皇的出生是带着任务的,这个任务就是要当秦王,当时的秦国在秦昭王时期,势力能与秦国匹敌的只有齐国,秦国的本部在关中,《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关中之地占天下的三分之一,其人口虽不过天下之三成,但财富却占天下的六成。

秦始皇画像

赵姬知道她不能永远当一位宠妾,她带着肚子的孩子嫁给异人,这个孩子会带给她无限的富贵和权力,他必须满足母亲的期待,孩子受制于母亲的自恋剥削,母亲爱的不是孩子本来的样子,而是一个想象的影像,孩子是母亲自恋的延伸。

(一)父亲的缺席

最早研究"父亲缺席"是在二次大战后,当时许多男性上战场、甚至牺牲性命,而女性就肩负起养家的责任。父亲缺席主要探讨的重点于父亲不在孩子身边的影响。父亲的缺席可以是实质上的不履行亲职,也就是一种"存而不在"。

父亲是子女们的榜样,父亲的人格或行动对子女的影响很大。男孩在三、四岁时候觉察到自己与父亲同性别,而开始观察父亲。男孩从模仿父亲对同性的角色中学会社会化,如果缺少父亲,就是少了竞争对手。因为幼儿在性器期(3~6岁),已能辨识男女性别,并以父母中之异性者为"性爱"的对象。于是出现了男童以父亲为竞争对手而爱母亲的现象,这现象称为恋母情结。此时期若发展不好,将来则会缺乏信心,行动畏首畏尾。

古代父与子

如果母爱是无条件的话,父爱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是:因为你达到我的期望,所以我爱你。父亲传统上扮演一个训练、负责任的角色,他代表外面世界的价值观,当我们达不到较高的价值标准或期待时,会产生罪恶感,父亲可以轻易的粉粹孩子的自信。对女儿来说,父亲是他对男人期望的模式;对儿子来说,父亲是他第一个模范。

研究发现,父亲在家庭内的角色有三个:不真实的存在(陌生人)、供应者、及道德领袖,但讽刺的是,传统认为父亲是"一家之主",这个头衔,不是因为他是供应者,而是母亲一手主导的。研究者发现,在性别认同的形式上,父亲很重要。家庭中没有父亲,对儿子的影响不同于女儿,父亲缺席对儿子的影响有:

1.父亲的缺乏会导致长期不知道如何和异性配合。同性恋、性上面有严重官能障碍、或婚姻中遭遇困难最多的丈夫们,往往在未满12岁前就失去父亲了。

2.缺乏性欲,不会表示温情与爱情,给人冷冰冰的感觉。

3.家中没有一个固定的父亲形象,会对孩子自我形象造成混乱,社会责任感缺乏,较低的自尊及成长目标不明确。

4.对性别没有清楚意识的男孩,往往发展出暴力与反社会性等侵犯性高的行为,会反对男性权威,如老板、师长。强烈要求即刻的满足,因为它没学习到跟父亲打交道,也缺乏典范。

秦始皇雕像

秦始皇从三岁到八岁这段时间,不论是仲父吕不韦或名义上的父亲子楚,都不在秦始皇的身边,也没有参与到秦始皇的成长。这两位"存而不在"的父亲,可能是造成秦始皇妻妾儿女成群,却没有皇后及太子,跟孩子的互动也少之又少。他的冷酷、恚恨、没安全感、低自我认同,也许与父亲的缺席有很大的关系。

(二)同侪的互动

儿童六岁到十一、二岁阶段,刚好是求学时期,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若此时父母及老师可以给予适度的鼓励与支持,对于将来会有积极的反应;若子女的压力增加,认为自己无法达到父母的期待,则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而无能力的感觉会引发自卑感、及低自尊。

父子

新精神分析学派学者赛立文,指出六岁到十二岁是"年轻时期",他认为童年时期主要发展问题是在同辈的妥协及竞争中产生。典型的儿童同侪关系是同性同侪互动高于异性同侪,即所谓的"性别区隔"现象,儿童同侪之间以及友谊关系的建立,主要从共享兴趣开始〈共同兴趣与活动偏好〉。男童喜欢进行竞赛以及竞力活动,也建立依竞赛结果形成的优势阶层。

史书上提到秦始皇的手足及幼年同伴只有两个,一位是成蹻,另一位则是燕国太子丹。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始皇祖母(庄襄王的生母)夏太后死后隔年,始皇的弟弟叛变了,叛变被镇压后,成蹻自杀。“八年,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军击赵,反,死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於临洮。”

少年秦始皇影视剧形象

由此可以推论从秦始皇回宫继承王位开始,成蹻就成了秦始皇的竞争对手,与秦始皇之间处在紧张的竞争气氛中,虽然男童喜欢进行竞赛以及竞力活动,却是为了从游戏中共享兴趣,但是这两兄弟之间的竞赛活动不是为了游戏。

燕太子丹从前曾经押质在赵国,跟出生在赵国的秦始皇很好,是小时候的玩伴,《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驩。"拥有自己的好朋友,有助于儿童社会发展,低年级以下儿童认为好朋友是"一起玩的人",所以燕太子丹当时确实是秦始皇最好的朋友。

太子丹影视形象

10岁以上则将友谊关系发展成三向度:信任、情绪支持及忠诚。八岁以后的秦始皇就离开燕太子丹,来不及发展成具有信任、情绪支持及忠诚三个要件的好朋友,就来秦朝当人质。“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这时秦始皇并不当燕太子丹为朋友,仅当其为人质,不特别礼遇,燕太子丹害怕自己的处境,就逃回燕国。"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有后面发生的荆轲与高渐离的刺杀事件。

高渐离影视形象

缺乏与同侪之间的妥协的经验,这时的秦始皇无法透过同伴来认识自己,也不能在跟同侪互动的过程中认识到别人对自己的观点,应该也无法学会去了解别人,控制自己,更没同伴给予稳定感和归属感,所以目中无人的秦始皇才会成为后来汉朝人眼中的暴君。

十二岁以前的秦始皇,遭遇到战争与父母离异的心理压力,在性别化的阶段因为父亲的缺席而缺乏性别的认同典范、加上母亲只重视自己本身,跟秦始皇的互动质量不良,更没有从同伴中认识自己,造成自我功能不佳、自卑感重的性格,为了补偿自己的缺憾,开始从事追求成功卓越来证明自己。

参考文献:

《秦汉妇女权益和地位研究》

《秦汉时期的贞节观念和女性人格》

《略论秦朝妇女的经济地位》〉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女性自恋》

《史记》

《心理学》

《父亲角色》

《父亲缺席-一个男性大学生经验》〉

《父亲角色》

《重视父亲所扮演的角色》〉

《孔子童年生活与早期人格的生成》

《试论父亲在儿童性别化过程中的作用》

《父亲缺位与青少年犯罪因果关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8220.html

父亲,父爱,秦始皇,赵姬,母亲,缺失,儿子,吕不韦,孩子,心理,观点评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父亲,父爱,秦始皇,赵姬,母亲,缺失,儿子,吕不韦,孩子,心理,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父亲,父爱,秦始皇,赵姬,母亲,缺失,儿子,吕不韦,孩子,心理,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