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2011年安徽惊现战国双墓,棺椁保存完好,墓主人头颅却不翼而飞?

2011年安徽惊现战国双墓,棺椁保存完好,墓主人头颅却不翼而飞?

“当这个椁的盖板露出来的时候,我们心情还是比较激动的,因为我们看到这个椁板整个是完好无损的,没有被盗扰而且也没有腐烂,也就是说椁板下面的棺椁的结构还有随葬品,很可能都是保存比较完好的,而且呢这个墓主的尸骨有可能也是会保存下来的。”

引用自《探索.发现》20210422 六安楚国双墓(上)

这个片段是安徽战国双墓发掘过程中,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秦让平发掘棺木时的亲身感受。在秦让平以及在场的很多工作人员看来,这具棺木不仅保存得相当完好,其中的随葬品更是会多的让人感到“苦恼”,并且一旦墓葬被成功发掘,那么对于整个考古界而言意义都十分重大。

因此为了尽快揭开墓葬的面纱,考古学家们不再婆婆妈妈,赶忙正式开启了对棺椁的发掘工作。此时的发掘现场已然围满了安徽当地的百姓,他们都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映入眼帘的是两座一大一小的、距离仅有十米的墓葬,墓葬中分别摆放着两具漆黑的棺椁,考古学家小心谨慎地将外棺打开,顿时出现了大量的宝物。

青铜兵器、玉器、陶器的出土令考古学家们倍感兴奋,然而当他们打开内棺,看到棺椁内墓主人尸骨之际,原先的兴奋却转变成了诧异和疑惑。因为这两具尸骨着实奇怪,一具是漆黑的女性骨骼,而另一具男性骨骼虽然没有异常,却失去了头颅。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女子骨骼漆黑莫不是死于毒杀?棺椁完好无损的情况下,男子失去头颅,难道是生前遭到了斩首?这两位是什么人他们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

一、工地惊现双墓

我们将时间拨回墓葬发现当天。2011年4月的一天,安徽省六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人们在施工挖路之际,发现一块块五颜六色的泥土出现在了挖掘工具之上。感到事有蹊跷的工人赶忙将情况上报,而匆忙赶到的工地管理人员看着眼前的异样心头顿时一惊,他喃喃自语道:

“莫不是挖出了古墓?”

管理人员的怀疑不无道理,安徽本就和陕西类似多出古墓,土层颜色不同也是“出墓”的特征。因此为了保障工人们的安全,管理人员顾不得工期,赶忙叫停了施工并且向六安市文物管理局打去了电话。

得到消息后,一支考古小队火速赶赴现场,经过勘测后他们发现,这挖出的泥土果真非同寻常。据现场的考古学家表示,该泥土名为五花土,正是下方存有古墓的关键证据,并且由于五花土的存在面积很广,该墓葬的规格也绝不会低。

这一发现令考古小队感到万分惊喜,不过情况却依旧不容乐观。因为施工的缘故,墓葬顶部已经出现了破损的迹象,向下一看,专家们更是发现了一处三米深的,并未贯穿墓室的盗洞。并未贯穿就意味着盗墓贼没有得逞,可清明时节雨纷纷,4月的安徽本就多雨,一处盗洞对墓葬的威胁着实不小,故而为了保护下方的文物不被雨水侵蚀,一场抢救性的挖掘工作便就此展开了。

将墓口挖开后,考古小队先后发现了两个墓室,墓穴的大体结构也显露了出来。专家发现,这座大型墓葬保存得非常完整,并且依据墓室分布的地形来看,还很有可能是夫妻合葬墓。这让考古小队倍感惊喜,于是为了加快进度,他们便决定依照先小后大的顺序,先行发掘体积较小的那处墓穴。

两处墓穴分别被命名为M566和M585,考古队员最先发掘的是M566。M566墓室长约7米,宽5米。为了避免木质结构干裂损坏,专家们对墓室上方采取了浇水、湿海绵擦拭的做法,经过充分的准备后,这才打开了外棺盖。

因为没有遭到过盗掘,所以刚一打开墓室上层结构,墓中便出土了大量的陪葬品。不过虽然专家们很急,外界的天气情况也不容乐观,但由于外棺周围存满了积水,泥土的含水量也严重超出了挖掘的最低标准,为了文物的安全起见,专家只好先对古墓进行排水处理。

排水处理看似简单,实则困难重重,考古小队用了足足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才逐步将泥土和积水清理完毕。无数精美的陪葬品映入眼帘,考古专家们迫不及待地进入外墓室,用喷壶、毛刷一点点清理着文物的表面,希望还原它们本身的美。

墓中的珍贵文物一件一件地被取出,其中有大量的陶制品、青铜器、铜器和漆器,最显眼也是最精美的有两件,一件巨型陶鼎甚至有相同时期发现的同类陶鼎的三倍大小,一件直径27厘米的青铜镜子,背后更是铸有战国时期的文字以及精美的图案。

这两件文物的出土意义很大,陶器的大小代表着墓主人的身份地位,而铜镜的花纹和款式则昭示着墓主人的身份很可能是战国晚期的楚国人。

“它(随葬品)和这个战国晚期晚段,是能够对应起来的,所以呢我们就知道这两座战国墓葬的具体年代,应该是在楚国迁都寿春城前后”

引用自《探索.发现》20210422 六安楚国双墓(上)

考古工作还在继续,当考古小队向下清理青铜器之际,一件装满动物骸骨的铜鼎映入世人眼帘。

铜鼎内分别放有猪骨和牛骨,再加上鼎内布满积水,所以在场的围观群众都认为:

“这分明就是一锅骨头汤”

这一发现顿时引发了考古学家的重视,可经过专家们仔细辨认后发现,这并不是什么“骨汤”,其很有可能是用来祭祀的牲畜。战国时期虽说礼乐崩坏,但阶级划分依旧清晰,按照这个祭祀标准来看,墓主人的社会地位必然不会太低。所以为了揭开墓主人的身份,考古小队对于M566墓内棺的发掘还是较为谨慎的。

二、将棺椁运回博物馆真相逐渐浮现

“把这个外藏椁清理完毕之后呢,我们打开来最外面的、一层棺的盖板,然后我们发现里面还有一重棺,这就说明了这个墓葬等级还是比较高的,这个时候呢我们就考虑要不要在现场开这个内棺。”

引用自《探索.发现》20210422 六安楚国双墓(上)

现场的工作人员考虑再三,最终还是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先将棺椁运回皖西博物馆,在室内进行发掘,另一路则继续在现场处理M585。将棺椁送回博物馆后,考古小队片刻不敢耽搁,直接选用木凿打开了棺盖。

棺盖被揭下,内部的液体瞬间涌出,一堆浑浊的液体附带着刺鼻的气味呈现在众人面前。看到这一幕,考古学家们顿感不妙,因为他们不清楚积液遇到空气是否会产生化学反应,所以为了保护内棺中的文物不被侵蚀,大家赶忙拿出排液工具,处理起了棺内的液体。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排液后,棺椁内部的情况呈现在考古学家面前。映入眼帘的是一具泛有黑色光泽的女性骸骨,而骸骨周遭包括头部、颈部、手中、足底都摆放着精美的玉器,分别有玉璧、玉佩、玉龙、发簪等等。

通过这些陪葬品来分析,墓主人必然是一个贵族妇女无疑了,否则的话由于古代女人地位极低,像玉龙、玉璧这般的随葬品是没有资格出现在女性墓葬中的。

身份如此尊贵,陪葬品如此丰厚却骨骼发黑疑似中毒,这种情况令考古队员们百思不得其解,几种可能也随之出现在了大家的脑海之中。专家们通过战国时期楚国的习俗、历史、文化分析,此种情况其一是墓主人生前犯了罪,惹恼了即将去世的丈夫,这才惨遭毒杀最终合葬地下。其二是墓主人与丈夫感情很深,最终服毒殉情而死。

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因而为了查明真相,考古小队便开始一边检测骨骼样本,一边查阅相关史料。然而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经过详细且全面的检测后,专家们发现墓主人的骸骨上并没有中毒的迹象。M566墓主人的骨骼之所以发黑,其实是因为纺织物与泥土、积液产生了化学反应,再加上长时间的浸泡,这才染上了黑色....

M566墓葬的谜团又或是说误会被揭开,而与此同时远在考古现场的M585棺椁也让考古队员们倍感兴奋。

在清理M585外棺之时,大量精美的随葬品随之出现,除了M566墓葬中存在的陶器、漆器、玉器之外,还出现数量惊人的铜戈兵器、人头形状的陪葬品,以及一件保存十分完好的剑匣。

铜戈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依旧没有生锈,人头形状的陪葬品透露着诡异和庄重,那件剑匣之上更是保存着完好无损的花纹。

这些发现无一不让专家们为之动容,尤其是剑匣,将其打开后一把镶嵌着绿宝石的青铜宝剑映入眼帘。青铜剑长约61厘米,剑柄上缠绕着不知是何材料的麻绳,做工十分精美。而通过这把宝剑,专家们也是顺势推测出墓主人应该是楚国的一位武将。

历史上的楚国地大物博,堪称是战国时期地盘最大的诸侯国,不过即便如此,能有资格使用这般规格宝剑的将领也是屈指可数。所以专家们也是当即推测起了墓主人的身份,但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即便专家已经将墓室外围清理干净,也未能发现任何能够佐证墓主人身份的其余陪葬品。

这让考古小队顿感失望,无奈,他们也只好将希望寄托在内棺之中。M585墓葬的内棺较比M566要大出不少,棺椁的规格样式也与其不同。M585的内棺通体漆黑,底部呈正方形,顶部呈弧形,不仅没有任何腐败的迹象,通过其“天圆地方”的样式,专家们对墓主人地位的推测也在持续上升。

将棺椁移出墓穴后,现场的一捆麻绳引发了众人的议论。这捆麻绳与青铜宝剑上的材质相仿,且都是历经两千年未曾腐坏,着实令人感到震惊。这让专家们不敢大意,生怕弄坏了这千年前的奇迹,故而为了保护这一系列的文物,考古队员们同样放弃了原地开棺的打算,转而将其运回了博物馆内。

这具棺椁采用的棺木本就厚重且庞大,再加上内部满满的积液,使得运输工作极其艰难。专家们本计划采用之前的吊车作业,可没想到一番操作下来M585棺木却纹丝不动。

无奈,专家只好委托工作人员更换了一辆可承重25吨的大型吊车,这才将棺椁吊到了车辆之上。

三、墓主人死因存疑,谜团逐渐揭开

2011年4月20日,休息片刻后,考古队员便开始了对M585棺椁的发掘工作。M585的发掘过程与M566棺椁一样,都是先排出积液再进行清理,然而当积液清除完毕时,专家们却发现了十分诡异的一幕。

棺椁内的男性骸骨堪称是“支离破碎”,骨骼摆放得十分杂乱不说,通过反复的检查确认,专家们发现,这具身份高贵的贵族男子不仅棺椁内没有任何的陪葬品,竟然还失去了头颅。

如此情况,令在场的工作人员们众说纷纭,有说该男子是生前犯罪遭到斩首,也有说是其死后惨遭肢解。

对于这些言论,考古学家们不置可否只是深感困惑。专家们困惑的点很简单,那就是通过深入研究后他们发现,这座墓葬中男性墓主人拥有五对陶鼎,应该是士大夫级别的楚国将领,而女性墓主人也是楚国的贵族,二人的年龄都在三十五岁左右,应该是夫妻无疑。

可既然是一对贵族夫妻,且丈夫的身份地位高于妻子,丈夫遭到了斩首妻子为何完好无损呢?

并且按照战国时期的规矩,士大夫以上只要不是谋反一类的大罪,即便是死也不会以这种屈辱的、肢解身体的刑罚处死。

想到这里,专家们的好奇心到达了顶峰,于是乎为了揭开墓主人的断头之谜,他们便将墓主人的骨骼带去了郑州大学的人骨考古实验室,展开了全面的分析检测。

“根据残留在骨骼上的砍痕,我们分析,第一道砍痕和第二道砍痕造成的是这个个体的,颈长肌和韧带的一个撕裂,第三道砍痕是由上至下的这样的一个走向,导致的是这个脊髓被切断,因此导致这个个体呢生命体征宣告死亡。”

“在这个个体死亡以后,还有两处较深的砍痕,其中一处砍痕直接切掉了齿突,导致这个个体的头和身体分离,达到了斩首的目的。”

引用自《探索.发现》20210422 六安楚国双墓(下)

专家通过骨骼分析,确定了M585墓主人的死亡原因是被多次连续砍伤颈部至死,并且在其死后颈部依旧遭受了两次砍击。结合墓主人将领的身份,这种情况代表的含义很清晰,那就是墓主人大概率是在作战之时被人俘虏,在无法反抗的情况下被人砍杀,随后敌对国家的将领将其头颅砍下拿去邀功,这才导致墓主人下葬之时失去了头颅只留下尸身下葬。

而M566的墓主人也就是其妻子,很可能并不是与丈夫同时下葬的,因为按照战国时期男女婚配的标准,女性出嫁时一般会比男性小五到十岁,甚至相差更多的都是常态,极少会出现夫妻同龄的情况。

所以说,M566的墓主人应该是在丈夫死后几年才因某种原因死亡,最后与丈夫合葬于墓中。

不过由于年代太过久远,且男性墓主人缺少能够证明其身份的陪葬品,至于这对楚国士大夫夫妇究竟是谁,目前为止专家们还是无力证明的,若是想要揭开他们夫妻的身份之谜,相信也只能寄希望于将来考古技术的进步了。

那么大家对这对2000多年前的夫妻身份有何猜测呢?欢迎在评论区内畅所欲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8251.html

考古界,墓葬,主人,战国,墓室,头颅,棺椁,小队,文物,青铜兵器,观点评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考古界,墓葬,主人,战国,墓室,头颅,棺椁,小队,文物,青铜兵器,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考古界,墓葬,主人,战国,墓室,头颅,棺椁,小队,文物,青铜兵器,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