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长平之战”结果不仅在主将指挥能力,还有国家层面的决策和外交

“长平之战”结果不仅在主将指挥能力,还有国家层面的决策和外交

大概很多人都知道战国时期赵国和秦国之间的“长平之战”,也因此了解了赵括这个人物。赵括属于纸上谈兵的典型,在兵法理论上很厉害,但是实际操作不行。固然赵括的指挥能力导致赵国四十万大军顷刻之间就灰飞烟灭,但是“长平之战”的胜负结果却不应该完全扣在赵括的头上,而是与整个的国家层面的决策和外交有关。

对是否进行“长平之战”的争论

“长平之战”的交战双方是秦国和赵国,但是实际上双方是为了争夺韩国的上党,而非赵国遭遇秦国入侵。也就是说“长平之战”对于赵国来说可以打,也可以不打。首先简单地介绍一下当时的背景。秦国出兵攻克韩国的野王,这样一来韩国的版图被一分为二,上党就成为一片飞地。上党郡守冯亭认为可以把上党送给赵国,这样一来赵国就会承接秦国的怒火,赵国也会与韩国亲近。于是冯亭就派人给赵国送信。

赵孝成王和平阳君赵豹、平原君赵胜等人谈论这件事,到底接不接受上党的投靠。赵豹认为不应该接受,因为一旦接受上党,必定要与秦国竞争,可能因此引发的祸端要大于收获的利益。而赵胜认为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够得到上党一郡,这笔买卖非常划算,应该接受。

于是赵王接受上党,封冯亭为华阳君。后来秦国派遣王龁进攻上党,这个时候上党名义上是韩国的土地,但也是赵国的肥肉。上党百姓都逃亡到赵国,赵国也出兵到长平接应上党流民。也就是说“长平之战”对于赵国来说是有选择的主动出兵竞争,那么自然也需要承担这种竞争的风险和后果。

向齐国借粮无果

赵国决心要与秦国争夺上党,但是赵国没有足够的准备,最直观的东西就是军粮的问题。在“长平之战”当中,赵军主将廉颇能够以守势与秦军保持一种均势或者说略微的劣势,但不至于到崩盘的程度。但是赵国的粮食却难以支持廉颇继续支撑下去。

为此赵国向齐国借粮,但是齐国没有同意。尽管在一些智计之士的眼中,齐国应该借赵国粮食,利用赵国军队击败秦国。因为赵国是齐国、燕国应对秦国的屏障,对于齐国来说是一个强大的肉盾。而且如果借粮让赵国击败秦国,不仅赵国长脸,齐国也能够在各个诸侯国当中显露声望。可惜的是在当时秦国采取范睢提出的“远交近攻”的策略,对齐国并没有什么进攻欲望。远离了秦国的威胁,齐国对秦国更没有什么战争的动机。所以赵国向齐国求援,就碰了一个钉子。

派郑硃入秦断绝外援

廉颇面对王龁苦苦支撑,尚且处于小劣的状态。赵王这个时候对发起“长平之战”有些反悔,希望能够与秦国讲和。赵国大臣楼昌认为应该派遣重臣为使者向秦国讲和。但是虞卿有不同观点。虞卿认为秦军不遗余力进攻赵军,势必要击败赵军,给赵国沉重的打击。

这样一来直接向秦国求和无益于事。不如利用其他诸侯国的影响力。虞卿认为赵国应该先与楚国、魏国联合,派使者向楚国、魏国沟通并且送上礼品。这样一来秦国就会怀疑赵国与楚国、魏国同心协力,内心忧惧,才有可能与赵国讲和。

但是赵王没有听从虞卿的建议,派遣郑硃出使秦国,被秦国接纳。赵王还以为有讲和的可能性,但是虞卿却说秦国接纳郑硃,完全是给楚国和魏国做样子,让二国误以为秦、赵言和,而不发兵救援赵国。事实上也正是如此,秦国显扬郑硃入秦一事,但是始终不与赵国讲和。在没有援救而且没有粮草的前提下,赵王无奈用赵括代替廉颇,终于也获得了一场沉痛的惨败了。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84357.html

长平之战,能力,国家,结果,秦国,上党,决策,赵国,层面,齐国,消息资讯,虞卿,秦国,上党,赵国,齐国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长平之战,能力,国家,结果,秦国,上党,决策,赵国,层面,齐国,消息资讯,虞卿,秦国,上党,赵国,齐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长平之战,能力,国家,结果,秦国,上党,决策,赵国,层面,齐国,消息资讯,虞卿,秦国,上党,赵国,齐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