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康熙在孔子墓前迟迟不下跪,大臣挡住一个字,康熙果断跪地祭拜?

康熙在孔子墓前迟迟不下跪,大臣挡住一个字,康熙果断跪地祭拜?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是儒家给中国社会设定的最高理想,这也是孔子毕生追求的美好理想。

在我们现代中国人的心中,孔子的形象可能并不算太高大,但古代可是圣人,是所有人都敬佩的。

古代拜见孔子,上至天子,下至庶民,都应当跪拜。可是康熙皇帝有一次见到孔子牌位没有下跪,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他对儒家有意见吗?并不是的,里面大有学问,且听我慢慢道来。

满清入关,尊孔崇儒‍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他们的统治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尤其是奉行的满人比汉人尊贵的政策,更是骑在汉人头上,嚣张一世。

我们回顾清朝,不禁想他们是奉行什么样的思想呢?尤其是“康乾盛世”的康熙帝,又为什么不拜孔子呢?

康熙皇帝即位时是满清统治渐入稳定的时刻,此时他们必须深刻反思自己应当如何才能做好天下,怎样才能避免满汉矛盾的激化。这时候,他们的眼光就瞄向了儒家学说。

自清朝入关以来,便不断地拉拢汉族大地主阶级,联合一群士人阶层共同维护其统治。而在士人阶层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儒家学说。

满人眼神毒辣地看到了儒家学说中潜藏的能够维护其统治的一面,便不断进行儒家学问的研究。

但是,他们骨子里还是高傲的,还是不愿意放卑姿态去坐到儒家的良好帝王形象。因此,他们开始对儒家学说进行改造。

以至于后来的大哲学家蔡仁厚评价说:“有清一代,民族心灵闭塞”。

他们的高傲还体现在哪里呢?有一次康熙帝去孔庙祭奠孔子,按照正常的流程,帝王也是应当跪拜孔子,尤其是清朝还大肆宣扬儒家学说的时候。

可是,康熙帝不拜,这是发生了什么?这时候,深谙帝王心理的大学士陈廷敬心里好像明白了!

大圣文宣,帝不拜王‍

康熙帝祭奠孔庙,来到孔子碑前,看到上面赫赫写着“大成至圣文宣王”,康熙心里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便没有跪拜,而是说今天累了,先让大家去歇一歇。

大学士陈廷敬在康熙走后,便去叫来随从说拿一些黄丝来,他有办法解决今天的难题。

等到歇息片刻,康熙再来孔子碑前时,竟然出乎意料地直接跪下,上香祭奠孔子。

随从的大臣都十分不解,但也只能先按下疑问的心。

回去后,有大臣问陈廷敬是怎么做到让皇上跪拜孔子的呢?陈廷敬哈哈大笑回答说,你看孔圣人碑前写着“文宣王”,在皇上看来他不过是个王,而自己是帝,帝怎么能跪王呢?

原来是这样!大臣听后不得不佩服大学士的才能。

自此以后,每次修建孔子神像,为了避免出现那样的尴尬,都会将“王”字拉得很长,看起来就像一个“干”字,把最后一横深深盖在土里。

我们不得不慨叹清朝皇帝的自欺欺人和他们那自傲的心理。

不跪背后,是矛盾心‍

很多人看到康熙不跪拜孔子,都只是惊叹陈廷敬的机智。但事实上,这种行为体现的是满清人入主中原后的复杂心理。

一方面,他们迫切需要一种思想来让被压迫的人民不反抗,又在心里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无人可及。他们内心充满着对汉人的歧视,又不得不将孔子捧到天上,这才造成了“遮王而跪”的尴尬一幕。

儒家学说是中国人精神根基,也是我们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的重要思想基础。但是,在满清如此矛盾的心理状态下,儒家学说惨遭阉割,再没有能够绽放应有的光彩。终清一代,都停留在文字计较之上。

康熙不跪孔子,更多的还有清人内心深深的自卑。他们没有创造辉煌的文化,只是在汉人的基础之上,窃取了无数先人的智慧,自己又惊叹又不想承认。

这才出现了跪拜孔子时仅仅因为一个“王”字就不拜的局面。这种心理,一直笼罩在入主中原的清人头上,到他们最终灭亡,都活在自卑和高傲两种矛盾心态之下。

回顾历史,我们还是应当重新发扬民族精神,再次让汉人屹立世界之上。不可轻忽自己的文化,不可让“遮王而拜”的笑话再次上演。

我们应当避免满清人的那种矛盾心态,这世界上有比我们先进的文化,我们自然应当承认。但我们自己也曾创造过辉煌的历史,不应在这之中有自卑心态而导致出现“外国月亮比中国月亮圆”的笑话。那和康熙“遮王而拜”是同样道理。

参考文献:《礼记》《清史稿》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85400.html

统治,学说,清朝,孔子,中国,康熙,汉人,陈廷敬,儒家,心理,消息资讯,孔子,康熙,康熙帝,陈廷敬,儒家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统治,学说,清朝,孔子,中国,康熙,汉人,陈廷敬,儒家,心理,消息资讯,孔子,康熙,康熙帝,陈廷敬,儒家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统治,学说,清朝,孔子,中国,康熙,汉人,陈廷敬,儒家,心理,消息资讯,孔子,康熙,康熙帝,陈廷敬,儒家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