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群雄共讨董贼之时,陈留太守张邈凭什么敢于直言责备盟主袁绍?

群雄共讨董贼之时,陈留太守张邈凭什么敢于直言责备盟主袁绍?

董卓废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董卓自称相父,诛杀异己、把持朝政、淫乱后宫、败坏纲纪、祸害天下而引起世人们公愤,于是袁绍为盟主的十二路群雄纷纷起兵共同讨伐董卓,陈留太守张邈为十二路群雄之一,《三国志·张邈传》中记载"袁绍既为盟主,有骄矜色,邈正议责绍。"即张邈认为袁绍成为盟主后,时常表现得骄傲专横、傲慢无礼,于是直言不讳地责备袁绍,说白就是敢跟关东军盟主袁绍叫板。

汉献帝

通常情况下,一般人若实力弱则不会跟人叫板,相反会屈服或者附和于强者,只有实力相当或者更胜一筹之时,才会发生相互叫板情景。同理推测,当时张邈实力非凡而才跟盟主袁绍叫板,那么,到底张邈实力跟袁绍相比怎样呢?究竟如何,从当时他俩拥有的名望、军事力量、地盘等几个方面相互比较,了解一下其真实状况吧。

名望

史料记载张邈为"少以侠闻,振穷救急,倾家无爱,士多归之。"他是轻财仗义的游侠,也是被汉末太学生热心追捧标榜的名士-"八厨"之一,所谓"厨者,言能以财救人者也。" 张邈就是目前社会上变卖财产救济困难者的慈善家。

所谓"游侠",按同时期著名思想家荀悦表述"立气势, 作威福, 结私交, 以立强于世者, 谓之游侠。" 又补充" 游侠之本, 生于武毅, 不挠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见危授命, 以救时难而济同类, 以正行之者, 谓之武毅, 其失之甚者, 至于为盗贼也。"

当时,宦官专权,爪牙遍布州郡,飞扬跋扈,横征暴敛,生灵涂炭,天下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于是有良知的人士们纷纷反对宦官专权,然而反被宦官们诬陷为结党营私遭受禁锢,这些人士称之为党人。不言而喻,身为"八厨"之一的张邈也是党人,"以救时难而济同类"的反宦官斗士。

袁绍

同样史料记载,袁绍为"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身为四世三公家族之后,袁绍"能折节下士",好多海内知名人士慕名归附,且他也是豪侠,大将军何进被宦官诱杀之后,斩草除根宫内宦官之事,足以说明其为旗帜鲜明的反宦官斗士。

绍生而父死……又好游侠,与张孟卓、何伯求、吴子卿、许子远、伍德瑜等皆为奔走之友。>>>《英雄记》

由此可知,张邈、袁绍皆为著名的反宦官斗士、豪侠,也都是极具名望的"士多附之"者,还是彼此尽力相助的挚友-"奔走之友"。故此,在个人名望、号召力上两人半斤八两,不相上下。

军事力量

中平六年(189),十二月,东郡太守桥瑁以京师三公之名,伪造文书颁发给各州、郡,其内容为先陈述董卓的种种罪状,还煽动大家说 "被逼迫,无法自救,盼望各地兴起义兵,解国家之大患难。"以此为由,各地群雄纷纷相互联络,准备起兵,于是次年正月,十二路群雄正式起兵讨伐董卓。

群雄

春,正月,关东州郡皆起兵以讨董卓,推勃海太守袁绍为盟主;绍自号车骑将军,诸将皆板授官号。绍与河内太守王匡屯河内,冀州牧韩留邺,给其军粮。豫州刺史孔屯颖川,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邈弟广陵太守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与曹操俱屯酸枣,后将军袁术屯鲁阳,众各数万。《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一》

从中可知,每个群雄手上有数万军队(除曹操为五千兵卒),其中广陵太守张超为张邈之弟,他是采纳其属下功曹臧洪的建议,亲自来到陈留与兄长张邈商议之后,决定共同讨伐董卓,可谓两兄弟同心同德,且都是朝廷任命的正儿八经的一郡之长。

董卓杀帝,图危社稷,洪说超曰:"明府历世受恩,兄弟并据大郡,今王室将危,贼臣未枭,此诚天下义烈报恩效命之秋也。今郡境尚全,吏民殷富,若动枹鼓,可得二万人,以此诛除国贼,为天下倡先,义之大者也。"超然其言,与洪西至陈留,见兄邈计事。邈亦素有心,会于酸枣亦素有心,会于酸枣…… >>> 《三国志·臧洪传》

广陵郡:雒阳东一千六百四十里。十一城,户八万三千九百七,口四十一万百九十。《后汉书·郡国志》

相反,好多英雄豪杰归附袁绍之时,袁术大声怒骂说"群竖不吾从,而从吾家奴乎!"由此可知,袁氏嫡子袁术从心底里瞧不起婢女所生庶子袁绍,兄弟俩从小就有隔阂,不能同心同德。

袁术

袁氏兄弟都是刚从洛阳逃亡到地方,根基不深,相反身为兖州人张邈,回到家乡当官肯定顺风顺水,比起袁氏兄弟更容易得到家乡父老乡亲拥戴和支持,怪不得曹操不会老家而是到陈留郡招兵买马,足以说明张邈在此地的威望。

单个比军队数量或许张邈和袁绍差不多,但是袁氏兄弟一人在河内一人在鲁阳,相隔甚远;张邈和同心同德的弟弟张超军队也驻扎陈留郡酸枣,加上在陈留郡上的威望,反正两相比较,显而易见,军事力量对比中,张邈更胜一筹。

地盘

董卓带兵入京之后,趁洛阳出现"权力真空"之际,挟持少帝,逐步掌控朝政,与当时司隶校尉袁绍商谈废帝之事,意见不合而袁绍"引佩刀横揖而出",正式与董卓闹掰,奔走冀州。之后,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琼、议郎何颙等人的"忽悠"下,加之董卓也考虑到"四世三公,门生故吏满天下。"汝南袁氏家族的影响力,极不情愿地拜袁绍为渤海太守。

陈留郡

中平六年(189)十一月,东平人骑都尉张邈迁为陈留太守,成为掌控地方军政大权的一方大吏。陈留为兖州八个郡国(陈留、东郡、任城、泰山、济北、山阳、济阴、东平)之中最大,且土地丰饶、水资源充足、交通四通发达、人口众多,被世人称之为"天下之据冲也,兵之会地也,积粟数千万石,城守甚坚。"的四战之地。故此,张邈是占据天下之军事要地,在地利位置上具有相当优势,之所以在陈留举行了同盟宣誓。

陈留郡:雒阳东五百三十里。十七城,户十七万七千五百二十九,口八十六万九千四百三十三。 >>> 《后汉书·郡国志》

相反,起兵当初袁绍没有自己根据地,在河内太守王匡的地盘里屯兵驻扎,属于司隶校尉部的河内郡"雒阳北百二十里。十八城,户十五万九千七百七十,口八十万一千五百五十八。"也可以算是较大的郡,但毕竟不是自己地盘,加之军粮由冀州牧韩馥提供,就得处处看人家脸色行事。

在地盘上相比,张邈与连地盘都没有的袁绍强百倍千倍,故此,与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东郡太守桥瑁、广陵太守张超等群雄在陈留境内的酸枣,祭坛歃血发誓宣盟。张邈俨然成为群雄会盟的东道主,此时,袁绍远在河内,如此看来,同盟成立过程中实际组织,出力最多者为张邈。

董卓

那么有人会问,为什么张邈自己不当盟主?必有其因,汉献帝被董卓挟持,实际为傀儡皇帝,但是,就如东晋著名史学家袁宏所说"刘氏之泽未尽,天下之望未改。"大多数人心目中正统为汉室,还是期望汉室复兴。

董卓掌控朝政之后,手握三万重兵驻扎在扶风郡的"抗黄巾军英雄"皇甫嵩,应召入朝;尚书令黄香曾孙、太尉黄琼子孙,豫州牧黄琬征召入朝为司徒;幽州牧刘虞派遣田畴至长安"展效臣节"等等足以说明,大多数官吏还是认可,实际上由"携天子号令诸侯"的董卓控制的朝廷,服从于其统治。

之所以,起义能不能成功还是未知数,大家都不愿当出头鸟,宁肯当缩头乌龟,都持观望之态。故此,盟主之位不是人人争抢的香饽饽,而是敬而远之的"滞销货"。在酸枣宣盟之时,"乃设坛场,方共盟誓,诸州郡更相让,莫敢当,咸共推洪。"群雄有意相让,反而让小小郡功曹臧洪带头宣盟之事,显然说明群雄有顾虑之心。于是,群雄们权衡之下都为自己留一手,大家共同推举远在河内的袁绍为盟主,也不是没有考虑到汝南袁氏家族显赫影响力。

张邈

结语

其实,当时实力来看,整体实力张邈大大超过袁绍,他才是名副其实的讨伐同盟老大,之所以跟盟主袁绍叫板是必然而然之事。侧面也反映出,张邈不能"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性格缺点,在乱世中有魄力才能成就大事。

加之,郑太的"关西军十胜关东军"言论中,就有"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虽然是忽悠董卓的言论,但是张邈不擅长军事是确凿无疑。之后,张邈逐渐失去其初期优势,被具有"该韩、白之奇策"的曹操打败,最终被自己部下所杀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8563.html

群雄,董卓,兄弟,陈留,张邈,太守,游侠,宦官,董贼,袁绍,故事传记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群雄,董卓,兄弟,陈留,张邈,太守,游侠,宦官,董贼,袁绍,故事传记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群雄,董卓,兄弟,陈留,张邈,太守,游侠,宦官,董贼,袁绍,故事传记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