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刘晔料事如神,为何曹操父子却很少采纳他的计策?|三国

刘晔料事如神,为何曹操父子却很少采纳他的计策?|三国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他不仅料事如神,对天下形势的发展往往一语中的,而且具备敏锐的情报触觉和极强的分析能力,总能在关键时刻发出预警。同时,他还精于知人,曾准确地预测出孟达、公孙渊必反。

刘晔虽然天赋异禀,但是,在关键时刻,曹操、曹丕却很少采纳他提出的计策。对于原因,曹操并没有加以说明,不过,曹丕倒是亲口说出了他不采纳刘晔计策的原因。

帝乃旋师。云:"卿策之是也。当念为吾灭二贼,不可但知其情而已。"—《三国志·刘晔传》

黄初五年(224年),曹丕行幸广陵,欲与孙权决战。当时群臣大多认为孙权会亲自渡江迎战,只有刘晔认为孙权不会出战,理由是孙权知道曹丕只是虚张声势,所以不会亲自出战。最后正如刘晔所料,孙权果然没来,曹丕只好退兵,同时批评刘晔虽能“知其情”,但却无破敌良策。

那么,刘晔的计策缺少实用性(无破敌良策),真的是曹操、曹丕不采纳他计策的主要原因吗?

战略高度不够:建议曹操攻蜀

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今不取,必为后忧。—《三国志·刘晔传》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抢先刘备一步拿下汉中后,主簿刘晔力劝曹操应乘胜攻取益州,理由是刘备刚拿下益州不久,人心未附,再加上曹军势大,攻占汉中后已令蜀人震惊,只要进攻他们就会望风归降。但是,曹操经过一番权衡后,却拒绝进攻益州。

刘晔对时局的分析非常到位,所说的也是客观事实,但曹操却不采纳他的计策,曹操错了吗?

曹操也一度怀疑自己错了,于是过了七天后,他再次问刘晔:“今尚可击不?”刘晔此时却改口称:“已小定,未可击也。”听到刘晔的回答后,曹操终于确定他不攻益州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假如真的已经“蜀人望风,破胆失守”,那么,刘备不可能在短短七天之内就稳定了局势,刘晔在短时间内改口,只能说明他心虚。

随后形势的发展表明,刘晔考虑问题确实不够全面。曹操如果采纳他的计策入益州作战,可能就无法再回到中原了,而曹魏的大本营也可能会失守。

曹操虽然很强,但诸葛亮也不弱,成都的城墙更是出了名的坚固,所以,曹操没有把握能在短时间内拿下益州。一旦曹操陷入持久战的泥潭,那么前景堪忧,因为此时刘备已经从荆州回军攻打汉中,这样一来,在诸葛亮与刘备的夹攻下,曹操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糟糕的是,曹操已没有援军可征调。因为关羽会提前发动襄樊之战,孙权也会同时进攻合肥。曹操虽然兵多将广,但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同时开打三场大规模战役,在极端情况下,关羽将拿下襄樊,而孙权也攻下合肥,曹操则被困在益州无法脱身。

不仅如此,当时曹丕与曹植的世子之争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朝中大臣已经分裂成两派,一旦曹操不能及时返回邺城主持大局,曹魏的内讧将不可避免。

一旦以上情况出现,曹魏就有倾覆的危险了。

综上所述,刘晔提出的计策看似合理,但风险太大,最坏的情况可能使曹魏不复存在。所以,曹操否决了他的计策。

低估了孙权与刘备的智慧:建议曹丕攻灭东吴

彼必外迫内困,然后发此使耳,可因其穷,袭而取之。夫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不可不察也—《三国志·刘晔传》

黄初元年(220年),刘晔预测刘备将会以为关羽报仇为名,出兵伐吴。次年,刘备果然发动了夷陵之战,孙权不得不举全国之力应战,同时向魏国称藩。

刘晔认为孙权称藩并非真心实意,而是迫不得已的权宜之举。因此,他建议曹丕乘虚出兵攻灭东吴,以绝后患。但是,曹丕却以“人称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来者心”为由,拒绝出兵伐吴。

夷陵之战是吴、蜀间唯一的大规模战役,正是魏国趁机出击,打破三国鼎立平衡的绝佳机会,这种机会可能只有一次,曹丕为何轻易放弃了这个好机会呢?

曹丕如果此时南下攻打江陵,那么,孙权也不会坐以待毙,而是启动第二方案,那就是放弃江陵,退守陆口、夏口。此时,曹、刘、孙三家再次齐聚荆州,赤壁之战时的情形重现。

因为曹丕、刘备两人都已称帝,而刘备认为曹丕称帝是篡弑之举,他称帝则是为了延续汉祚,所以,他们不共戴天,不可能结盟。另外,孙权也极度不屑曹丕,认为他是“桀逆遗丑,荐作奸回,偷取天位”之人,而且他清楚曹魏才是东吴真正的敌人,所以,他也不可能联曹抗刘,给曹丕进入江陵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孙权为了自保,只能以荆州为筹码,说服刘备一起攻打曹丕。刘备虽然是以为关羽报仇为由攻吴,但真正目的却是夺回荆州,所以,他没有理由拒绝孙权。如此一来,曹丕将重蹈曹操赤壁之战的覆辙。

综上所述,刘晔提出的伐吴计策,并没有考虑到对手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以及给出相应的反制措施,不具有可执行性。所以,曹丕果断否决了这个计策。

结语

刘晔虽然能准确预测到形势的发展,并能够提前预警,但是,正如曹丕所说“卿策之是也。当为吾灭二贼,不可但知其情而已。”刘晔本身的短板也很明显,他既不具备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也没有运筹帷幄的军事才能,因此,他提出的计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很多漏洞,实用性差。

这,就是曹操、曹丕在关键战役中,不采纳他提出的计策的主要原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8592.html

曹丕,关羽会,孙权,父子,计策,刘备,刘晔,曹操,益州,曹魏,八卦爆料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曹丕,关羽会,孙权,父子,计策,刘备,刘晔,曹操,益州,曹魏,八卦爆料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曹丕,关羽会,孙权,父子,计策,刘备,刘晔,曹操,益州,曹魏,八卦爆料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