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老子的复仇-南阳天团 让吴国灭亡

老子的复仇-南阳天团 让吴国灭亡

西汉6:李耳生平

老子的复仇--南阳天团

让吴国灭亡

故国的回忆

老子李耳(字聃,通常的称呼是「老聃」,读音「单」)必须逃离河南,他装扮成小市民,骑着青牛,打算通过函谷关(河南西端)进入秦国(关中)。根据传说,关令(函谷关长官)尹喜登上土台,发现东方的天际线放射出若干簇紫气,夹杂着万道霞光。

这天象透露,一位不平凡的人物正在蜗速靠近当中。函谷关号称「天险」,由于地广人稀,环境卫生条件保证是优秀的。但尹喜还是下达紧急动员令,要求相关人员把街道清扫做到特优等级。

事实上李耳并没有挟带云雾的蒸腾,那个行囊里只塞进对故国的眷恋和沉痛。但他不愿意放弃-- 物极必反,乱臣贼子在最得瑟的时刻,就已经越过巅峰往谷底出发了。李而暂时去西方避难,将来还有机会回到东方。

东周

迷你国度

李耳是东周人。西周在强盛三个多世纪之后腐化了,没办法抵抗夷狄,只能放弃关中,躲避到洛阳,从统一王国没落、退化成一个郡。

东周不是西周的缩影,那些光荣和回忆已经走进历史了,现在剩下一个象征性的身份,只能眼睁睁看着诸侯表演春秋战国戏码-- 崛起、争霸,思想互相冲撞和大爆发,民族互相冲撞和融合。

在这个迷你国度里,李耳出身于七大家族(世袭贵族)之一,而且具有不凡的学识和见解,因此得到世袭职务「守藏室之史」。职责是率领众史官整理、校订国家藏书和档案,这些是古人眼中的宝藏。

立储之争

战国初年,周景王认真地管理国家机器,他也按照「家天下」传统,指定嫡长子姬猛担任王储(太子)。后来发现姬猛的名字救不了姬猛,他的体质始终虚弱,而且不可能改善了;为了实现中兴周王国的梦想,打算替换成庶长子姬朝。

「家天下」哲学把浩瀚的天下当成君王一个人的资产,立储的潜规则是皇位嫡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只考虑生母的地位(受宠程度),不考虑继位者本人的适任程度(智商、才干和健康条件)。

这逻辑的出发点在防止继承纠纷,但由于忽视公平和实际需求,实际上经常造成纠纷。如果不理会那套传统,姬朝才是合格的接班人--健康、能干,得到舆论的肯定。

七大家族中特别强悍的两个反对;单旗、刘卷在中央政府掌握核心权力,他们希望王储平庸、随和一点。景王受到阻挡,胸中一阵刺痛,他找另外几个家族商量,决定在郊猎(郊外打猎)行动里,找机会射杀这两位权臣。

两王并立

郊猎还没出发,景王就心脏病发作了,临终指定宾孟担任顾命大臣(遗嘱执行人,照顾国家的命脉),嘱咐他拥立姬朝。单旗和刘卷强势惯了,现在索性派刺客杀死顾命大臣,扶持姬猛登基,据说也一并铲除了另几位王子。

「立储之争」两边各有说法,但事实是大多数宗氏(世袭贵族)、中央官员、学者和军民自动站队(拥护)姬朝,而且几次战胜,把姬猛政府推挤到首都郊外,造成西王姬朝、东王姬猛在大洛阳地区「两王并立」。

姬猛在忧惧当中去世,单氏、刘氏安排嫡次子继位,得到一位年纪更幼小的傀儡。内战三年,单氏、刘氏长期吞败,手段变得非常恶毒:

﹡散布谣言,惊吓洛阳居民。他们宣称「王子朝之乱」让苍天震怒,军队统帅南宫极的死因是天雷,不是过劳。

﹡向境外势力晋国求助。

姬朝奔楚

晋国率领联军侵入周王畿,姬朝携带着大批周室典籍(象征正统地位),奔到楚国去寻求庇护。大部分中央干部(宗氏、官员和学者)追随他,由于人数和行李体量太庞大了,分成三股:

(1)求援团队去河北方向探路。

(2)钟鼎宝器最沉重,守护团队停留在西鄂(河南南召县,洛阳往南150公里)等候消息。

(3)一路人护送姬朝去楚国郢都。

李耳的史官团队也往郢都出发,他们负责运送、保管藏书,因此落后姬朝团队,用牛步行进。周室典籍的状况是这样的:

﹡竹简版(原件、传统载体):

一部份典籍放在笨重的竹简(传统载体)上,运送相当吃力。

﹡帛书版(抄录本):

途中在深山岩室停顿下来,把一部份典籍誊抄成帛书。这样就能松口气了,原件放置在岩室里,只携带轻便的抄录本。

吴国之乱

姬朝奔楚这年,楚平王去世了,刚刚继位的昭王遇到大劫难。伍子胥训练的吴国(江苏)部队杀进楚国,挖掘平王墓地,鞭尸三百下,昭王靠着一小撮勇士,仓皇地连夜逃走。

伍子胥是楚国人,为了替父亲和哥哥报仇,决定从心理层次摧毁整个祖国。他命令吴军各级领导人接收同级别楚军领导人的家庭,并且加以鱼肉-- 侮辱妻子女儿,要求父亲端早餐来伺候。

楚国被这批野蛮人践踏之后,失去对人性的信任,把座右铭改成「五四运动口号的反面」:「土地

可以断送,不可以征服。

战士可以低头,

不可以杀戮

。」无论秦国怎样侵略,再也不肯拿出斗志来抵抗。

东西两王斗争将近20年,姬朝的大臣和将领渐渐凋零,却始终没有放弃。现在楚国灰头土脸了,单旗和刘卷趁机派刺客去郢都(楚国首府)杀死姬朝。姬朝余部决定坚持下去,他们争取到郑国的协助,对洛阳发动全面性的反攻,战线拉长到六个城市。

不承认伪政权

这时老子到达退休年龄(70岁),体力状况没办法继续作战了,只能跟同僚告别。他不认可那批乱臣贼子,不承认「伪政权」,因此没有投降或交出岩室藏书;他要根据本身的状况,另外想办法伸张正义。

晋国要求鲁国(附庸)攻击郑国,晋国大军本身则开进洛阳。虽然强弱悬殊,姬朝余部还是在头一年战胜,第二年实在扛不住了,东周的动荡走到尽头。

单氏取周

既然一大票贵族清扫掉了,单刘两个家族更加抬头挺胸的,把周王当成傀儡。十几年后刘氏也在内斗里没落、消失了,单氏在东周进入无敌手状态,做到「单氏取周(掌握东周政权)」。

然而单氏不需要太得瑟,东周仰赖外国势力废立君王,从此失去尊严成为吉祥物,甚至名存实亡了。领土几次割让给列强,最后只能局促在洛阳一地。

三家分晋

晋国长臂管辖东周,几次进出王畿,看起来固然很笃定,但实际上它本身已经开始晃动了-- 一个省份(山西)出现十几家卿大夫,其间的角逐和兼并渐渐激化,据说他们在决策过程曾经受到老子门人的影响。

最后,飞扬跋扈的晋国公爵也步上东周后尘,矮化成吉祥物。山西分裂成六个世族,又互相兼并成韩赵魏三个中等国家,再也不可能称霸或飞扬跋扈了。

至于野蛮无上限的吴国,难道能长期嚣张下去吗?李耳(71岁)在函谷关撰写《道德经》,对尹喜讲解完毕之后,号称移民到秦国(关中)或「流沙之西(新疆、中亚)」去教育外国人了。李耳相当适应关中的环境,那里是周朝的发源地;但只能暂时去避避锋头,他必须回到南阳去照顾藏书啊!

演一出双簧

尹喜的大动作拦截、李耳的「我欲归去」姿态,可能是一出双簧,它暗示李耳已经去西域打酱油,周室藏书已经在战火里焚毁,因此从官府到民间都必须放下渴望了。

尹喜拜别李老师之后,声称罹患慢性病,无奈地递出辞呈;实际上似乎溜到武当山(湖北)去咀嚼《道德经》,或者去南阳岩室里研究藏书了。三年后(李耳74岁)师徒俩静悄悄地到达四川,在约定地点青牛肆集合。

据说他们从青牛肆绕路,摸到李耳的家乡楚国苦县(河南鹿邑,南阳东北350公里处),之后隐居在李耳的第二故乡南阳,保管并照顾岩室藏书。

钟鼎团队也把一部份宝器藏匿在这里,其余的投进河里。姬朝的后人改姓晁,散布在南阳地带(晁陂、晁庄这些村落)。

来自南阳的天团

尹喜的读书心得很深刻,列入道家学派的头几位代表人物,庄子称呼他「古之博大真人」。

李耳的时程更紧凑,一方面低调、小规模地在南阳和河北讲解典籍,一方面用自己的方式为姬朝尽一份力。姬朝被刺杀六年之后(公元511年、李耳76岁),「南阳三人组」进入越国。

﹡计然负责经济,是老子的守藏室助理兼学生,发展成大哲学家,在道家排名仅次于老子,后人称为「文子」。

﹡范蠡(读「里」)负责军事,他是计然的学生。

﹡文种负责政务,他是范蠡的朋友。

句践最初并没有特别重用这个天团,后来被天敌夫差围困在会稽山上,几乎灭国,在绝望当中本来打算自杀。但计然提出一个置之死地的办法,建议句践去吴国做牛做马,「天团」会为他照顾越国。

十年后句践竟然把夫差感动了,被释放回国,经过几年的生聚教训,终于让吴国和夫差灭亡。

贵族专属品进入民间

「姬朝事件」造成极深远的影响:

(1)学术、科学知识普及:

李耳没有交回藏书,因此知识不再是贵族专属品了,它传授给尹喜、文子、范盠,据说也间接传递给鬼谷子,并且一代代往民间扩散。

南阳是传播周室藏书的核心地点,学术、思想和科技特别先进,造就出张衡、张仲景、晁错这些天才实践家,并且在东汉成为「南都」。此外,姬朝把一部份原件和抄录本赠送给楚国,求援团队把一部份透过孔子赠送给鲁国,李耳把一部份传播到河北,南阳三人组把一部份带到江浙。

(2)工艺技术普及:

姬朝出奔队伍里有100位技师,他们带着专业知识和技术,在沿海地带和楚国落户,提升了当地的工艺水平。根据这个渊源,一大票行业尊称李耳为「祖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87.html

吴国,姬猛,传统,洛阳,南阳,团队,李耳,姬朝,周景王,楚国,观点评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吴国,姬猛,传统,洛阳,南阳,团队,李耳,姬朝,周景王,楚国,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吴国,姬猛,传统,洛阳,南阳,团队,李耳,姬朝,周景王,楚国,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