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曹操早就看出司马懿的野心,为何不除去他以绝后患?

曹操早就看出司马懿的野心,为何不除去他以绝后患?

《三国演义》中三国鼎立,枭雄称霸,本以为是分属于魏蜀吴三国的曹操、刘备和孙权的谋局,却不曾想最终的赢家竟然是这三人之外的司马懿。司马懿作为以“疑心病晚期”著称的曹操的谋士,最终却能安稳到晚年并且建立了晋朝,实属不易,很多人就会提出疑问,那么谨小慎微的曹操,为什么没有除掉这个可能带来后患的司马懿呢?其实不外乎以下几点原因,然而主要还是在于司马懿自身的隐忍以及高明之处。

隐忍度日,不露锋芒

曹操一向求贤若渴,身边的谋士也不似刘备那样只有诸葛亮一人,可以说是“群星璀璨”,前期戏志才、郭嘉、荀彧、荀攸、程昱。后期贾诩、蒋济、程昱、刘晔、司马懿等等,因为曹操多疑的性格,多数都没有好下场,唯独司马懿笑到了最后,推翻了曹魏政权,还建立了晋朝。

究其原因,与司马懿审时度势、懂得隐藏锋芒有很大的关系。当时的司马懿作为曹操身边的谋臣,可以说是一把好手,很多时候曹操做决定时可能会思虑不周,于是司马懿就会在旁旁敲侧击地出谋划策,不像高调卖弄锋芒的杨修那样,他总是谨小慎微,所以他们下场有很大的不同。

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司马懿懂得观人,他把曹操看得很透,知道在这样狡猾谨慎的人手下做事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姿态,即使有万般才能也只在迫切需要的时候展露,平时都是一副“低声下气”的模样,尽力让自己成为曹操手下一个可有可无的不起眼的存在。又会在关键时刻出谋划策表忠心,这样的行事方式,前期的曹操也并没有多想。

司马懿是被曹操请来当自己的谋士的,虽不像刘备请诸葛亮那样三顾茅庐,但也下了不小的功夫。据史书记载司马懿:“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年少的时候就有雄才大略,熟读各类诗书,还懂儒家学术,汉末天下大乱之时忧心国民。这样出类拔萃的人才,许多能人都想收之麾下,更不用说曹操这样的爱才之人。

曹操在做司空的时候就派人去请了司马懿,奈何司马懿装病不肯前去辅助,后曹操心急就派人去一探司马懿是真病还是装病,司马懿也是不为所动,隐藏的很好,让曹操相信自己是真病。后来曹操升官丞相,再次征召司马懿,司马懿这才不想放过成官仕途之路,于是投靠了曹操。司马懿一招欲擒故纵让曹操少了许多猜忌。

在当时天下大乱,三足鼎立的局面之下,曹操如果再少了这样的谋臣,是没办法和拥有诸葛亮的刘备以及有周瑜辅佐的孙权抗衡的,所以说这个特殊时期曹操也需要司马懿,只要司马懿不展露狼子野心,曹操是没办法将其处置的。

以至于每次曹操想要将司马懿一绝后快的时候,都找不到任何司马懿对不起他的证据,司马懿在辅佐曹操的同时也展现出了无比的忠心,让曹操总是就此作罢。并且对于曹操来说,江山社稷高于一切,他还需要这样的谋臣来替自己打天下,敌国未破,曹操不敢也不能轻易动谋士。

与曹丕相交甚好,得到了其信任

虽说司马懿的隐忍一直没有招来杀身之祸,但是要说曹操这样多疑的人完全没有怀疑那也是无稽之谈,许多影视作品和书籍流传司马懿有“鹰视狼顾”之相,也就是说司马懿有一双像鹰一样尖锐锋利的眼睛,还能像狼一样将头旋转一百八十度。曹操听了传言,于是想要一试,在《晋书·宣帝纪》中有这样的一段记录:

“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曹操听到传言说司马懿有“狼顾”之相,于是想要一试,一次行军途中,曹操故意大喊一声“司马懿”,司马懿下意识地以为有危险,猛地回头,竟然真的如传言所说做出了这个高难度的动作。虽然这个故事是《晋书》当做趣事来讲的,没有历史考证。但是实际上曹操也确实对司马懿有过疑心,只不过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曹丕的相护。

司马懿在曹操账下做官,最初是担任曹操儿子曹丕的文学侍郎,于是二人走得很近,在曹丕遇到事情时也总是为其出谋划策。当时曹操的两个儿子谁做太子还是未知之数,于是曹丕和曹植二人便成了对手,曹植这边自然也少不了优秀的谋臣,即杨修。

曹丕曹植二人的各项能力都不相上下,不同的地方就是谋臣的不同。杨修的父亲杨彪在汉献帝时代地位极高,杨修作为其子,自然政治才能也是出类拔萃的,而且他的文学造诣也很高,又是出自弘农杨氏这样的世家大族,于是深受曹操曹植的赏识。

而司马懿也同是三国时期世家望族颍川司马氏后代,文采斐然,谋略与杨修相当。但是最后被赐死的却是杨修,这其实也与太子之争关系密切。

在两兄弟之中,曹植实际上在前期是有一定的优势的。曹植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文学造诣很高,曹操本身就是爱才之人,所以初期十分器重曹植,是他心中太子的人选。然而曹植却因为恃宠而骄过分放纵自己,触碰了曹操的底线,最终失去了太子之位。

而曹丕此人工于心计,也不像曹植那样高调放纵,一部分原因也与司马懿的影响有关,司马懿作为曹丕的谋臣就是一直隐忍度日,不愿崭露锋芒。于是在司马懿的辅佐之下,曹丕成功韬光养晦,得到了太子之位。

曹植的谋臣杨修和曹植也互相影响,都是喜欢崭露头角,流溢才华的人,不懂得谨慎行事,最终因为任性不仅失去了太子之位,还双双失去了性命,在经历了一番事情之后,曹操觉得曹丕虽然才气不如曹植,但是为人善良,没有曹植那么任性放荡,很是稳重。日后便立了曹丕为太子,彻底放弃了曹植,可见司马懿的高明之处。

后来在曹植死之后曹丕也受到了牵连,还是司马懿为曹丕出谋划策才使得曹丕逃过一劫,所以曹丕对于司马懿是十分信任的。

随着曹操老之将至,身边的谋臣也一个接一个的离世,后期的五大谋臣损失了三个,曹操自知自己时日无多,也得为后代考虑。曹丕以后继位也需要有谋臣辅助,加之司马懿与曹丕关系甚好,且政治才能也不亚于其他谋士,于是便把司马懿留给了曹丕。然而后期的曹操才反应过来司马懿以后可能会成为谋反之人,《晋书·宣帝纪》记载:

“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曹操对司马懿的忌惮晚年才显现出来,并且多次告诫曹丕,司马懿不可能一辈子屈居人下,他绝对会插手曹家的内部事务。

但是因为曹丕对司马懿十分信任,所以也没有把父亲的话放在心上,之后曹丕即位司马懿也的确尽心尽力,没有半点僭越之心,曹丕自然对其没有怀疑。所以说,司马懿最终没有被曹操处死,也有后主曹丕的相护之因。但是究其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司马懿懂得如何表忠心,获得后主的信任,不完全将希望寄予曹操一人,也通过官职之便笼络了曹丕,并实打实地助力曹丕上位,出于感恩之情曹丕也一定会相护。

不做非分之想,未有夺权之心

实际上虽然影视作品或是一些未经考证的书籍谈到司马懿的“鹰视狼顾”之相,但是毕竟是传言居多,并且也有史实表明这种“狼顾之相”其实是古代的一种健身术,经过以讹传讹以及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最终成了《晋书·宣帝纪》后面的看似荒诞无稽的“鹰视狼顾”的故事。

从整个三国历史来看,确实找不到司马懿狼子野心的实际证据,唯一可信的说法就是司马懿寿命长,身体康健能熬死几代君王,最终也是因为曹爽危及了司马家族的性命,才不得以发动政变,得到了皇位。这也许并不是司马懿的初衷。最开始的司马懿并不想出仕,但是由于曹操的殷切相求,才希望一展自己的才华,辅助曹操。而在辅助曹操的期间,因为曹操本身身边谋士众多。

所以司马懿开始的时候是没有什么权势的,他自己可能也看出来曹操的多疑,这种多疑对于他们这样的谋士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于是司马懿在其他谋士在世之时,也是谨小慎微,尽量不崭露头角,免得引来杀身之祸,只在一些十分危急的时刻才发表自己的看法。就是因为他的一个“忍”字,让他得以平安度过许多猜忌的时刻。

在曹操告诫曹植以后司马懿可能会夺权之后,这件事传到了司马懿的耳朵里,司马懿也并没有去找曹操理论,而是不管不顾,继续衷心为曹家做事,勤勤恳恳,这才让曹操觉得此地无银三百两,没有对其赶尽杀绝。

笔者看来,司马懿早期并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会登临人皇,夺取曹魏的大权,然而因为其寿命之长,熬到了曹操、曹丕驾崩,最终因为曹爽对其的猜忌已经危及到了司马家族的性命,才不得以发动了高平陵事变。不可一世的曹爽怎么是司马懿的对手呢,曹操在世之时都没能要了司马懿的命,于是司马懿顺水推舟,出于自保的目的发动了兵变,最终夺取了政权,建立了晋朝。

综上,司马懿的快意人生是他一生忍气吞声、小心翼翼换来的,况且对于曹操来说,晚年的他身边的谋臣一个接一个离去,不论是为了曹室政权还是后主的统治,爱才如命的曹操也不可能轻易地杀掉司马懿。

司马懿的另一个高明之处在于他会观人,懂得在一个多疑的君王手底下的生存之道,同时在太子之争之时也站对了队伍。当然也可以说太子和司马懿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司马懿让曹丕成功战胜了曹植得到了太子之位,曹丕在曹操面前为司马懿多番美言,最终经过时间的变迁,成全了司马懿的金字塔顶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89178.html

曹丕,谋士,刘备,司马懿,野心,曹操,曹植,谋臣,杨修,时候,消息资讯,曹丕,司马懿,曹操,曹植,杨修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曹丕,谋士,刘备,司马懿,野心,曹操,曹植,谋臣,杨修,时候,消息资讯,曹丕,司马懿,曹操,曹植,杨修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曹丕,谋士,刘备,司马懿,野心,曹操,曹植,谋臣,杨修,时候,消息资讯,曹丕,司马懿,曹操,曹植,杨修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