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高句丽和北魏的关系为何反复无常,最后导致魏国非要灭它才罢休

高句丽和北魏的关系为何反复无常,最后导致魏国非要灭它才罢休

长寿王高琏是高句丽第二十代国王,413-491年是长寿王统治高句丽时期。他从父亲好太王高谈德手里接过政权时,高句丽周边形势和局面,已经到了非常复杂和危急的时刻。在这个时期高句丽与北魏的关系也可以用跌宕起伏来形容。两国之间因为北燕问题、纳女和亲济上表北魏等问题关系一度白热化。但是作为高句丽的一代明君,长寿王高琏能够审时度势,并积极调整高句丽对北魏的政策,两国的矛盾才没有从普通争端上升到战争层面。长寿王对北魏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高句丽南侵新罗和百济政策顺利实施。

高句丽与北魏的关系需要站在多角度去分析,只有这样才符合历史发展观。高句丽与北魏的关系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实用性"和"不确定性"两方面,而这种关系其实也是由双方现实利益所决定的。长寿王在位79年间由于他对北魏的政策,所以导致高句丽与北魏的关系十分紧张。

但在这种紧张的局面下双方并没有发生战争,这不得不说高句丽长寿王高琏,对北魏政策把握上有恰到好处的分寸感。其实从北魏建国到与高句丽建立外交关系,虽然时间差不多有半个世纪之久,但高句丽并没有与北魏这个国家建立比较实际的联系,甚至基本上没有什么来往。从这个角度来看从长寿王切入,来说高句丽与北魏的关系其实更客观。

一、长寿王遇外部危机与北魏的关系

高句丽在长寿王执政早期其实和北魏也没有任何往来。直到长寿王23年才开始于北魏建立关系。之所以在这个阶段高句丽与北魏有往来,主要是因为高句丽此时的国家形势其实非常严峻。因为在高句丽南方有实力非常雄厚的刘宋政权,虽然这个政权对高句丽并没有造成比较实质性的威胁。但由于刘宋政权和百济的联系特别密切,而高句丽和百济的关系又势如水火,并且不断发生冲突和战争,基于这些外部条件压力不得不使长寿王提高警惕。

这主要是因为百济当时想兼并朝鲜半岛上的新罗和高句丽,一旦这个想法实现之后,百济就会成为朝鲜半岛上的霸主,而高句丽就会成为百济的阶下囚。为了杜绝这种局面出现,高句丽长寿王决定联合中原势力,这样才能在这场“三边”战役中获胜。其实新罗和百济曾经都是高句丽的手下败将,尤其是新罗曾经一度依附高句丽。但长寿王时期这种局面完全被打破,在高句丽周边势力的压迫下,长寿王决定与北魏建立外交关系。

尤其是当时的北魏崛起速度已经超出了长寿王的现象,北魏先是统一了中原北部然后挥师东进意欲吞并北燕。而北燕这个国家在北魏和高句丽之间,北魏要想吞并北燕就必须要借道高句丽,一旦北燕亡国下一个被灭国的就是高句丽。北魏从延和元年也就是长寿王二十年开始攻打北燕,这场战争北魏完全处于优势地位,无法与北魏抗衡的北燕王冯弘向北魏投降称藩。但此时的北魏并没有停下进军的脚步,北魏大军很快跨国北燕直逼高句丽。如果高句丽没有及时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恐怕也会步北燕的后尘。基于这样的历史形势之下,高句丽长寿王高琏决定与北魏建立关系。

二、长寿王迁都平壤时和北魏的关系

在这紧要的历史关口高句丽国内局势也出现了紧张局面。公元427年也就是长寿王十五年,长寿王在国内实施了一项重要的政治举措,这也就是高句丽历史所记载的长寿王迁都平壤。从高句丽国家角度来讲,迁都平壤确实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其一,迁都平壤可以有效缓解北魏对高句丽的军事和政治压力,可以让高句丽暂时获得喘息的机会;其二,平壤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政治、经济中心,同时也能让高句丽的政权和统治处于一个地域上的安全地带。其三,从战略意义上来讲长寿王一直都想消灭新罗和百济,这样他就可以成为朝鲜半岛的新主人。所以迁都平壤可以南下攻打百济和新罗。但是这个做法引发了高句丽统治阶层内部矛盾。

据《魏书·百济传》载:“今琏有罪,国自鱼肉,大臣强族,戮杀无己,罪盈恶积,民庶崩离”。从这段记载中不难看出长寿王迁都平壤,使高句丽统治阶层以及国内矛盾加剧,或者说使原本已经出现的矛盾更加尖锐化。尤其是高句丽五部贵族为了权利相互倾轧,这对长寿王的统治权造成了非常大的威胁。为了可以能稳定统治重新树立王权威信,长寿王不得不根据个人和国家的实际利益,派遣使臣与北魏建立正常外交关系。长寿王二十年派遣使臣安东入北魏,“遣使朝献,且请国讳”,这也是长寿王首次遣使进入北魏国土。其实这也是一次典型的将国内矛盾转嫁他国的政治策略。此时长寿王与北魏的关系是需求和被需求的关系,同时在这个时机所建立起来的外交,高句丽长寿王完全处于劣势。

三、长寿王援助北燕时期与北魏的关系

高句丽长寿王对北魏主动示好,也得到了北魏王朝的积极回应。除了录其帝系及给予国讳之外,还亲派使者去高句丽册封长寿王。可以说这个时期是长寿王与北魏的政治“蜜月期”。而北魏之所以会欣然接受长寿为朝贡,其实也是对周边局面和形势认真分析之后的一个决定。既然高句丽主动朝贡说明在北魏攻打北燕时候,最起码从态度上予以支持。同时高句丽称臣也完全符合北魏当时的政治需求。

就在长寿王与北魏建立外交关系的同一年,北燕冯弘派遣使者向高句丽求助。同时请求在情势危急的时候可以暂避高句丽。由于高句丽和北燕曾经有比较融洽的外交关系,所以在权衡利弊之后长寿王甘冒得罪北魏的风险,据对向曾经的盟友北燕施以援手。北魏太武帝知道后可以用震怒来形容,立即派遣使者去高句丽索要冯弘,“诏散骑常侍封拔使高丽,征送文通,长寿王则予以委婉回绝”。北魏太武帝看到回执后更为生气,“议欲发陇右骑卒征讨”。此时的长寿王与北魏关系已经将到来冰点,北魏太武帝对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欲杀之而后快。但是从国家利益角度来看高句丽长寿王与北魏的关系,其实他的这种做法也完全符合当时的局势。

结 语

在谈起高句丽与北魏的关系时之所以要从长寿王说起,主要是因为长寿王在位期间是高句丽的全盛时期。在讨论国家关系的时候以大国和小国作比较要更加客观,毕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想必大家都了解。在弱肉强食的时代背景下,小国要想拥有表面意义上的外交权,就必须要通过委曲求全的方式才能达成所愿。从这个角度来看高句丽全盛时期和北魏的关系,才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给出客观性的评价。

高句丽长寿王高琏与北魏的关系,其实非常符合国与国之间交往的策略。当高句丽受到外部势力压迫和本国贵族威胁时,由于情势危急不得不与当时强大的北魏建立外交关系。当北燕冯弘面临被北魏灭国危险时,求助于长寿王他之所以毅然决定出手援助,其实也和高句丽的国家利益有关联。他帮助北燕就可以获得北燕的土地和军队和人口,这种一劳永逸的做法换作谁都会义不容辞。虽然这种做法破坏了和北魏的关系,但经过审时度势之后长寿王又能通过非战争手段平息这场危机,其实也与国家利益有莫大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程尼娜《长寿王时期高句丽与北魏的关系》

2.黄甲元,赵宏伟《高句丽长寿王高琏传略》

3.耿铁华《集安高句丽碑考释》

4.张碧波《高句丽与渤海论略》

5.李爽《长寿王时期高句丽与北魏的关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8940.html

关系,北魏,国家,统治,时期,王高琏,局面,平壤,迁都,魏国,观点评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关系,北魏,国家,统治,时期,王高琏,局面,平壤,迁都,魏国,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关系,北魏,国家,统治,时期,王高琏,局面,平壤,迁都,魏国,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