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孔子为什么觉得“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他真的讨厌女人吗?

孔子为什么觉得“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他真的讨厌女人吗?

众所周知,孔子作为儒家思想创始人,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提倡“仁政”,其观点深为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历代统治者及读书人所认同,儒家思想也因此成为了历朝历代统治者默认的治国思想,以此也奠定了孔子的“圣人”地位。为此,历朝历代统治者在对全体干部训话时,也往往自责一句:怎么出现这么个事?难道是朕德不配位吗?

而且,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并非仅针对于统治者、精英阶层,对寻常百姓也普遍适用,比如这一句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孔子对女人的态度,就颇耐人寻味。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谚语出自《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完整的句子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如此看来,孔子将女人与小人相提并论,似真的“讨厌女人”。而且孔子给出的讨厌理由便是:过分亲近女人和小人,则会招致他们的越礼,使得他们恣意妄为,而远离他们则会招致他们的怨恨。真可谓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还真难伺候。结合今人之感想,孔子对女人脾气秉性的描述十分到位,那么孔子为什么觉得“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他真的讨厌女人吗?我觉得可能有以下原因:

1,儒家思想定位高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思想承袭于周礼,这在孔子的《论语》中已有表态,“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文乎哉!吾从周。”因此如果说儒家思想乃孔子原创之精髓显然有失偏颇,不过周礼却是在孔子的吸收加工下才成体系化的,尤其是道德思想,如此形成了影响后世千年的儒家思想。

《论语·宪问》说道:“修己以敬”,表明养德在于修己,这也便是我们常言的“修身养性”。那儒家倡导的“修身养性”的目的何为?《礼记·大学》中给出了答案,那便是“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治国,国治而后天下平。”由此可见,儒家倡导的“修己正德”,原本就立意高远,即冲着平天下之目的而去的。

如此而来,孔子所言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肯定也不是面向市井平民、泛泛之辈的底层言论,其起点必定很高、内涵必定丰富。因此此处的“养”肯定不是我们常言的“养育”之狭义。结合孔子的个人倾向,此处的“养”应解读为“修身养性”。

2,修身养性之要求苛刻

既然孔子将儒家思想定位到“平天下”之精妙绝伦之高度,而且稍微结合下生活常识便可知:这个目的实在不是个能轻易达到的小目标,而是一般人都不可能完成的极致目标。为此儒家学者提出了达到此目标的三个步骤:立德、立功、立言。也即先通过“修身”获得了无与伦比的德行,然后再建立不朽的功业,这便是“平天下”,之后再写下言论供后世学习、瞻仰。

那怎样修身才能获得无与伦比的德行呢?《礼记·大学》给出了答案,即“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愤懑,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由此可知,儒家提倡的修身标准是极其苛刻的,就是要摒弃愤怒、恐惧、喜好、忧患等一系列人之常情的个人情绪,相当于将上天赋予人类的感官系统全部使之瘫痪,不受与生俱来的六感之叨扰,做到完全的心无杂念,一门心思聚焦于自己认定的事务上,对外界所有的刺激“心不在焉”,这便是得“修身正心”之真谛矣。这便是我们欣赏的那种“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具有绝世处变不惊之神定力的人。

3,对照儒家“修身正心”之严苛标准,女性确实难以达到

对照儒家提倡的“修身正心”之严苛标准,女性确实难以达到,理由如下:

一方面,“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孜孜不倦追求的高远目标,对照这个目标的可实现人群,显然不可能是给平头百姓提的,这必然是主要提给君主的要求。从这个角度可知:儒家思想还真有些“势力”,因此孔子觉得种菜没有前途便是意料之中。

也正是因为儒家思想迎合的是君主士大夫这类具有治国权限的人群,自然女性便被无情地抛弃,不仅不被纳入“修身正心”的统计对象,反倒成了可能烦扰君主“修身正心”的外界干扰因素。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显然可能干扰君主“修身”、进而追求“平天下”之大业的一切因素都属十恶不赦的“小人”,故而女性因此无辜躺枪。

另一方面,女性由于生理构造特征的不同,其忍耐力确实弱于男性,因此词典里便有“悍妇骂街”一词。女性往往在被骗、吃亏之时便非常不能忍,一定要将心中怒火倾泻出去方才平复心中情绪,这显然不符合儒家提倡的修身自律准则;而且大部分女性人生的追求恐怕局限于当前生活,拿现在来说,比如有好包包,住高档小区,能一直颜值美美的,对于儒家提倡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平天下”估计没什么兴趣。思想家孔子估计也一早窥见了女性的这些天性,故而对女性的“修身正心”能力戴上了有色眼镜。

综上所述,孔子觉得“唯女子与小人难养”,对女人的讨厌情绪真实存在,其原因是因为儒家思想定位高远,追求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平天下”之宏伟目标,具体而言迎合的是君主士大夫阶层,这不仅将女性排除在外,而且还将其划为干扰君主“修身”之不利因素。另外,女性天性在人生目标追求、修身自律方面存在不足,与儒家所提倡的修身自律准则存在差距,故而思想家孔子便对女性带上了有色眼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90339.html

小人,论语,女子,孔子,目标,情绪,君主,女人,儒家,女性,知识科普,小人,孔子,天下,儒家,女性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小人,论语,女子,孔子,目标,情绪,君主,女人,儒家,女性,知识科普,小人,孔子,天下,儒家,女性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小人,论语,女子,孔子,目标,情绪,君主,女人,儒家,女性,知识科普,小人,孔子,天下,儒家,女性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