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盘点那些年,从魏国流失掉的人才

盘点那些年,从魏国流失掉的人才

文 / 子玉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秦国的涅槃重生,一扫六合的席卷之势,都是由人才战略支撑的。

往更远的说,秦穆公能够称霸诸侯,也是来自百里奚、蹇叔、公孙枝等这些外来人员的助力。

就如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所说:

“秦孝公用商鞅变法,移风易俗,国富民强,使秦国彻底实现了逆袭;秦惠文王用张仪的纵横之计,不仅拆散了六国的合纵大计,而且是拔三川,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东据成皋;秦昭王用范雎,以‘远交近攻’为战略,逐步蚕食诸侯,初步建立起了秦国的帝业。”

每个人都在秦国的关键发展阶段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这些人都不是产自于秦国,但是却对秦国的强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作出的成果,至今还在影响着秦国呢。

一语惊醒梦中人,秦王嬴政瞬间清醒,赶紧废除了“逐客令”,并召回了走到半道的那些六国之人。

是的,如果他将函谷关的门向这些六国人关了,那么,他同时也就关闭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可能。

其实这也能理解,亲政后的嬴政,他面对的每一件事都是泰山压顶之势:嫪毐叛乱、吕不韦事件、郑国事件......

件件都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最终,在秦国宗室与外来人员的博弈中,嬴政作出了错误的决策。

所幸,在李斯的提醒下,他能够及时更正。

相反,作为战国初期最厉害的国家,魏国的衰落,却是直接源于人才的流失。

第一个,当然就是吴起。

▲吴起 图源/剧照 侵删

吴起是属于那种将兵和治国都在线的全能人才。虽然他在江湖上的名声不是太好,但魏文侯还是大胆启用了他,因为他听说这人治兵比司马穰苴还要厉害呢。

魏文侯任命吴起为将军,攻秦。吴起一战就拿下了秦国五座城,魏国在此地设立了西河郡。

吴起出任西河郡太守。

同时,吴起对魏国的兵制进行了改革,创建了后来横行天下的魏武卒。

吴起和麾下的这支精锐有多厉害?

与诸侯大战七十六次,全胜六十四次,其余都是平手的局面。他们四面出击,为魏国拓地千里。

顺着这条线下去,魏国只要后边不犯原则性错误,建立帝业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吴起却最终在内斗中被魏武侯踢出了局。在离开西河郡时,吴起哭成了泪人:

“如果君上信任我,让我继续治理西河,那么我保证绝对能够让他称王——

可惜,君上听信了谗言抛弃了我,河西之地不久就要被秦国夺了去,魏国也会从此衰弱。”

吴起有没有吹牛?

还是用事实说话——

吴起去了楚国之后,得到了楚悼亡的重用,在楚国主持变法。变法之后的楚国是“兵震天下,威服诸侯”,不仅平定了南方的百越,还灭掉了陈国和蔡国,一下子就在七雄中拔尖。

而魏武侯放弃吴起的原因也仅仅是因为听信了丞相公叔痤的谗言。

说白了,还是魏武侯的问题。

吴起的出局只是开始,此后,魏国还将流失一大批人才,而这些人才将来都会拿着自己在别国的成果转而力压魏国。

▲商鞅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剧照 侵删

公叔痤在病危时一力向魏惠王推荐自己的属下卫鞅:

“这人有定国之才,希望大王在我死后能够任命他为丞相,举国听之”;

“如果大王不想用他,那就将他杀掉,免得他将来被别国所用”。

而魏惠王对此事的的定位却是:公叔痤老糊涂了,胡言乱语呢。

转身就将卫鞅这人给忘了。

多年后,当商鞅率领秦军一举收复了河西之地并逼得魏国将国都由安邑迁到了大梁之后,魏惠王才终于想起了公叔痤当年的话:

“寡人真恨自己当年没听公叔丞相的话,杀了卫鞅这小子呀。”

晚了。

你看,吴起当年的话果然应验了,河西之地不仅被秦国夺了去,魏国也从此走向了衰弱,被秦国反欺,被齐国吊打。

能怪谁呢,公叔痤给你推荐了卫鞅你好歹见一下了解一下呀。

可能,魏国站在顶峰的位置太久了,魏惠王飘了。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孙膑也是魏国流失的人才之一。

▲孙膑 电影《战国》/剧照 侵删

庞涓将孙膑邀请来了魏国,但不是给他推荐工作,共享荣华,而是找茬将他由一个正常人摧残为残疾人。

这些都是发生在魏王眼皮子底下的事情,孙膑这样的大才难道你也不了解留意一下?

还是和对待卫鞅的态度一样,无所谓。

后来,由孙膑所主导的桂陵、马陵两场战役,魏军的惨败就直接让魏国从强国的位置上跌落下来,从此是一蹶不振。

相信魏王事后一定说过这样的话:

“寡人当初为什么就没将孙膑给留下来呢,都怪庞涓这小子。”

怪你,你要是给孙膑站台,他庞涓能有机会?人家一个齐国的使者都能发现孙膑的才能,你不能?

你看,一个商鞅,一个孙膑,直接就改变了魏国的国运,你说魏国是不是净干了些傻事,给别人做嫁衣。

故事还没完呢。

▲范雎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剧照 侵删

魏国有一个叫范雎的人,有才能,有抱负,但就是没有门路面见魏王。原因是,没有活动经费。所以,只能委身于中大夫须贾的门下做事。

别急,是不是看出了什么问题?

范雎身怀绝技,但想见到魏王并得到魏王的重用还要花一大笔钱上下活动,这说明魏国的人才机制就有问题。

你看秦国,凡是有才能的人你想呆在基层,它还不给你机会呢?

秦国的制度设计会倒逼着人才拔尖,为国家建功立业。

范雎在魏国不仅没有得到重用,差点连命都丢了。

须贾作为魏昭王的使者出使齐国,范雎也是随行者之一。齐襄王由于特欣赏范雎的才华从而赐给了他黄金十斤,还有美酒。

等等,齐襄王都知道范雎是个人才,魏昭王怎么就不知道?

这......

重要的是,须贾根本没有去详细了解真实情况,而是本能地怀疑,是范雎出卖了魏国的机密才得到了齐王的厚礼。

回国之后他就将这事告诉了丞相魏齐。魏齐更绝,直接指示属下毒打范雎,往死里打的那种。

这还不解气,魏齐更是指示人将奄奄一息的范雎扔到了厕所中。

哥,这可是个大才呀,你......

魏齐也是听了须贾的一面之词。

当范雎逃往到秦国成为秦国的丞相之后,不仅魏齐和须贾,整个魏国都要为他们曾经的行为买单。

须贾出使秦国时被范雎当作牲口一样对待,在列国使者面前出尽洋相;魏齐更是被范雎逼得亡命天涯,最终落了个自杀的下场。

而范雎给秦昭王制定的“远交近攻”的对列国的蚕食政策,魏国也绝对是受害者之一。

当时的魏国有多弱势,范雎都敢叫嚣,“马上让魏王将魏齐的脑袋给我送来,不然,本相带兵屠了大梁”。

诸位,范雎可不是秦王,一个丞相就敢说出灭了人家国都的话。

而魏齐还真不敢在魏国呆。

从范雎事件就可以看出来:魏国的人才机制有问题,魏王用的那帮人也都是庸才。

怪不得一直在走下坡路。

说来,这事也奇怪,魏国是一个盛产人才的国家,但那些大才基本没有被发现进而得到重用。这些人无一例外都跑去了别国,助力了别国的强盛。

当笔者翻开《秦始皇本纪》时,一行字映入眼帘:大梁人尉缭来......

尉缭有多厉害,他被秦王任命为了国尉,并给嬴政出了以金钱政策来贿赂六国的权贵,从而破坏六国合纵大计的计策。

说明什么?

尉缭也是一个在魏国志向得不到伸展的人,从而跑去了秦国。可能他也和李斯的心思也一样,觉得秦国强盛,自己可以在秦国发动的灭国大战中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但毕竟他是魏国人,魏王怎么就没发现呢?

(全文完)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

赞”。谢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94.html

公叔痤,卫鞅,孙膑,秦国,吴起,魏惠王,人才,流失,魏国,盘点,观点评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公叔痤,卫鞅,孙膑,秦国,吴起,魏惠王,人才,流失,魏国,盘点,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公叔痤,卫鞅,孙膑,秦国,吴起,魏惠王,人才,流失,魏国,盘点,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