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陈胜的胜利与败亡:70万刑徒变身秦国军团,千古人杰死于车夫之手

陈胜的胜利与败亡:70万刑徒变身秦国军团,千古人杰死于车夫之手

正所谓:大楚兴,陈胜王!

秦汉交际之时,陈胜(陈涉)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人物,陈胜、吴广起兵之后,秦帝国的中原地区,当时可谓是一片大乱。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阴历七月,陈胜当月起兵,当月称王,而且还派出了张耳、陈馀、武臣等人,北上进入赵国旧地进行大肆攻伐,同时还派出老将周文以及副手吴广二人,分兵西进。

一时间,“起义”形势大好,仅仅一个月时间,陈胜派出的大将武臣就在赵地称王了。到了九月,昔日的燕国旧地也拥立武臣派出的韩广为燕王了。不久之后,武臣在内讧中被杀,诸人诸将便拥立旧王室赵歇代替武臣当了赵王。

与此同时,楚地项氏叔侄、刘邦等,也是各自兴兵,攻城略地。

在从前齐国的旧境,宗室田儋(dàn)被立为王;魏国故地,陈胜派出的魏国宗室魏咎也被立为魏王;昔日被秦国击灭的六国,此时也都纷纷复国。

为了攻取大粮仓作为根据地,被陈胜委任为“假王”的吴广,则在西进过程中,率领一队主力包围了荥阳,可惜荥阳城坚高厚,多日都未能攻下……

当时,固守荥阳城的人就是秦帝国丞相李斯的儿子李由,原本李由的官职是三川郡郡守,郡治应该在洛阳,结果大乱一起,具有大局观的他就离开洛阳,去了敖仓。

李由虽说是个文官,但却很有武略,他深知粮仓在战乱时期的重要性,因此就亲自率军到荥阳坚守。

相比起李由,吴广确实是小军官出身,无论智力还是能力都比李由差了很大一截,自然也就没有之前和陈胜在一起时摧枯拉朽的态势了。由此,起义军就被拖在了荥阳城下,动弹不得。

有道是:福兮祸兮!

虽说,陈胜派出的两支西进大部队,吴广的那支被李由牵制在荥阳,不得动弹。但是,另外一支却在老将周文的率领下势如破竹、屡战屡胜。

周文是文人出身,作战经验根本不多,但他曾做过楚国名相春申君黄歇帐下的宾客。当初,项燕举兵的时候,他还曾出任过其手下的高级参谋,为抵抗秦国部队出过一份力,也算得上是文韬武略。

最主要的是,周文的组织和领导能力很强,运气又好。毕竟,吴广在荥阳替他牵制住了很多大据点的秦军,才使得这位年过六旬的花甲老人一路上攻城略地,迅速攻下了颍川等地的秦朝据点城市。

因此,大军得胜之后,如同滚雪球般,投奔周文的人也越来越多,起义军的势头也越来越好。

等周文大军十月底抵达函谷关的时候,其麾下已经集结了数十万的兵力,就连超级豪华的战车也有千乘(辆)之多。要知道,战车在当时是种非常重要的军事武器,因此周文大军可以说是盛况空前!

六国贵族纷纷起兵,陈胜手下的周文大军已经打到了函谷关前,天下大乱到了如此地步,身在都城咸阳的秦二世,竟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这些事情一无所知……

二世皇帝胡亥在赵高、李斯矫诏的情况下被拥立为帝,但此人实际上却没有任何治国理政的才能。

除了物质享受以外,胡亥最主要的精力和注意力并没有放在定国安邦上,而是放在了铲除和他有直接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身上,将这些他认为可能威胁到自己地位的人和亲属,基本上诛杀殆尽。

丞相李斯深知秦始皇晚年时期的法律太过严酷,军役、劳役都过分严苛,百姓们已经苦不堪言。为此,李斯就想抓住始皇帝去世的机会,将国内的政治进行一番改革,顺便也把自己树立成一个大善人的形象。

于是,李斯就在二世皇帝胡亥面前谏言,希望可以为百姓们减免一些赋税,也能借此来平息民怨。

胡亥此人原本就是一个庸才,如果身边没有赵高的话,或许还能将李斯的进谏听进去。

只可惜,赵高却不是这样想的!

自从除掉了公子扶苏和蒙恬兄弟之后,赵高心里深知,如今在朝廷之内自己最大的政敌,莫过于昔日的盟友李斯李丞相了。

因此,赵高就以帝王应该享受生活为名劝说胡亥,让其不要以帝王之尊随意会见群臣,关于外间琐事都由自己和李丞相等人一起处理即可。

听赵高这样说,胡亥自然是高兴不已,于是就安心地在后宫中尽情享乐,至于一切国家大事,也全部委任给了赵高处理。

赵高将胡亥玩弄于鼓掌之内后,又开始逐渐削夺李斯等人外廷的权力。

毕竟,对于宫廷政治,赵高这个大阉人可谓是驾轻就熟,但是对于天下大乱、烽火四起,赵高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为此,赵高也是发昏当死,严禁宫内的人将外面的乱象告知胡亥,但凡谁敢透露消息,必定会被族诛。

当陈胜手下的大将周文率领数十万起义军抵达戏水(今临潼县以东)驻扎的时候,面对着千乘万骑,几十万的起义军叩关叫阵,赵高再也瞒不下去了。

惊惶之余,赵高先是痛谴丞相李斯等人,而后才将起义军抵达戏水扎营的事情通知给了二世皇帝胡亥。

军情如此紧急,内部防守空虚,胡亥确实吓了一大跳,于是赶忙升殿坐朝,召集群臣计议。

此时,任职少府的章邯从群臣中脱颖而出了……

关于“少府”这一官职,实际上在战国时期就有,秦汉一直延续了下来。它是朝廷的“九卿”之一,也算是高级官员,但其主要职责不是军事,而是负责国家的海、地等财政收入的,同时还要监督皇室的手工业制造和支出,用现在的话说,少府就是皇帝的私府官员,是他个人小金库的负责人。

实际上,作为一个国家政治的外围官员,章邯一直对关东流寇有着切身感受,除了他本人素质修养很高以外,秦廷的干吏长时间对秦国的外围政治,确实也观察得特别仔细。

并且,由于章邯直接负责宫廷里很多经济方面的工作,所以对秦帝国税收收入急剧减少的情况,就显得非常警觉。因此,他也是感同身受,对于国内的政治乱局一直都保有清醒的思考。

眼见危机已至,迫在眉睫,章邯在朝臣中就出了班,果断说出了自己的判断和建议:“如今这么多贼寇已经到了戏水,人多势众,即使我们马上征发咸阳周围郡县的武装来支援首都,可能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

二世皇帝和赵高、李斯听后,问道:“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章邯继续说道:“近在骊山有多达70万做苦役的刑徒,正在那里给始皇帝修建陵墓,请陛下马上赦免这些人,然后发放武器给他们,肯定能收得成效。”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都会产生一个疑问:那些在骊山服苦役的刑徒和犯人虽说有70万之多,但他们会打仗吗?

大家不要忘了,这些苦刑犯可不是商朝和周朝打仗时,“牧野大战”中的那些商朝奴隶,在秦朝骊山陵墓的70万犯人中,有不少人都是之前秦帝国的职业军人,特别是之前因为扶苏和蒙恬兄弟事件,被牵扯进去的无数中高级军官,更是多达数万人。这些人一旦被赦免,他们的战斗力和军事领导能力,绝对是不在话下的,肯定比周文率领的那些以流民为主的杂牌军要强得多。

因此,在朝廷的廷对之时,章邯话虽不多,但却句句击中要害,抢尽风头!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对于如此重大的问题,史书上却不见赵高和李斯等人有任何的真知灼见,估计此二人当时只能顺水推舟,将保卫国都的大事全权交与这位崭露头角的少府去处理了。

但是,我们基本可以肯定,李斯实际上也属于章邯的后台,因为他毕竟是秦帝国文官系统的一把手。

当时,秦帝国最能打仗的蒙恬兄弟已经被杀,秦国已经没有军事领袖了,而李斯处理国家政事的经验又特别丰富,只可惜他是文官出身,军事战略不是他的长处。

至于赵高,他是一个高级的内廷官员,对于宫廷里的权术阴谋、官职安排绝对是个行家,但对抗敌作战确实是毫无经验。

因此,二世皇帝胡亥只能完全听从章邯的建议大赦天下,以章邯为军队统帅,命令其携带自己的诏书赶到骊山,赦免70万囚徒,并即刻编成作战军团赶赴函谷关、戏水等前线地区。

虽说任职“少府”,属于宫廷事务大臣,但章邯对于始皇帝在骊山的陵园工程却很熟悉,而对于骊山刑徒们的心态和战斗力则更加熟悉。

于是,在接受了二世皇帝胡亥的诏书之后,章邯立刻就令行禁止,对骊山刑徒进行改编,大开府库,将秦军传统的黑色战服分发给刑徒们,并迅速带领这支大军抵达前线。

章邯是个坚忍顽强、深谋远虑的人,他不仅对刑徒们的心态和作战能力非常了解,而且对即将到来的大战也是胸有成竹。

此时,屡战屡胜的周文大军是志骄气傲,一看咸阳城内忽然出来了这么多训练有素、号带飘摇、武器精良且斗志旺盛的军队,可谓是旌旗猎猎、黑色一片,老将周文也着实被吓了一跳。

魂飞色变之际,双方刚一交战,周文手下数十万流民组成的“杂牌军”部队,很快就招架不住了,可以说是不堪一击,被章邯率领的骊山刑徒组成的秦国军队一举击破。

章邯用兵老成持重,凭借着文人的缜密和多年干吏的经验,他深知大胜之后如果自己轻举妄动,马上驱使骊山刑徒出关斥追穷寇的话,很可能会和退到曹阳的起义军决战。毕竟,这些穷寇如果被逼急了,说不定会拼死反扑,到那时谁胜谁负就不一定了。

于是,在收复函谷关之后,章邯就立刻命令停止进军,并且下令秦军采取守势,在争取宝贵作战时间的同时,火速动员和调动各地秦军,源源不断地开赴咸阳附近来协防,而且就全面镇压各地的叛乱做出了统一部署。

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其国策实际上是虚内实外,秦帝国的军事部署重心,其实是移向南北两大边疆地区的,除了三十万大军屯驻北边边境防御匈奴之外,还有五十万军民屯驻岭南。为此,造成了一种关东空虚,外重内轻的局面。

因为,秦始皇万万没有想到,在自己帝国的腹心地带会发生叛乱,而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一呼,却引得四处乱起,昔日被灭的六国,割据乱局又忽然重新出现了。

审时度势,章邯深知秦帝国对内对外的军事部署一定要推倒重来,因此果断出击,一切都在自己的计划之内,秦军在曹阳大败周文义军,而后更是乘胜追击,指挥秦帝国的正规军在渑池进击,与周文军队激战了十多日。

最终,秦军全面击败了几十万周文率领的“张楚”大军。

见败局已定、不可收拾,老将周文也绝望了,怕被秦军俘获受辱,他就挥刀自杀了。

得知章邯胜利的消息之后,二世皇帝胡亥大喜过望,即刻派出秦朝的长史司马欣和董翳二人,率领生力军到前线协助章邯,准备集全力击灭陈胜、吴广。

击溃了周文的数十万起义军后,章邯便指挥军队乘胜向东,直杀三川郡的郡治洛阳,进而奔赴被吴广围攻了四个多月的荥阳仓城。

荥阳不仅是秦帝国的一个巨大粮仓,也是控制三川东海大道的重要军事据点,是大秦帝国经营关东地区的作战要地。只要荥阳不失,三川安定,秦帝国的关中本土才能够高枕无忧。并且,将荥阳掌握在自己人手中,也就扼住了进出关中的门户!

章邯率领秦朝大军过了成皋之后,并没有直接向荥阳发动攻势,而是绕开荥阳不攻,直接奔向了荥阳北部的敖仓(今河南荥阳西北部),准备从吴广的手中先将敖仓这个大粮仓夺过来,从根本上断绝吴广军队的食物来源。

众所周知,古代人打仗就是打补给、打粮食,只要没了粮食,无论是正规军还是杂牌军,无论军事力量有多大,都没有用。

几个月来,荥阳城一直都由当朝丞相李斯的儿子李由率军坚守,到了章邯前来救援的时候,李由实际上基本已经顶不住了。

此时,虎视眈眈、旦夕克城的吴广忽然之间腹背受敌,面对着章邯大军节节逼近,一时间可谓是外患来临、继以内忧。

那么,吴广又面临着什么样的内忧呢?

原本在起义部队中,吴广是真正能和陈胜比肩的人物,毕竟是他们二人一同发起的起义,所以他也被陈胜委任为“假王”。

陈胜派吴广督促诸将,率领大军围攻荥阳,但吴广此人虽说是个起义领袖,实际上却是志大才疏,他在大泽乡帮助陈胜装神弄鬼没问题,可真正让他率领大军去攻克一座大的城池,其军事才能确实不行!

正因为吴广是个军事庸才,才使得如此大的一路起义军久攻荥阳不下。

士气低落之际,周文友军败亡,如今又来了章邯这样一个战神,吴广就显得神慌意乱了,其部下的那些将帅们也逐渐对他这个统帅的应变能力,一度感到非常非常的怀疑。

吴广手下的将军们迫于形势,在情急之下就开始串联,特别是田臧,他觉得一定要临时换帅,军队才能避免覆亡的命运。

于是,在田臧和几位军将商议之后,他们就诈称“陈胜密令”,而后忽然冲入帐内,一下子就把吴广解决掉了。在此之后,田臧等人将吴广的头颅砍了下来,装进盒子送到了陈胜那里。

看着吴广的首级,陈胜喜忧参半……

喜的是,真正能和自己平起平坐,日后唯一能威胁到自己地位的“假王”吴广被干掉了!

忧的是,荥阳附近的军队领导权,如今全落在了田臧一伙人手中。

虽说,田臧现在表面上还接受自己的命令,但没有自己的命令,他不是一样敢将吴广给杀了吗?可见,此人也不是什么好人。

但是,时势如此,好人坏人也顾不上了。

于是,陈胜只得公开承认现状,说确实是自己下的命令,让田臧等人杀了吴广,之后便委任田臧为令尹(旧楚国时的令尹就是指丞相),并命令其全权统领围攻荥阳的前线军队。

得到了陈胜的正式任命之后,田臧也很想干出一番新景象,以此来证明自己比吴广的指挥能力要强得多。

于是,田臧就委派部将李归带领少量军队包围荥阳城,自己则亲率一军主力开赴敖仓方向,想要对章邯大军展开迎头痛击。

实际上,田臧的战略意图是很明了的,也是很正确的,比吴广确实强得多!

只可惜,此人太过自不量力,低估了对手章邯的军事指挥才能,以及秦帝国生力军的战斗力。

“敖仓大战”对于双方来说,都属于有准备之战,且两边的作战人数也基本持平,但真正交手之后,田臧的义军部队就差远了,可谓是一败涂地,秦军阵斩田臧。

而后,章邯乘胜而进,率军在荥阳城下击溃李归。

至此,秦帝国的荥阳之围,一下子就被章邯全部解除了。

现如今,东方防线得以保全,吴广义军完全溃灭了,得势不饶人的章邯稍事休息之后,就指挥秦朝大军对陈胜的“张楚”政权,转入了全面的战略进攻。

在很短的时间内,秦国大军就将义军打得是节节败退,南下攻克颍川郡。在命令帝国郏县方面军继续南下的同时,章邯本人也统领秦军主力东向逼近陈郡,准备对陈胜张楚政权的“首都”陈县(今河南淮阳),展开最后的攻击。

一路上,秦军所向披靡,击杀了陈胜派出的大将房君蔡,最终兵临陈县城下。

眼看秦国军队已经逼近了自己的大本营,陈胜在深宫中也待不住了,只能出来面对残酷而黑色的命运了……

因此,陈胜硬着头皮,不得已以王爷之尊亲自乘车,出城监军。

此时,陈胜在自己的“都城”附近,能拿出来和秦军拼命的本钱少之又少,只剩下一位名叫张贺的军将,及其所率领的流民组成的杂牌军。

张贺此人虽说看起来兵弱将少,但也懂得排兵布阵,因此还专门安排了一帮兵士,在西门外准备迎击来势汹汹的章邯大军。

说实话,此场战役实际上就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役,还没打多久,起义军就被秦军的正规军打得大败,而张贺本人也在阵中战死。

直到此刻,陈胜在都城的防线实际上已经全然洞开了,眼见自己成了光杆司令,河南地界肯定是待不下去了,他就秉持着“好汉不吃眼前亏”的宗旨,撒丫子就跑,率领着零星残余的守卫部队向东南方向狂逃,准备向汝阴(今安徽阜阳)方向撤退。

正所谓:穷寇必追。章邯派遣军队乘胜得势,继续追击陈胜,一路追打。

当陈胜逃到了今天的安徽蒙城县西北一带的时候,在其身边保卫的人基本上已经全没了,唯独剩下了一个车夫,名叫庄贾。

经过一路狂逃,车夫庄贾思来想去,不禁起了贼心……

别说,庄贾此人还真是那种人蔫儿心狠,手脚利索的主儿,不多言不多语,也不和陈胜搭腔,忽然之间,他扔下马鞭扭头一刀,就将这位起义的大英雄陈胜结果了。

之后,庄贾就拿着这位千古人杰的头颅,向秦军投降了。

由此可见,在真实的历史中,大英雄、大人物的结局,有时也非常的突然,甚至还很不堪……

自起事称王,到被自己的车夫摘了脑袋,陈胜的王爷生涯仅有短短的六个月,最终是以失败告终的。

但是,如果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话,陈胜这位豪杰,称得上是虽败犹荣,也真算得上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真真正正的一位大英雄、大豪杰!

因此,在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就专门写了《陈涉世家》。

要知道,按《史记》的体例,“世家”是给王侯作的传记。按理说,陈胜起事六个月就死了,而且他也不是真正的王侯,但司马迁就是对他特别的崇拜,因此就将其列入了“世家”。

因为,在司马迁看来:秦末暴政之时,正是由于陈胜的首先发难,才使得豪杰并起,风起云蒸,最终灭亡了赫赫暴秦统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9466.html

吴广,赵高,周文,陈胜,秦国,千古,军团,李斯,荥阳,人杰,故事传记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吴广,赵高,周文,陈胜,秦国,千古,军团,李斯,荥阳,人杰,故事传记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吴广,赵高,周文,陈胜,秦国,千古,军团,李斯,荥阳,人杰,故事传记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