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鱼之大一锅炖不下,从孔子杀鱼事件看古人的鬼神观念

鱼之大一锅炖不下,从孔子杀鱼事件看古人的鬼神观念

《搜神记》是我国第一部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内容十分丰富,有谶纬神学、有神仙变幻,有精灵物怪,有妖祥卜梦,还有人神、人鬼的交通恋爱等故事。

干宝可是个妥妥的恶神童,仕途一路发展下来都非常顺利,后来妥妥的成为了皇帝人命的编修史书的官员,在古代编修史书可是件大事,能够编修史书的人,那地位可想而知。

董狐就是文天祥《正气歌》里那位大力称颂的耿直的史学家“在晋董狐笔”,这可是公认的秉笔直书的典范,当年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写下了“赵盾弑其君”这样的如实陈述。

虽然是“鬼之董狐”,但毕竟时隔一千多年我们看这里面的故事,依然觉着这都是荒诞不经的,可能也就当做是一个鬼故事一笑而过了,但古代这些所谓的鬼故事却能够真实的反应当时人们的想法,正所谓故事可能是假的,但感情绝对是真的正是这个道理。

我们今天任然可以通过《搜神记》准确的看出古代人对于鬼狐神仙的看法,并且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当时社会文化的大背景。

(1)名人的一贯烦恼

自古以来做名人都有很多烦恼,但有一个烦恼似乎是共通的,那就是总有人冒充你的名义说什么话编排是那么故事,余秋雨火的时候网上到处都是他的语录,马云的名言那更是满天飞,很多都难辨真假,鲁迅更是被网友玩坏了,甚至现在出现了肯定的回答“这话我真的说过”。

身为圣人的孔子那就更是有这样的烦恼,不但庄子经常给孔子编排各种事情,后世的人们往往也借着孔子阐发自己的思想,搜神记里同样也有这么一个小故事:

孔子厄于陈,弦歌于馆,中夜,有一人长九尺余,着皁衣,高冠,大咤,声动左右。子贡进问“何人耶?”便提子贡而挟之。子路引出与战于庭,有顷,未胜,孔子察之,见其甲车间时时开如掌,孔子曰:“何不探其甲车,引而奋登?”子路引之,没手仆于地。

这故事有点像武侠小说里的一场偷袭战,孔子带着弟子们周游江湖,有一天晚上在陈国这个地方突然遭到了一个高大的黑衣人的袭击,突然擒住了子贡做威胁,这个时候孔子门下武力值最高的子路出手与这个黑衣人搏斗。

眼看着子路也打不过这个黑衣人,还是掌门人孔子厉害,一下子看出来这个人的命门,那就是在下颌,于是子路抓住对方的下颌猛的一提,这个黑衣人立马就被制服了,看到这里完全就是一个精彩的武侠故事,但精彩的事情还在后面。

没想到这个高大的黑衣人被打败之后,露处原形居然是一条大鱼变得,就说这条大鱼成了精,并且孔子认出来这是一条鯷鱼,下面孔子的一番话最能反映出当时的人们对这类精怪的态度:

吾闻物老。则群精依之。因衰而至此......物老则为怪,杀之则已,夫何患焉。或者天之未丧斯文,以是系予之命乎!不然,何为至于斯也。”弦歌不辍。子路烹之,其味滋。病者兴,明日,遂行。

孔子说什么东西年头久了就会成精了,人的气势一旦弱了,他就会找上门来,对于他们不要怕,弄死就行了,正好这是一个大鱼怪,正在个肚子的孔子师徒们钝了一大锅美美的鱼汤,做饭这活当然夫子是不会亲自动手的。

子路做了味道鲜美的鱼汤,大家趁热喝了之后,重新换发了精神,又重新遨游与江湖去了,这个故事虽说是假托与孔子,但很能反应出当时人们务实的态度,什么精什么怪,我通通不怕,你敢来攻击我,我就敢弄死你,这才是当时人们最真实的想法。

(2)气运很重要

古人非常讲究气运的重要性,一个人或者组织气势盛的时候,可谓是所向披靡,衰败的时候那简直喝口凉水都塞牙,上面孔子炖鱼的故事提了一句,说人的气势弱的时候,就会有妖怪找上门来,那么如果一个大妖气势弱了,又会怎么样呢,下面这个度朔君的故事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东汉末,袁绍在冀州(今河北冀县)时,有神出于河东,号度朔君,百姓为立庙,庙设主簿。陈留蔡庸为清河太守,过庙而谒,度朔君为召其亡子之魂。曹操讨袁谭,使人从庙换千匹绢,神不与。曹操遣张合毁庙。未至二里,云雾绕张车,不知庙处。神语庙主簿:“曹公气盛,宜避之。

东汉末年在袁绍的地盘上有一位大神,自称度朔君其神通广大,百姓为之立庙,有一次清河太守特意来求这位神灵,度朔君为他召了其子的魂魄。

这么一个大神偏偏在袁绍的地盘上,于是曹操攻打袁绍的时候向这个神灵换点布匹,结果度朔君不答应于是双方就发生了冲突,曹操派大将张合拆庙,虽说这个度朔君果然是神通广大,弄来云雾遮蔽天空,还笼罩着张合的车队,让这个大将军在“战场”上迷失了方向。

但最终度朔君还是说了一句话,曹操这个时候的气势太盛,我还是躲一躲吧,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正是气运旺盛的时候,这个时候就算是有大神通的度朔君也只能避其锋芒了。

但这个时候的度朔君也还不错,起码能够保全自己,于是在胡人的酷寒之地多了三年,实在是有点受不了,于是请求曹操能不能重新修个庙,让自己回来,曹操没说什么,可能还是有点忌惮度朔君的实力吧,果然就在城北修了一个小楼让度朔君居住,接下来的故事就充分说明了曹操枭雄的本色了。

数日,曹公猎得一物,大如麂,色自如雪。夜闻北楼上哭日:“小儿出行不还。”曹公遂将数百犬绕楼下。犬突入,有物大如驴,自投楼下,犬杀之,神乃绝。

曹操给度朔君修了小楼居住,没想到有一天打猎打到一只白色的麂,晚上听到小楼上有哭声,说我的儿子出去怎么还没有回来,曹操知道度朔君气数将尽,于是派了数百只够围攻小楼,最后度朔君被狗咬死,从此这个地方的神灵就此绝迹。

这个故事里说了一个古人认为很重要但却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那就是“气势”,气势盛的时候所向披靡,气势衰的时候,就算你是神灵也不行,度朔君打不过气势正盛的曹操于是逃走了,回来之后曹操趁着度朔君伤心,知道他气势不行了,于是就彻底消灭了这个神灵。

这事虽然是假托曹操,但安在曹操身上很合适,很能反应出曹操本人的气质,同时也很能反应当时人们对于神灵的态度和对于气势的看重,气势是否旺盛是判断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3)见识不凡的干宝

搜神记里充满了这样的故事,各种动物成精,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但是在干宝笔下,这些最终都没有超出人的认识范畴,甚至是有一种人定胜天的感觉,那些所谓的妖怪只要人不怕他们,敢于和他们斗,一切都不在话下。

李寄斩蛇也是很有名的故事,一个小女孩都有勇气斩杀蛇妖,这样的故事记载在《搜神记》里,完全感觉这分明就不是讲鬼神的小说,而是完全就是在讲人的小说。

很多人初看《搜神记》以为他很迷信,其实干宝作为一流的学者,虽然认识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干宝对于历史对于人生的见识,其实比大多人都强,他始终坚守了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

干宝在《搜神记》序言里的话很能说明干宝作为一流学者的一流态度:

虽考先志于载籍,收遗逸于当时,盖非一耳一目之所亲闻睹也,又安敢谓无失实者哉。从此观之,闻见之难,由来尚矣。然而国家不废注记之官,学士不绝诵览之业,岂不以其所失者小,所存者大乎。若使采访近世之事,苟有虚错,愿与先贤前儒,分其讥谤。

干宝对于史学的记载很清楚的认识到,就算是正统的二十四史,里面的记载也都不可能完全是真实的,记录历史本来就是一件难事,甚至是忠实的记录客观发生的一切,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于是有的人从此可能就陷入了彻底的怀疑精神,否定一切的历史,成了一个怀疑论者和历史虚入主义者,要么有些人就干脆倒向了宗教,过着一种完全没有怀疑的精神。

但干宝认为这两种思想都不行,史学有着明确的价值,哪怕他记载的事情不是百分之百准确,但是国家之所以重视这件事,就是要最大基本的事实要弄清楚,基本的原则不能错,让人们有一个明确的信仰,至于某些细节照顾不到位的,或者明显有问题的,那就需要后来的读书人认真分辨了。

干宝的这种见识,比现在大多数人都强,现在很多人听到一个什么所谓的历史真相,就全盘要否定某人或者某事,这就是完全没有大局观的表现,我们现在知道的史实基本上都是准确的,至于说里面特点细微的差别,甚至是某人的口述记录什么的,对于这些细微的差别是不影响我们对大势的判断的。

决不能因为所谓的真实细节,而忽略的整个时代的大背景和事情的基本面,这一点干宝做的很不错,不但认识很到位,而且《搜神记》也很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特色和以人为本的这么一种思想,看似荒诞的鬼狐精怪,背后却是最真实的人间百态。

小结:《搜神记》的故事反应了古人对鬼怪的基本认识,那就是不怕他,必要的时候弄个鬼狐精怪也是很容易的,一本讲怪异的书,其实反应的却是人们最朴素的思想,这也是大家对搜神记的最大误解,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当时人们是如何思考问题和处理怪异的,可以读一读《搜神记》,对于你理解古人的真实想法很有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95809.html

鬼神,事件,子路,孔子,曹操,故事,人们,朔君,古人,时候,八卦爆料,干宝,子路,孔子,曹操,搜神记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鬼神,事件,子路,孔子,曹操,故事,人们,朔君,古人,时候,八卦爆料,干宝,子路,孔子,曹操,搜神记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鬼神,事件,子路,孔子,曹操,故事,人们,朔君,古人,时候,八卦爆料,干宝,子路,孔子,曹操,搜神记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