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战国史谈-合纵与连横,战国时期的特殊外交

战国史谈-合纵与连横,战国时期的特殊外交

当今世界,全球一体化,各个国家之间需要沟通和交流。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就需要打开国门,分清敌友。

一方面,我们需要交换,才能强大,另一方面,我们需要盟友,才能保持安稳。

在战国时期,更是如此。战国时期,在中华大地上分布着大大小小,一百多个诸侯国。

一百多个国家,尔虞我诈。我强过你,我就想要攻打并且吞并你。我比不过你,我就需要搬救兵,和别人一起来抵抗你。

在这样一个,明争暗斗的时代,没有点外交,就只会成为别人的垫脚石。合纵与连横,横空出世,应运而生。

战国的形成

历史上将周划分为西周与东周,西周还是一个统一的王朝,而到了东周就变得四分五裂。提到西周的衰落,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周幽王。

这个亡国之君之所以被大家记住,不是因为他软弱无能,没有才华,而是因为他沉迷美色,戏耍诸侯。

周幽王在偶然间寻得一美人,名唤褒姒。这个褒姒美若天仙,但就是有一点不好,不爱笑,属于冷美人类型。

美人不笑,始终可惜。于是周幽王便想方设法逗褒姒开心。在他使出浑身解数都不能成功时,偶然一次点燃烽火,逗笑了褒姒。

为求美人一笑,于是周幽王一次又一次点燃烽火。但点燃烽火,并非儿戏,是召集诸侯保护周天子的重要方式。

周幽王多次无事点燃烽火,就是在戏耍诸侯,时间久了,就没有诸侯放在心上。所以到了周幽王真的被攻打时,周幽王再点燃烽火,却没有人前来救驾了。

西周终结,东周到来。东周是一个混乱时期,历史上将春秋和战国统称为东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都在争霸,想要成为唯一的霸主。

但是春秋和战国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春秋时期有四个强国。而战国是七雄,七个大国。数字变多,就是春秋到战国的标志。三个小国把一个强国给分了,这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

春秋晚期,强大的晋国逐渐衰弱,政权被六大家族把控,他们通过不断的兼并,最终剩下来三个家族,分别是韩、赵、魏。

政权划分完毕,但终究是不够名正言顺,他们需要被承认、被认可,需要对外以独立国家的形式存在。

于是他们找到了当时早已没有什么地位的周天子,逼迫他承认了他们三个政权的存在。三家分晋,战国形成。

合纵的出现

所谓的合纵,其实就是一种抱团取暖的行为,联合弱小对抗强大。“合”即为联合,而“纵”,就是纵向,竖着排列即为纵向。秦国一直就实力非凡,春秋时期,秦国就在四大强国之列。

到了战国时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其他国家皆弱于秦国,于是就想要一起啃下秦国这块硬骨头,能与秦国对抗。

这些国家在地图上的分布,大致是南北走向,南北分布即为纵向分布,因此就有了合纵一说。

首次提出合纵想法的,是一个魏国人,名为公孙衍。之所以提出合纵,与公孙衍的个人仕途的变化息息相关。

公孙衍

出生于魏国的公孙衍最初也是效力于魏国的,但后来看到秦国的强大,在效力于强者的心理的驱动下,他就跑到秦国参军。

战国时期,实行军功制,若想升官发财,必须能够立下战功。因此在秦国屡次立功的公孙衍,渐渐地就被提拔成了将军。

公孙将军上任后,为秦国忧思,为表忠心,在战略上他选择去攻打了实力较弱但同时是自己的故土魏国。

情况也正如公孙衍预料的一般,魏国兵力衰弱,实力远不及秦国,不久就败下阵来。为了生存,魏国只能低下头颅,选择割地示好,求秦国高抬贵手,放自己一马。

其实若想要吞并其他国家,就不能抱有仁慈之心,不能被眼前的小恩小惠所打动,趁其虚弱,一口气完成吞并。

公孙衍剧照

魏国的君主也是想到了这一层面,他们也知道割地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所以就另辟蹊径,派人贿赂了公孙衍。由于公孙衍在攻打魏国时屡次立功,因此受到秦惠王的重用。

被重金诱惑的公孙衍最终被一己私利蒙蔽了双眼,他劝秦惠王放过魏国,转去攻打其他国家。

秦惠王很信任公孙衍,本来计划是可以奏效的。但是有一个人的到来坏了公孙衍的好事,这个人就是张仪。

他让头脑昏花的秦惠公清醒了过来,于是秦惠公放弃了公孙衍,公孙衍只能灰溜溜地离开了秦国。

按道理来讲,公孙衍的仕途到此就应该结束了,但是魏惠王听闻公孙衍离开秦国一事,马上把公孙衍请了回来,希望靠公孙衍能改变自己一击就倒的现状。

公孙衍自然是欣然前往,但在其位谋其政,想要拯救魏国,除了找其他国家合作,别无他法。至此,合纵,初具形态。

合纵的必要性

不合纵,就灭亡。合还有一线生机,不合则会马上谢幕。在战国时期,合纵主要就是为了抵抗强国。

其实大多数合纵的主要目的就是削弱秦国的势力。到了战国后期,已经没有哪个国家的实力可以和秦国媲美了。

其实秦国的强大并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间实现的,而是在无数个日日夜夜中不断地积累起来的。众所周知,国家的兴盛与统治者密不可分。明君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秦国之所以能在春秋和战国都占据大国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要感谢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

他们励精图治,慧眼识珠,胆大过人,为秦国打下了一座江山。秦国当时有六国中最完备也最严苛的法令制度,并且他们严格遵守,在执行上从不手下留情。

现在看来会觉得秦国当时的手段会过于残忍,但是我们将其放在战国时代,心狠手辣反而为秦国培养出一个听话且强劲的军队。

战国之所以为战国,就是需要不断地征战沙场,抢夺地盘。

除此之外,秦国还很重视人才的任用。我们都知道人才的重要性,如果都是没有能耐的人在指点江山,那江山很快就会变成一片废墟。

我们所熟知的张仪、李斯、商鞅、白起等,他们都在秦国被重用。正是在他们的辅佐下,秦国走上了国富兵强的道路,一点一点累积了优势。

除了人和,秦国也可怕的占据了天时地利。

秦国位于最西面,远离其他六国,在平定西戎之后,在地理位置上秦国就没有了任何的忧虑,这样的位置进可攻退可守,为秦国的强大提供了保障。

在这样强大的秦国面前,想要始终保持自身的独立,不被吞并,是很难的。难,也要勇往直前,难,也不能退缩。必须要在大象腿上削下一块肉来。因此,合纵的必要性就出现了。

连横的存在

最开始合纵与连横并没有划分得十分清晰。但到了后期,连横就逐渐变得与合纵截然不同了。

大多数的合纵都是用来对抗秦国的,但秦国也并非一个愣头青,就单纯的真刀真枪的征服各个国家,他们聪明的采用了一个策略,那就是连横。

秦国的地理位置在最西边,需要联合的国家皆在东侧,东西走向即为横向,因此有了连横一说。

经历了商鞅变法的秦国实现了彻底的社会变革,一跃成为了六国之中最为厉害的存在。强者就是要称霸天下的,因此秦王就动了消灭六国的心思。

但是毕竟有六个国家,消灭之事需要逐个击破。一口气吃不成一个胖子,想要实现霸业,还需动动脑子,强硬地直接对全部六国宣战是不可能的。

推进要稳定且缓慢,战线要由西逐渐向东,消灭六国之势需要稳扎稳打,连横被提上了台面。

远交近攻才是王道。只有联合远处暂时无力攻打的国家,才能一心一意攻打近处,解决战斗。对于连横战略能够成功存在,很多人是非常不解的。

看见强国攻打弱国,作为弱国自身真的不会害怕吗?拧成一股绳奋力反抗不应该才是正确的道路吗?

面对强者,大多数人都是畏惧的,如果这个瑟瑟发抖的人正是一国的君主,那妥协和退让就不难想象了。

加上人都会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灭国之灾不到落到头上的一刻,都不愿相信,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秦国最终连横成功,实现了统一六国的盛况。

合纵也好,连横也罢,都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一种外交手段。但是这样的外交,往往带着明显的军事目的。

在战国时期,真刀真枪才是硬道理,每个国家的最终目的都是希望能够一统天下。合纵与连横,是外交手段,更是一种获胜的策略。

在这样的策略下,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合纵与连横让整个战国的状况捉摸不定,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外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97064.html

烽火,诸侯国,国家,合纵,秦国,战国,春秋,连横,周幽王,国史,故事传记,秦国,战国,公孙衍,魏国,周幽王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烽火,诸侯国,国家,合纵,秦国,战国,春秋,连横,周幽王,国史,故事传记,秦国,战国,公孙衍,魏国,周幽王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烽火,诸侯国,国家,合纵,秦国,战国,春秋,连横,周幽王,国史,故事传记,秦国,战国,公孙衍,魏国,周幽王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