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财经科技 >“译文纪实”系列新书:“手机依赖症”如何毁掉日本年轻人?

“译文纪实”系列新书:“手机依赖症”如何毁掉日本年轻人?

人们可能知道手机屏幕蓝光对眼睛有害,但可能没有想到的是,对手机依赖的危险更大于蓝光,为了填满业余时间而开始玩游戏,但最后可能本末倒置,反被占去工作和私生活的时间。近日,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文纪实”系列推出新书《手机废人》,聚焦日本“低头族”,作者采访了对手机产生成瘾依赖的诸多案例,年龄段覆盖从幼儿到老年群体。

作者石川结贵是一名记者,关注家庭和教育问题、年轻人的互联网使用问题、儿童虐待以及其他主题,作品包括《手机废人》(文艺春秋)、《居所不明儿童》(筑摩书房)、《孩子们的无缘社会》(中央公论新社)、《孩子与手机——不为人知的儿童现状》(花传社)等。

随着智能手机应用的普及,手机已经成为今天每个人不可或缺之物,它给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不为人知的弊端。在日本,由于“手机废人”引发的问题日渐凸显,比如,很多年轻母亲在育儿阶段为图省事,过早让孩子接触手机游戏,不少母亲自己也是重度手机使用者,沉迷于各种APP而无暇顾及孩子需求,孩子在最需要情感培养的阶段却无法与活生生的人产生足够互动,造成其成长后的个性冷漠的缺陷;进入校园后,不少孩子为了融入同学间以聊天软件和SNS组建起的社交圈而费神,而正是这一社交圈决定了校园内隐秘划分不同群体等级的差异;进入养老院后,还会有老人因为沉迷麻将之类的手机游戏不可自拔,甚至有陷入网络诈骗的危险……

文明的工具像一把双刃剑,被手机无孔不入渗透的生活背后,是个体失去对自己人生掌控权,陷入异化而不自知,这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每个人需要警惕的。《手机废人》一书警示读者重新思考自己与智能手机的互动方式,避免成为一个“手机废人”。

【新书试读】

Media-active公司开发的“小鬼来电”非常受欢迎。每当孩子不听话时,你只需要打开App,“小鬼”就会打来电话,替你管教孩子。

铃声响起,按下接听键,事先设定好的小鬼、魔女或者妖怪就会跳出来。小鬼往往长着凶残可怖的脸,声音粗哑,语气严厉。很久之前,人们在教训小孩子时常说“你要是不听话,小鬼就跑出来了哦”。而现在,人们通过手机将“传说”变成了“现实”。

这个App反响极佳,网友口口相传,系列产品的累计下载量超过1000万次。一些母亲在育儿交流网站上表示“我家孩子立马不哭了,效果太棒!”“孩子闹人的时候最好用的App”,甚至还上传了使用时的照片。

有这样一段视频。一位母亲正在和3岁左右的孩子一起吃饭。小孩子坐在专用的儿童椅里,手里握着小叉子。餐桌上放着大概是母亲做的意大利面,面里有洋葱、胡萝卜和青椒等蔬菜。小孩子似乎不喜欢蔬菜,咿咿呀呀地说着:“讨厌胡萝卜,不要青椒。”

就在这时,母亲打开了App,面容可憎的鬼一下子占据整个屏幕,厉声道:“喂!是谁不听话了!快吃!”面对冲击力十足的画面,小孩子顿时睁大了眼睛,下一秒“哇”地大哭起来。但即便如此,他还是一面瑟瑟发抖,一面大口吃起了蔬菜,很快就将意大利面吃完了。

孩子茫然地坐在空盘对面,母亲颇为满意地说:“哎呀,全都吃完了。真棒!”

这个App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很难一言蔽之。有使用者在评论中谨慎地表示,“鬼太可怕了,可能会给小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大家用的时候要注意”,也

有批判的声音:“做到这一步真的不是虐待吗?”

但事实上,以“小鬼来电”为代表的App正日益活跃在人们的视野里。这些App并非一味训斥,有的更侧重鼓励。比如小孩子自己穿好了衣服,手机画面上就会出现可爱的卡通形象,拍着手说:“自己换好衣服了呀,真厉害!”

见面招呼、刷牙、换衣服、懂礼貌、收拾玩具和图画书、不挑食、体态优雅、和小朋友相处愉快……孩子的成长伴随着方方面面的教育,对母亲们来说,无疑是极大的考验。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需求十分迫切,“小鬼来电”类的App才会有市场。不只是母亲,父亲、祖父母们大概也会成为潜在用户。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App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有针对的“帮助”。比如前文提到的政府主推的电子版母子手册、母子健康App,试运行的人工智能自动回复系统等。

App不仅可以记录孩子成长,为父母提供咨询服务,还有很多其他功能。比如催眠类App可以在婴幼儿睡觉时播放有助睡眠的音乐或者影像。如今,母亲无需在孩子耳边轻轻吟唱摇篮曲,只需打开手机,就能听到舒缓的音乐。“厕所教学”可以教会孩子们如何上厕所,不再使用尿不湿。App里的卡通形象会又唱又跳,引导孩子去厕所。

手机一步步成了“替身”,父母的压力、负担也随之减少。“帮助父母”“让父母的生活变得轻松”……人们在宣传这类产品时不断强调这些优点,该类App的市场也愈发景气。

智能手机不仅可以用于查资料、帮助父母教育孩子,也是孩子们的玩具,能让他们短时间安静下来。App种类繁多,对小孩子吸引力很大,比如有面向婴幼儿的动画、游戏、轮廓画、益智画板、有声绘本、漫画、过家家游戏、模拟经营类游戏等等。也有一些App利用可爱的卡通形象、猜谜、奖励、换装或者冒险等形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不少人认为,手机对孩子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如果用手指触摸刚出生不久的婴儿的手心时,婴儿会立刻握紧。这种本能的反应被称作“抓握反射”。

这种原始反应会随着婴儿的成长逐渐消失,慢慢地,婴儿会出于好奇而主动去握、抓、戳、摸。他们用手指触摸按钮、螺丝、食物,这些都是成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而这与操作手机时的行为不谋而合。

在我的采访过程中,有不少家长表示“明明没教过他,可他很快就学会们的新玩具。

MMD研究所此前针对20岁至40岁的新生儿母亲(558人)做了一项调查,名为《2015年婴幼儿的智能手机使用情况调查》(2015年1月)。调查结果显示,0岁至5岁的幼儿的手机接触率达到了58.8%。

其中,“一个人的时候不让他玩,和我们在一起时允许他玩”的回答占37.5%,“一个人的时候也让他玩”的回答占21.3%。26.5%的家长表示“几乎每天都接触”,35.1%的家长表示“一周接触2、3次”,约60%的家庭认为使用手机已然是常态。

(以上摘自《手机废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9709.html

App,废人,手机,系列,小鬼,母亲,新书,日本,纪实,孩子,原创新闻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App,废人,手机,系列,小鬼,母亲,新书,日本,纪实,孩子,原创新闻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App,废人,手机,系列,小鬼,母亲,新书,日本,纪实,孩子,原创新闻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