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孔子问7岁小孩:天上的星星有多少?小孩回答后,孔子遂拜他为师

孔子问7岁小孩:天上的星星有多少?小孩回答后,孔子遂拜他为师

孔子是儒家圣人,他开创的教育体系以及思想观念影响了中国的教育历程,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先秦时期,百家争鸣,每个学派都在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孔子创造性的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打破了贵族群体对于知识的垄断,引领了时代的风潮。孔子一生都在为教育事业而奋斗,他门下的三千弟子以及七十二位贤人是最好的体现。

随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就成为了民间的主流,孔子的地位也被无限拔高。只是谁能想到孔子竟然会拜一个7岁孩子为师,起因竟然仅是孔子问小孩天上的星星有多少?其中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孔子生平

孔子本是贵族出身,祖先是殷商的后裔,他的家族在宋国享有封地。到了孔子父亲那一代,宋国战乱,于是他就逃到了鲁国。在那里,孔子的父亲与小自己四十多岁的颜氏女结婚,生下了孔子。可惜不久后孔子的父亲去世,母亲辛苦拉扯大孔子。孔子17岁那年,母亲去世,有感于世事艰难,孔子的内心深处有了从政救民的想法。可惜的是,孔子在鲁国并不受重用,只能担任一些小官。但是孔子并不气馁,他一边做官一边研究学问,许多大家都来拜访他,孔子也在这个过程中集百家之长处,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为之后学问的进步提供了助力。

孔子非常谦虚,常常向其他人请教,弥补自己的不足。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孔子已经很有名气了,当时周边的君主都询问孔子治国的道理,希望他能够指点迷津。有一年鲁国发生内乱,孔子被迫逃离,投奔齐国君主。在齐国,孔子受到了极大的尊重,甚至一度要被授予官职土地,可是齐国大夫看不惯孔子这个外来户,于是暗中给他上眼药,齐国君主于是开始怀疑孔子,孔子在齐国呆的不顺畅,而且齐国的大臣们开始对孔子采取激烈措施,孔子无奈只好逃亡鲁国。

回到鲁国的孔子依旧不受到掌权者的重视,但是在接受到邀请后,他还是欣然上任,在鲁国完成了自己的执政梦想。可惜的是,鲁国的政治环境对他并不友好,几位权臣高高在上,孔子的许多政策都受到限制,为了政治理想,孔子对这些肉食者开刀,可是这些人编织的关系网太深,孔子无奈被排挤,离开了鲁国。

从此孔子就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途,这段时间的经历很苦,可是也正是辛苦遭遇的磨砺,让孔子不断自身学说,自身对于百姓的疾苦感受更深。晚年的时候,孔子应邀回到鲁国,可是他依旧没有机会从政,只能著书写作,完善理论。孔子的儿子以及多位弟子都没能陪伴老师到最后,他们先孔子一步离世,孔子的心神受到了极大的创伤,老迈的身体也不堪重负,最终卒于73岁那年。孔子死后,他的思想广为流传,人们对这位圣贤更加尊敬。

路遇神童

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发生了许多轶事,这些事件让孔子的形象更加生动,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孔子。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在出游到莒国的时候,在道路上碰到了一位孩童,这个孩子给他上了生动的一课。

一天孔子和弟子们走到莒国的城郊附近,他们一边观赏四周的美景,一边对百姓的生活状态做出判断。一行人走着走着突然停下了,因为道路中间有一群孩子正在玩耍。看到有马车过来,其他孩子都赶忙跑到道路两旁,只有一个小孩不为所动,依旧在道路上堆砌泥沙。孔子的弟子很不满这个小孩的不知礼数,于是上前训斥,没想到被这个小孩问住了,一时愣在原地,不知所措起来。原来孔子的弟子问这个小孩看到马车为什么不知道避让?这个小孩则回答道:“没看到有城池在此吗?”

原来这群孩子正在堆砌泥沙,搭建了一座城池,马上就要完成,如果孔子的马车过去的话,他们的“城池”就会被毁坏,因此这个孩子才出声。孔子的弟子当然很生气,小孩子的玩具罢了,竟然还当真,于是强硬的说:“如果我非要从这里过去呢?”这个孩子回答道:“马车遇到城墙一定会绕开,而你们竟然让城池为马车让路,世间哪有这样的道理?”于是孔子的弟子就被问住了,虽然明知是诡辩,但是他短时间想不到反驳的理由,于是只能向老师求助。

孔子相师

孔子这时也有了兴趣,他仔细打量这个孩子,详细的询问姓名和经历,这样他才知道,原来这个孩子就是有名的神童项橐,虽然年仅七岁,但是聪慧异常,常常有出乎意料的思维,对于事物有独特的看法,远近闻名,名声传扬很广。于是孔子就开始亲自上场,想要会会这个神童,他们由此展开了一场辩论。本以为孔子可以轻易压服这个孩子,没想到最后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孔子竟然输了这场辩论,甚至还拜这个小孩为师,令人啧啧称奇。当然,从中也能看出孔子的开阔胸襟,以及他对于学问的踏实态度。

孔子真心欣赏项橐,想要这个孩子拜入自己的门下,于是他向项橐提议说互相给对方出一道题,如果答不出来的话就要拜对方为师。孔子事先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输,项橐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一口答应下来。首先由孔子出题:“你知道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地上有多少谷物吗?”这个题目很有难度,对一个人的思维有很深的考量。项橐从容不迫的说到:“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谷。”这个答案能够自圆其说,孔子也就让项橐过关了。

等到项橐出题的时候,孔子却没能回答上来,于是孔子果断低头拜师,既给对方尊重,同时也体现出了自身的品格,应对的十分完美。而后人也对这段往事很看重,不断传扬下去,项橐的名字也不断被人提及,《三字经》中的“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就是描述的这个情形。

结语:古人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真正去追求学问的人大多都是虚怀若谷之人,更是具有不耻下问之精神的人,也只有保持这样的求知心态才能在学业以及事业更或者是在生活中有所建树!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作为一个拥有世人顶礼膜拜的地位和学识后,依然能够如此谦逊,值得我辈学习!对此,您又有怎样的看法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97996.html

小孩,项橐,孔子,城池,马车,弟子,孩子,齐国,时候,鲁国,消息资讯,小孩,孔子,宋国,齐国,鲁国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小孩,项橐,孔子,城池,马车,弟子,孩子,齐国,时候,鲁国,消息资讯,小孩,孔子,宋国,齐国,鲁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小孩,项橐,孔子,城池,马车,弟子,孩子,齐国,时候,鲁国,消息资讯,小孩,孔子,宋国,齐国,鲁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