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孔子冤吗?五四青年为啥高喊“打倒孔家店”?

孔子冤吗?五四青年为啥高喊“打倒孔家店”?

文|逆北

01孔子是专制的代名词吗?

今天,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的纪念日,提起五四运动,很多人都会想到其“理性对抗传统,自由对抗权威”(胡适语)的鲜明特点。那么权威和传统是什么?很多人会说是孔子,因为几乎每一个古代王朝都会搞尊孔大典,孔夫子,就是封建专制的代名词。

(五四运动,将矛头直接对准了旧传统)

自汉平帝以来,许多帝王都搞过尊孔的典礼,给他加了无数肉麻的尊号。孔子本人,也从一个普通人,逐渐“超凡入圣”,变成了至圣先师。但凡是古代中国的读书人,都需要向他致敬,否则便会遭遇排斥与打击。比如明人李贽,在教书中,他反对盲从孔子,结果被官府通缉,遭身边人白眼,最后自刎以了残生。

(李贽的部分作品书影)

不过,讽刺的是,孔子虽然得到后人的重视和推崇,可在他有生之年,鲜花与掌声,却是与他无缘的(专制代表什么更是谈不上)。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不妨继续往下看。

02孔子的道

公元前479年的春天,照理说,这是一个万物复苏、充满生命力的季节,但就是在这样一个日子里,一位老者,却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孔丘,也就是孔子。

孔子死了,中国人最讳言谈生死,孔子自己也曾说,“未知生,焉知死”。但有些的矛盾的是,他还有另一句语录——“朝闻道,夕死可矣。”

其实,孔子之所以不愿轻言生死,不是因为他惧怕死神,而是他还没有寻求到生命的意义——“道”。

他的道是什么呢?其中一点,就是严格按照《周礼》来恢复四分五裂的政治秩序,“下克上”的现象不会再发生,周王也能维持自己的尊严,被诸侯捧着的尊严。

但这太难了,面对一些违反周礼的行为,他会毫不客气的展露自己的不满:“八侑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他很气愤,但他阻止不了,因为他手中没有权。

没有权,便制止不了他看不惯的行为,而制止不得,只能叹口气。孔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宋人范仲淹也许不会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即使身处“江湖之远”,心里也得牵挂着君主的施政(“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孔子才不愿意只做游离于体制边缘的批评者,他迫不及待的想要进入庙堂,因此,他周游列国,怀揣着自己仍未完全悟透的道。

03仕途不顺

孔子的政治活动是失败的,他试图向卫国国君阐述自己对礼制强国的构想,但卫国国君首先问他懂不懂“军旅之事”,孔子坦然相告自己不知,于是遭到了冷遇。但这对他来说,也未尝不是件好事。看看商鞅和吴起的结局便知。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他又去宋国等国家,在他看来,宋国人是殷商的后人,殷商的文明程度是很高的,也许他的道能在那里得到实现。可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宋国统治层不仅对他的来访不感冒,宋国大夫甚至还想杀死他。

有再一再二,就有再三再四。在一连串的失败后,孔子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这时候,他已经老了,再没有了出访的气力,雪上加霜的是,他最器重的学生子路,又死于政治斗争。孔子一面为子路能在残酷的政争中践行“道”而感动,但更多的,仍旧是悲伤。

04拒绝为圣

孔子的学生子贡是生意人,生意人都有一颗精明的头脑,能够准确把握人的内心世界。他看到自己的老师活得那么压抑,于是想把孔子推为“圣人”,这样老师会高兴一些,因为孔子最崇拜的就是尧舜禹这样的圣人。怎么推呢?凭着孔子在当地的影响,再加上他门人弟子的“疯狂打call”,当个地方上的名人,应该没那么困难吧?

(孔子与学生们在一起)

可孔子不同意,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反对别人做违背礼的事,他对自己的要求,自然更为严苛。他认为自己出身限制死了,所以不能轻易改(但不反对读书改变命运的必要性)。这样的想法,在现代人看来或许有些迂腐了,但不得不说,孔子是表里如一的,不像一些人,“严于律人,宽于待己”,搞两面派。

美国学者艾恺就写过本梁漱溟的传记,他称梁是“最后的儒家”,为什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梁表里如一,这也是他对儒家的定位,而孔子,也属于其列。

表里如一,换来的多是更大的挫败感,但儒家也有自己的精神胜利法,比如宋代的伊川先生在《近思录》中就说:“知不可奈何而安然处之,唯有德者能之”。既然改变不了,那就坦然面对,这才是男子汉大丈夫。

那么,又该如何面对呢?

05孔子死后的事

孔子谢绝了子贡的好意,但他内心世界的痛苦仍旧没有解决,也解决不了,终于,孔子没能跨过七十三这个坎,公元479年的春天,他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孔子死了,但他的名气,却因为他的离去而突然大了起来。他生前与“圣”字保持着距离,可在他死后,这个“圣”字,却成为了套在他头顶的政治光环,并持续两千余年。直到民国,北洋军政府仍然承认他的“圣人”地位。

孔子生前坚持“当仁不让于师”,他鼓励质疑,鼓励不同的声音。可在他死后,他所删修的五经成为了不容置疑的金科玉律,因质疑他而死的人,更是不计其数,比如前文提到的李贽。但这该怪孔子吗?

这些,其实都是后世人对他不遗余力的“圣化”造成的,他们这样做,多半是为了搞思想的“大一统”。不先控制思想,怎么控制肉体?但这自然引起了一些读书人的不满,陈独秀、胡适等纷纷起来发声质疑,一直到五四,这样一种质疑声音达到了高峰。而批判的矛头,首先对准了他们圣化的对象——孔子。

(影视剧中的孔子形象)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陈独秀也逐渐发现了,孔子本人不该成为众矢之的。他强调,本人反对的是对孔子的圣化,而非孔子本人。

为什么?因为孔子的那些尊号都是后人给他加的,他自己并不知情,这些人包装孔子的目的,其实都是为了掩盖自己肮脏的行径。马基雅维利说,君主有时候要像狐狸一样狡猾,而打着孔子旗号行阴谋的,就是活狐狸。

可笑的是,他们吹捧半天,孔子本人都不一定接受“圣人”的称谓(前文已述),因为这不符合他心中所坚守的道,他的道,就是要始终积极的对个人、社会和统治者进行管理教育,努力使之转而向善。但这能做到吗?在一些人眼中,恐怕只是一种理想主义罢了。

但这又有何妨?他的道,永远只属于他自己,他不会为了讨好肉食者而去学自己不认同的兵书战策,也不会为了高官厚禄而改变自己行周礼的初心。孔子是一个偏执的人,一个固执己见者。这样的“老顽固”,可爱又难得。

陈寅恪说,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理想,历尽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人类历史的相通性。

我不反对五四,我只想说说,孔子自己的故事,这些,足矣。

参考文献:

杨伯峻《论语译注》 中华书局

钱穆《孔子传》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刘子健《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 江苏人民出版社

程树德撰,程俊英等点校《论语集释》 中华书局

李零《丧家狗》 山西人民出版社

钱理群《论北大》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零《两种怀疑——由孔子之死想起的》,该文收于作者《何枝可依》一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98002.html

因为,政治,青年,什么,传统,孔子,宋国,专制,儒家,生命力,消息资讯,李贽,李零,孔子,宋国,周礼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政治,青年,什么,传统,孔子,宋国,专制,儒家,生命力,消息资讯,李贽,李零,孔子,宋国,周礼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政治,青年,什么,传统,孔子,宋国,专制,儒家,生命力,消息资讯,李贽,李零,孔子,宋国,周礼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