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诸葛亮去世前,为何要“口含7粒米”?除了迷信还有1个重要原因

诸葛亮去世前,为何要“口含7粒米”?除了迷信还有1个重要原因

华夏文明从古至今,对丧葬有着各项繁文缛节,每个人对于死后世界的认知与信仰不同,也流传诸多科学难以解释的习俗。相传,《三国演义》中的传奇人物诸葛亮,流传一段死后“含7粒米”的传说,这是什么样的典故呢?

▲诸葛亮在历史剧中的形象。(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人有“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认为对待死者要如生前一般尊重,死者口中含的东西叫“口含”既可以是珍珠、玉石之类的贵重物品(一般是皇室、贵族或官员),也可以是谷物、钱币、稻米(一般是平民百姓),这样可以保证死者在九泉之下有钱花,有饭吃

那么,诸葛亮作为蜀国宰相,位高权重,为什么口中含的是“七粒米”而不是玉石呢?主要的一项原因,居然是来自于迷信?乍听之下,足智多谋又理性出名的诸葛亮,怎么会迷信呢?

相传背后流传的是一项名为“星相术”的玄说。由于,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王侯将相,都是有对应的星宿。诸葛亮对此也是深信不疑,照这种说法,如果王侯将相去世,那么天上对应的星宿也会相应而落。

诸葛亮便采用所谓“六丁六甲之术(六丁六甲为六丁神和六甲神的合称,其神十二位,道经中说他们最初是真武大帝的部将。)”,口中含着的七粒米便是六丁之一,能够使对应的星宿不落。

诸葛亮生前,曾听闻庞德公施用过“七星灯续命术”。了解《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孔明在五丈原,曾经点过七星灯,并言“若七日内主灯不灭,吾寿可增一纪“,但后来因为魏延匆忙报军情,结果误碰翻主灯,导致延寿失败,故而孔明终亡。

《三国演义》虽然只是小说家之言,但古代的小说家与现代有些区别,小说家大多是根据现实存在的一些东西加以改编,加以艺术渲染,从而编成精彩的故事

虽然没有科学根据,但就这么刚好,治好了当时的疾病,正因如此,在还没有现代化医学的时代,诸葛亮便推断这一招可能是有效的,因此死前就想到了这个“续命大法”,不过最后并没有救回他的生命

除了迷信之外,还有一种解释方式,则是从遗言做推断。七天是月相轮回的一个周期,北斗七星是天上最重要的星象之一。相传,诸葛亮曾有一段有遗言是“口含米以召其尚能食”

用诸葛亮自己的说法解释,口含七粒米是一种法术,可以把自己的魂魄留住,保证天上代表自己的将星不落,制造自己活着的假象,达到掩护蜀军撤退之目的。也就是说,诸葛亮含米的目的之一,要是能期许“将星不落”,灵魂不会离开,永远守护者蜀汉政权,除了心灵上的安心之外,也达到震慑其他对手等目的,相当神奇

真实的历史虽然没有这么玄乎,但诸葛亮在北伐途中病死后,蜀军确实是遵照他的遗嘱秘不发丧,从而骗过司马懿,从容退去。

参考资料:《三国志》《三国演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98718.html

三国演义,诸葛亮,死者,目的,东西,科学,遗言,星宿,粒米,六甲,七粒米,三国演义,诸葛亮,遗言,星宿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三国演义,诸葛亮,死者,目的,东西,科学,遗言,星宿,粒米,六甲,七粒米,三国演义,诸葛亮,遗言,星宿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三国演义,诸葛亮,死者,目的,东西,科学,遗言,星宿,粒米,六甲,七粒米,三国演义,诸葛亮,遗言,星宿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