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魏国飞地过多使其攻秦时常有后顾之忧,魏惠王迁都后战略重心东移

魏国飞地过多使其攻秦时常有后顾之忧,魏惠王迁都后战略重心东移

如果魏国在巅峰时期一直伐秦,是可以灭掉秦国的。但是魏国孤注一掷灭秦,代价太大了,魏国未必能承受得起。

魏国的战略

众所周知,魏国的地理位置非常糟糕。当年三家分晋时,赵国瓜分了晋国北部,韩国瓜分了晋国南部,魏国则瓜分了晋国中部。既然是中部,那就意味着魏国存在被赵国和韩国两面夹击的风险。

并且,魏国在主体地盘外,还有五六块地盘很小的飞地。这些飞地孤悬本土之外,被其它诸侯国包围,承受的压力非常大。

面对这种先天不足,当时的魏国国君魏文侯很明智,他知道如果魏国不联合赵、韩,是不可能有大作为的。于是,魏国便与赵、韩达成协议:赵国向北和东北方向发展;韩国向南面发展,打郑国;魏国则向西发展,打秦国;韩赵魏三国遂结成联盟,各自扩张,而魏国则西边的老牌诸侯国秦国对上了。

意图灭秦

三晋确立各自的发展方向后,魏文侯便以李悝为相,锐意改革。

数年后,魏国经过李悝变法,经济实力渐渐起飞,超过了秦、楚等老牌诸侯国,也超过了赵国(魏国变法前,赵国是“三晋”当中实力最强的)。

魏武卒

有了经济基础做支撑,名将吴起开始训练著名的魏武卒(以物质刺激军队战斗力,所以必须要先有经济基础)。

当数十万魏武卒训练成军后,魏国的综合实力大涨。灭秦已非痴人说梦,而是实实在在可行的策略。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周威烈王七年(前419年),魏军正式向秦国发动攻击,几万战斗力骁勇的魏武卒撕破秦军防线,攻取了秦国在黄河西岸的一部分领土。并在新攻陷的土地上修城筑堡,准备下一步的攻势。

六年后,魏军的准备工作完成就绪,开始向河西腹地进攻。魏军一路所向披靡,在今陕西华县西南附近大败秦军主力。

第二年,魏军再次进攻,又在今天陕西韩城附近再破秦军。随后,魏国采取驱其民而占其地的策略,将新占领的地盘慢慢消化,打算重复之前的攻秦策略——慢慢蚕食。

面对如此清晰理智的策略,秦国上下顿时慌了神。因为魏国这种软刀子割肉的策略,明摆了就是冲着灭秦而来的。如果魏国只是想抢一把了就走,根本没必要这么谨慎。

魏国的飞地示意图

不过,秦国毕竟也是老牌诸侯国,其国内也是有人才的。秦国的公卿意识到魏国的灭秦企图后,急忙拉拢齐、楚两国,请求他们攻打魏国在东边的一块飞地。

在秦国的公卿们看来,只要齐楚出兵,魏国主力必然会东调,这样一来魏军在西线的攻势就必然会停止了。

然而,当时雄才大略的魏文侯根本不理会秦国的小伎俩,任由齐楚攻击他的飞地,坚定支持吴起进攻,终于使得魏军占领了西河之地,并在关中腹地站住了脚跟。

占领西河之地后,魏国保持原定策略,没有进一步进攻,而是加强在西河的统治,施行一系列仁政,稳固其在西河的统治。

魏文侯

魏文侯为了进一步打击秦国,还亲自拜孔子的徒孙,同时也是当时的大儒子夏为师,并将子夏请来西河,建立了西河学派。企图以文化为攻击利器,挖秦国的墙角,瓦解秦国人的抵抗信念。当时也确实有很多秦国人被魏国的文化攻势所吸引,纷纷到河西地区求学。秦国的人才外流现象加剧。

这个时候的秦国是真的怕了!因为像秦国这种老牌国家,根基深厚,通常不怕别国跟它来硬的;但是别国跟他来软的,借用各种手段瓦解分化它的内部,它就怕了。

三晋联盟的瓦解

然而,也是天不灭秦人。魏文侯在确定灭秦大计后没多久,他就病死了。他的儿子魏武侯继位。魏武侯这个人,其实也是个贤明之主,但他有两点不如他的父亲,就是大局观和政治度量不如魏文侯。

魏文侯时期,魏国和赵国、韩国的关系处理的比较好。赵国跟中山国交战时,顶不住中山国的攻击时,是魏文侯派兵救的;韩国和郑国交战时,战况不利,也是魏文侯派兵去帮忙的。

虽说魏文侯也不是白帮人家,每次帮忙也要收点回报,但大体来说,赵国和韩国对魏国还是很感激的。

但是魏武侯继位后,情况变了。由于魏武侯不愿意放弃一些飞地,对东面领土显得有点小家子气,导致武侯时期,魏国的主攻方向转到了东面,给了秦国喘息之机。并且由于魏国东征西讨,魏国国力也在一点一点的消耗中被损耗得很厉害。

吴起

当时跟魏国结仇的国家不止秦国。楚国、齐国也都跟魏国结了死仇。楚国为了报复,就联系秦国、齐国攻击魏国后方,魏武侯为了斩断西线的隐患,就把注意力重新转到秦国身上,派吴起重新带兵攻打秦国腹地。

周安王十三年(前389年),面对气势汹汹的魏军,秦国调集大约超过50万的大军,进攻河西重镇阴晋。结果,吴起以五万魏武卒在此战当中大败50万秦军,将秦国打崩溃了。而吴起也凭借此次胜利,声望达到了顶点。

应该说,如果这时候魏军能乘胜追击,秦国就危险了。但当时魏国的朝堂派系林立,诸多贵族眼红吴起,纷纷污蔑他,尤其是宰相公孙痤担心吴起会取代自己,在魏武侯面前屡次诬陷吴起,使得魏武侯也开始怀疑吴起的忠诚度。

吴起没办法了,只能叛逃楚国。而魏国这次攻秦之战,灭秦的大好时机,也就因此而停了下来(吴起是平民官僚派,像公叔痤这种贵族派一向排挤他。不过公叔痤也是识人之人,他排挤吴起只是出于派系斗争,不代表他的才能不足)。

吴起出逃楚国后,魏国把攻击重点转移到了楚国和赵国身上。出于对秦国的忌惮,魏武侯将身为人质的秦国公子连送回秦国,并立为秦国国君,这就是后来跟魏国死磕的秦献公。由于秦献公是魏武侯主动送出的,秦献公便答应魏武侯,在他世之时,秦国不会攻击魏国。因此魏武侯也就没有再主动攻击秦国,而是专心对付楚国和赵国。

魏国疆域图

后来,魏国连续与赵国和楚国结仇,虽取得了一些战绩,但三晋联盟却因此而瓦解了。魏国在大战略方面,输得干干净净。而秦国在秦献公的带领下,进行了一些政治改革。国力有所提升。

周烈王六年(前370年),魏武侯病死,比他更没大局观的魏惠王继位。

魏国的衰落

魏惠王这个人,西瓜想吃,芝麻也要捡。结果西瓜没吃到,芝麻也没捡到。他干的最错误的一件事,就把国都从安邑(山西夏县)迁到了大梁(河南开封)。迁都之后,魏国的战略重心便毫无疑问的转到了东面。

周显王十五年(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由于卫国是魏国的小弟,所以魏国派兵救卫,在南梁大败赵军,并趁机围困赵都邯郸。赵国遣使求救于齐、楚两国。齐王遂派田忌和孙膑领兵去救赵国。

魏国见齐军杀来,惠王便不停地抽调河西魏军到东部。结果,东线惨败不说,河西也被秦军占了一大块土地。就连魏国的旧都安邑也被秦军攻陷。

事后,魏军虽然及时与齐、赵、楚讲和,抽调大军杀回河西,并驱逐秦军,又收复了河西之地。但是苦逼的魏军被魏惠王如此低劣的大局观所拖累,劳师远征,损耗严重。最精锐的魏武卒也损失了十多万人。魏国的国力也被损耗得差不多了。

河西之战示意图

再之后,秦国卷土重来,在第五次河西之战中大败魏军。魏国丢掉了河西的所有地盘。魏国在此之后,已无灭秦的可能。

魏国经过魏文侯的改革之后,国力上确实称得上是一流,打败当时的秦国,甚至灭亡秦国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魏国先天不足,它的领土在先天上就有劣势——零碎领土太多。

战国时代是一个存在国际秩序的时代,一个国家想灭另一个国家,除了要有实力以外,还要处理好国际关系。

魏灭秦,最大的阻力并不在秦,而在于楚齐等其它诸侯国的干涉。魏国在其领土先天就很零碎的前提下,灭秦就意味着必须要舍弃它在东部的领土。待全力灭秦之后,变成一个横跨关中和河东的西部国家。然后再以此为基础,向东慢慢蚕食。

如若不然,什么好处都想自己独吞,其它诸侯国怎么可能坐视不理?

在其它诸侯国看来,魏国如果吞下秦国一块土地,就要放弃一块土地,这叫交换。不能啥好处都让魏国吞了。所以说,魏灭秦并非不可能实现,但是代价太大了。不管是魏文侯还是魏武侯,都没有这个魄力。在当时的人看来,关中平原的价值没有大到让他们抛弃关东的土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9893.html

战略,重心,魏文侯,后顾之忧,国人,秦国,魏惠王,迁都,魏国,使其,知识科普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战略,重心,魏文侯,后顾之忧,国人,秦国,魏惠王,迁都,魏国,使其,知识科普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战略,重心,魏文侯,后顾之忧,国人,秦国,魏惠王,迁都,魏国,使其,知识科普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