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荆轲为何三番四次拒绝太子丹?荆轲刺秦失败的真正原因

荆轲为何三番四次拒绝太子丹?荆轲刺秦失败的真正原因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大家都知道荆轲刺秦的故事,在秦国大殿上,荆轲上演了一幕惊险、刺激、悲壮的历史大戏。

荆轲的悲壮千年来被文人墨客不断渲染和推崇,直到今天,荆轲几乎成了一个文化符号和“悲壮”的同义词,那么“悲壮”的荆轲为什么会三番四次拒绝太子丹的邀请呢?他是被逼的吗?荆轲刺秦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荆轲

要回答这几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来重温一下秦国大殿上发生的细节:

据《史记》记载,荆轲献图于秦王,图穷而匕见,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右手持匕首揕之”,但秦王撕断衣袖,推倒桌几,挣脱而逃,然后秦王想拔剑,但剑太长,且剑坚,“不可立拔”。于是荆轲追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因为事发突然,秦国在殿上的臣子们都被惊吓到了,来不及召唤阶下的侍卫,于是“以手共搏之”,最后,秦王受大臣提醒“王负剑!”把剑鞘负于背上才拔出宝剑,从而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最后荆轲重创八处,被众臣群殴而死。

荆轲刺秦

不得不佩服司马迁老先生,把一出行刺事件描绘得如此惊险、刺激,如同身临其境一般。

但我们细细一品却总感觉哪里不对劲,先不说秦王的衣袖是不是被无良的商家偷工减料了,竟然如此不结实?就说这个荆轲,一个刺客竟然追不上一个帝王?就算这个帝王是后来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不算是一个养尊处优的绣花枕头,但也不会像《英雄》里面那样,能与残剑斗上十几个回合的武功高手。

再说,荆轲追秦王有足够的时间,司马迁在文中光“秦王还柱而走”就出现了两次,期间大臣又是“以手共搏之”,又是“以其所奉药囊提轲”,这些时间足够荆轲追秦王绕柱三次,但荆轲竟然楞是追不上。

难道这里面有猫腻?就像英雄里面的残剑一样,突然意识到杀了秦王不利于统一,为了“天下”而放弃刺杀?这就有点无厘头了,电影毕竟是电影,戏剧就是戏剧,荆轲不会蠢到临到末了而放弃了这临门一脚。

要知道,荆轲出发前,可是做了周密准备的,为了能够接近秦王,他不仅献上了燕国最肥沃的督亢地区地图,还逼死了投靠燕国的原秦国大将樊於期,并且为了一击必杀,荆轲所持匕首更是太子丹用百金购得,见血封喉,“以药焠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做了这么多准备,付出这么多代价,荆轲不可能放弃!那么荆轲刺秦王为什么会失败?他怎么会连划伤秦王的机会都没有?

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荆轲是不是一个专业的刺客?他的业务素质是不是不行?

可能大家都会说,荆轲都被司马迁列入《刺客传》了,而且还是战国四大刺客之一,他又怎么会不是一个专业的刺客?

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来看《史记》是如何记述荆轲这个人的,“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意思就是,荆轲喜爱读书、击剑,然后凭借剑术游说卫元君,卫元君没有任用他。

还有一段: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意思就是:荆轲曾与盖聂(战国时代末期的游侠)谈论剑术,盖聂对他怒目而视。荆轲出去以后,有人劝盖聂再把荆轲叫回来。盖聂说:“刚才我和他谈论剑术,他所说言不及意不知所谓,我用眼瞪了他;你去找找看吧,他应该走了,不敢再留在这里了。”果然,派去寻找荆轲的人回报说,荆轲已乘车离开了。盖聂说:“本来就该走了,刚才我用眼睛瞪他,他害怕了。”

也就是说,荆轲虽然好击剑,但他的剑术不光遭到剑术高手盖聂的藐视,就连养尊处优的一国之君卫元君也瞧不上。由此可见,荆轲并不是一个专业的刺客,他的刺杀水平应该了了,也许司马迁是看在荆轲死的悲壮以及刺的是秦王的份上才把他列入战国四大刺客。

那么,荆轲既然不是一个专业刺客,他怎么会被太子丹委以如此重任呢?荆轲又怎么会同意这毫无胜算的刺秦任务呢?

据《史记》记载,太子丹最初选择刺秦的人选是燕国隐士田光(挂隐士的名头,应该是个高手),但田光以自己年迈,恐不能胜任,向太子丹推荐了刚结识不久的荆轲(荆轲离开盖聂后,先去了赵国,与游侠鲁句践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后来荆轲流落到燕国才结识了田光)。

由于田光的极力推荐,可能说了荆轲诸如“武艺超群”、“侠肝义胆”之类的好话,太子丹如获至宝,当即表示“尊荆轲为上卿,舍上舍”,并“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

太子丹

但当太子丹向荆轲提出刺秦的计划时,荆轲却推辞了:“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直到太子丹“前顿首”,再三恳请,荆轲才答应了。

每次看到这里,小编都有想笑的冲动,其实荆轲的推辞之言应该是真心话,但却被太子丹误会成了“谦虚之词”,引起太子丹误会的原因不仅是因为田光的大力推荐,更在于荆轲说的太含糊,武艺不行就说武艺的事,非要说“驽下”,驽下是什么意思,才能低劣的意思,你把话说的这么笼统,含糊,谁也会认为是你的谦虚之词!然后太子一恳请,你又同意了,更坐视了你的“驽下”是谦虚!

结果就这样,当太子丹第一次提出刺秦时,荆轲没有把话说清楚,后面就算想说清楚也不好意思了,被太子丹捧得越高,想下来越不容易。

太子丹与荆轲

我们再来往下看:

荆轲答应了太子后,却久久没有行动,“久之,荆轲未有行意”,他也知道,此行的胜算不大。

但太子丹在秦军的攻势下敦促荆轲立即行动,于是荆轲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需要燕国地图和樊於期的人头。

当这两件事都办妥之后,荆轲还是没有出发。《史记》是这样记载的:“乃令秦舞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也就是说,荆轲因为要等的人居远未来,所以没有出发。

看来荆轲不但知道自己的本事,也看透了秦舞阳(秦舞阳在秦国大殿上的表现是“色变振恐”,不但未帮上荆轲的忙,还差点让刺秦计划早一步破产)。

秦舞阳

但这时的太子丹早已迷信荆轲不行不行的了,秦舞阳只是他的一个备用棋子,他指望的还是荆轲。所以荆轲的踌躇不前,自然使他怀疑荆轲是害怕了,因此说出了令刺秦计划最终功败垂成的一句话:“日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丹请得先遣秦舞阳。”

这是什么意思?这是在赤裸裸的打荆轲的脸,荆轲能说什么,现在说什么都会被误会成自己胆怯了,所以在太子丹的激将法之下,荆轲最终没有等到他需要的那个刺客高手,便起行了。

所以,综合来看,荆轲根本就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擅长打斗的武夫,他并不具备做刺客的能力和本领,这既是他的苦衷,也是他三番四次婉拒太子丹的根本原因,但他太好面了,在太子丹的激将之下,他已经不能说出他的苦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被自己的面子和太子丹绑架了,在刺杀条件有缺陷的情况下“被逼”去刺秦。

但无论怎么说,荆轲在明知必死的情况下去刺杀秦王,这种过人的胆识、一往无前的气概,确实值得我们千年传颂!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99753.html

卫元君,刺客,子丹,盖聂,司马迁,剑术,燕国,秦国,秦王,荆轲,故事传记,盖聂,秦舞阳,太子丹,秦王,荆轲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卫元君,刺客,子丹,盖聂,司马迁,剑术,燕国,秦国,秦王,荆轲,故事传记,盖聂,秦舞阳,太子丹,秦王,荆轲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卫元君,刺客,子丹,盖聂,司马迁,剑术,燕国,秦国,秦王,荆轲,故事传记,盖聂,秦舞阳,太子丹,秦王,荆轲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