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大秦赋》:荆轲刺秦王的剧本“架空历史”,误导年轻观众

《大秦赋》:荆轲刺秦王的剧本“架空历史”,误导年轻观众

《大秦赋》作为大秦系列电视剧的最后一部,开播后就受到了众多观众的期待,但是和前面几部曲比起来,这一部的服化道依旧很还原历史,可剧情却让人吐槽不能了。

截止目前为止,《大秦赋》评分降到了6.0,是大秦系列电视剧评分最低的一部。

荆轲刺秦王这一段历史被架空了?

尽管剧情让观众们吐槽不能,但多数观众还是选择坚持看下去。

在跳过了吕不韦、嫪毐、赵姬的剧情后,观众们终于等来了秦王一统天下的正规剧情了。

可是看到了“荆轲刺秦王”的剧情片段后,观众们又觉得自己上当了,这是为什么呢?

“荆轲刺秦王”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事件,如果荆轲行刺成功了,那么天下大势说不定就有所改变了,秦国到底能不能一统天下呢?这就是一个疑问了。

因此司马迁在《史记》上也是详细描述了荆轲刺秦王的整个过程,并且将来龙去脉都书写下来了。

其中还诞生了多个脍炙人口的成语,比如说“图穷匕见”、“秦王绕柱”等等,并且司马迁连一位御医扔药箱砸中了荆轲这样的细节都描述下来了。

可以说荆轲刺秦王的这一段剧情,导演完全按照司马迁的《史记》拍也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魔改这一段历史。

那么问题来了,导演如何魔改这一段的历史?让观众们有了一种“架空历史”的感觉呢?

首先是小细节上的修改,比如说删掉了秦王绕柱的戏份,改让秦王“驴打滚”以及摔落殿下。

其次就是修改了秦王剑太长拔不出来的戏份,改成了秦王在“驴打滚”的过程中剑被移动到了秦王短时间内摸不到的位置。

秦王秒变天下第一剑客,击败荆轲!

最后就是在历史上扔药箱砸中了荆轲,让秦王短暂避开关键一击的人,从御医变成了李斯,让李斯获得了救驾之功。

修改一个细节,观众可以忍,修改好几个细节,那就让人看不懂了。

最让人吐槽不能的地方在哪呢?在于嬴政变成了一位武力超群的剑客,当他成功拔剑出来后,一举一动都仿佛像是天下第一剑客。

看看张鲁一帅气无比的姿势,简直是太有违和感了,而搭配上导演给到的镜头,这不知情的还以为是两大强者巅峰对决的打戏呢。

其实剧情符不符合历史,看看历史的记载就知道了。

荆轲在把匕首拿出来后,秦王虽然被吓到了,但他还是想过办法拔剑的,但他的剑太长了,一时之间抽不出来。

注意了,历史上记载秦王是短时间内拔不出剑,而电视剧是秦王摸不到剑,两者有区别。

另外还有一个关键的细节,那就是历史上记载着侍卫已经赶到了宫殿里面了,但由于秦王没有喊他们上来,所以都只能站在下面干着急。

而电视剧里面是秦王把荆轲打伤之后,侍卫才匆匆赶来。

看到这样无语的情节后,观众们也是吐槽不断,且还把剧情里面其他地方的硬伤都说出来了,比如说李斯获得了救驾之功。

秦国叛将在电视上是被燕太子暗杀,而不是身亡。

其实改剧本到底可不可以呢?那肯定是可以的,不然每一部电视剧都完全符合原著拍摄的话,那多少会让人看不下去。

但是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有时候改到了跟原著没有多大关系的地步,那观众也会看不下去。

最值得网友吐槽的也是秦王变成“天下第一剑客”跟荆轲过招的画面了。

如果不知道这是“荆轲刺秦王”,也不知道这是《大秦赋》的话,多数人都会误会这是一部武侠剧吧。

镜头很有美感是好事,但这样的镜头美感真的是一部历史正剧需要的吗?

正剧就该尊重历史,不要误导年轻观众

其实这部剧最大的问题在哪呢?还是在于误导年轻观众了。

很多年轻观众都对历史了解不深刻,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更多的来自于小说以及影视作品。

正如网友们吐槽的那样:不看剧名,大家以为演的是哪朝哪代的什么事?

标榜为正剧的历史影视作品如果都不尊重历史,在剧情中“架空历史”的话,那么观众肯定会被误导的。

这就好像手游《王者荣耀》一样,荆轲这个角色也一度引发争议,让不少小学生都以为历史上的荆轲就是一个女生。

这样引发的误会好吗?一点都不好。想一想当时的荆轲游戏角色事件,最终还是让游戏方直接帮荆轲改名叫做阿珂了。

总的来说,《大秦赋》虽然制作精良,但部分剧情“架空历史”的缘故,导致评分会是大秦系列电视剧的垫底,这一点都不让人意外。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你们有何看法呢?欢迎留言,一起来讨论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51675.html

剧情,大秦,观众,历史,吐槽,架空,秦王,荆轲,电视剧,剧本,观点评论,大秦赋,大秦,秦王,荆轲,李斯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剧情,大秦,观众,历史,吐槽,架空,秦王,荆轲,电视剧,剧本,观点评论,大秦赋,大秦,秦王,荆轲,李斯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剧情,大秦,观众,历史,吐槽,架空,秦王,荆轲,电视剧,剧本,观点评论,大秦赋,大秦,秦王,荆轲,李斯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