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一把双刃剑?献公晋制:壮大晋国的背后,亦埋下三家分晋的隐患

一把双刃剑?献公晋制:壮大晋国的背后,亦埋下三家分晋的隐患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取代商王朝建立了我国第三个王朝,周。周原来是我国西北方的一个人口不多的小邦,所以尽管征服了商王朝,但是对于要统治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为了巩固王朝的中央政权,西周决定实行分封制。即

“封建亲戚 , 以藩屏周 。

西周分封是以宗法关系为纽带的。所以作为防御群翟部落内侵的前哨,晋国就是按周初按宗法分封众多的姬姓封国之一。晋国的开国之君叔虞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一个根正苗红的姬姓诸侯。

“ 兼制天下 , 立七十一国 , 姬姓独居五十三 。 ” 《 荀子 · 儒效 》

西周分封示意图

但是,任何一种制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 , 都会走向两面化,在不断地发展中,晋国大宗君主势力日渐衰弱,但是公族的势力却在不断壮大,这就使得强大的公族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于是在晋国公族贵族与国君之间发生了长达百年的争夺君位的残酷斗争。公元前 678年,晋献公的父亲“曲沃武公”打败了晋侯缗,夺得了晋国的统治权,以小宗灭了大宗 , 建立了一支小宗政权。史称“曲沃代翼”。

“ 使貌公命曲沃伯以一军为晋侯 。 ”

“ 献公晋制 ” 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被创立的。

献公晋制促使晋国焕发生机,成就霸业

什么是“ 献公晋制 ”

“ 献公晋制 ”指的是由晋献公创立的将晋君子弟排斥在国家政权之外,并重用优遇公族旧支和部分异性贵族的制度 。

春秋时期,晋国也像周王一样实行宗法分封制 , 全国土地按照“ 亲亲 ” 的原则 , 根据大宗 、小宗的关系 , 在国君和各级宗亲贵族之间进行分配 , 即在国君与同宗的公族范围内,按照血缘关系判定亲疏远近,将国内土地分配给宗族成员。按此标准,晋国公族是晋国土地的主要占有者,这种分封制在西周时期,起到了团结宗族成员 , 统治辖内人民和共同抵抗外辱的作用的积极作用 。

晋献公

但是随着小宗势力日益增强,分封制度开始逐渐成为大宗权利的威胁。为清除公族内部对于君位的威胁,防止曲沃代翼之类事件的重演, 武公之子晋献公继位后,大肆屠杀宗室公族,将晋宗室公族斩杀殆尽。造就公族无力与王室分庭抗礼的局面。而骊姬之乱,太子申生被逼杀、重耳、夷吾被驱逐 。献公一脉,宗族大减。此事件后,晋国订立了国内不养群公子而尽逐母舅之国的公族政策,施行择官以贤不以亲的制度:即献公订立的“晋制 。

诅无畜群公子, 自是晋无公族

骊姬 影视截图

纵观晋国的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献公晋制对与晋国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晋国的强大,奠定了晋文公争霸的基础。

该制度打击了宗法分封制度,使晋国有了建立中央集权的可能

春秋时期中原诸国基本上都是分封国家,宗法封建色彩浓厚,宗室贵族围绕权力争夺,纷争不断。献公晋制的创立,切断了以血缘为纽带的亲疏远近之分,没有了血缘关系的制约,晋国社会掀起了一股量才而用,选贤举能的社会正义之风,有能力的公子可以成为国君,有本事的卿大夫也可以凭借自身的本领进入权利中心,这样一种灵活的用人制度使晋国焕发了新的生机。由于异姓卿族没有继承晋君的宗法可能,相较于深陷宗法“仁义”的中原诸国,晋国君权更加集中,初步打击了宗法分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让晋国有了建立中央集权的可能。

西周大宗小宗示意图

该制度进一步推进晋国法制建设的发展

晋国地处边陲,国内民族成分复杂,管理统治不易。如果说春秋时期中原诸国君臣之间是上位封君与下位封君之间的关系,那么晋国君臣之间的关系更接近后世的官僚制度。选官分封不再以血缘关系作为依据,实施宗法制,而是依靠法令来约束国民与官员的行为。可以说,献公晋制推动了晋国法制建设的发展。而这种人事体制方面的“去宗法去封建”官僚化进程,也为晋国赢人才奠定霸权埋下基础。

在我看来,通过这样一种淡化分封色彩,任人唯贤的用人制度,晋国充分发挥了国内人才的积极性,人尽其力,使晋国焕发了新的生机。但是,献公订立的晋制制度本身就具有它的局限性,所以它在壮大晋国的同时也埋下了一些隐患,正是这些隐患最终使其成为了晋国分裂的祸首。

晋国地图

晋制如何一步步成为了晋国分裂的祸首

晋献公订立的这个制度本质是打击宗法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因此它打击的直接对象就是献公之后的国君子弟。晋献公想要通过这样一个制度铲除宗室内部威胁,以此摆脱宗室对于君主的制约,进而加强君主的中央集权,使晋国强大起来。

在晋国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晋制最终没有能在晋国形成中央集权的君主制,晋献公以后,晋国所有的公族不仅不再被分封 , 而且 , 在诸公子中,除嗣子外 , 都必须迁居他国,连在国内留居的权利都没有, 所以晋国公族势力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削弱。与此相反的是,依靠灵活选官制度,进入权利中心的卿大夫权利却越来越大,为最终为晋国的分裂埋下了祸乱的种子。

西周总法示意图

未能建立中央集权,公室旧支分封势力依旧强大

晋献公以后,晋国所有的公族不仅不再被分封 , 而且 , 在诸公子中,除嗣子外 , 都必须迁居他国,连在国内留居的权利都没有, 在这个意义上,晋国公族势力确实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削弱。

但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作为一个庞大的宗法实体,献公之前的公族,仍然在晋国政治、经济生活中仍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比如在成就晋文公霸业的城淮之战中,充当中军主力的就是晋公族旧支,可以说,如果不是他们的浴血奋战,就不会有晋文公建立霸业的践土之盟。

晋文公

正是公族旧支这种无法取代的实力和作用 ,晋文公对于公族旧支采取了重用,优宠的这样一种方式。这就使得就使狐氏、架氏、羊舌氏、韩氏、 魏氏等公族旧支的显赫支系的实力在晋文公及其以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地位显赫,世为显宦。

羊舌氏四族 , 皆强宗也

根据昭公五年的统计 , 晋国全国的面积相当于四十多个县 ,羊舌氏的封邑就有两个县 , 而韩氏封邑有七个县,这还不算其他的世卿,由此可知,即使在经遭受到打击的情况下,公族旧支仍具有强大的分封势力,可见晋国分封势力之强大。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宗与小宗之间的差距日益明显,强大的小宗又会再一次产生取而代之的想法,就像“曲沃代翼"一样。

晋国六卿地域示意图

大肆屠杀宗族,晋国宗室势力衰微,国家军权旁落到异性卿大夫的手中

春秋早期,晋国的军队由公室控制 , 国君和太子担任军队的统帅。异姓大夫只能充任“ 御戎” 、 “车右 ” 一类的非高级军职,如《左传》中记载:

晋侯作二军 , 公将上军 , 太子申 生将下 军 , 赵夙御戎 , 毕万为右。

但是到了晋文公时期,由于晋制的缘故,献公以后的公室子弟在参与军政事务方面受到了限制,公族不可能在担任军队首领,所以晋文公则拔了一批非公室宗族的大夫担任诸军将佐。因此大量的非公室宗族大夫掌握了兵权。随着异姓卿大夫跟着晋国君主屡立战功,随着异姓卿大夫跟着晋国君主屡立战功,异姓卿大夫在为晋国创造价值的同时自身的权利也越来越大

“ 乃使隙毅将中军、 邵漆佐之;使狐堰将上军, 让于狐毛而佐 之 , 命赵衰为卿 , 让于架枝、先较 , 使架枝将下军,先较佐之 。 ” 《左传》

晋文公与晋国异姓卿族

晋文公时期,公室力量还很强大,所以尽管使用大量的非公室宗族大夫任诸军将佐 但是军权仍然完全控制在公室手中,一直到春秋中期, 晋君仍然能够把对军队控制在在自己手中。 但到晋悼公以后,由于异姓卿族权利日渐强大,晋国军权开始由公室下移,军权被卿族所垄断。尽管后代的晋君都企图改变这种局面,但由于公族势力的削弱,使得晋君没有可以依靠的强大的亲近力量,所以公室想要夺回军权的各种努力都是徒劳的。

虽吾公室 , 今亦季世也 。 戎马不驾 , 卿无军行公乘无人 , 卒列无长。

《左传》中关于晏殊与叔向这场对话的记载,从侧面反映了晋公室没落、军备废弛的情况。而在春秋后期的文献中,已经见不到任何一条关于晋君任命军队将佐的记载 , 这就说明此时的晋国公室已完全丧失了军权。春秋时期是军政合一的政治体制 ,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丢掉了军权 , 就意味着政权的丧失。而这为晋国分裂埋下了伏笔。

在公元前453年的“晋阳之战”中,韩、赵、魏三家屠杀智氏宗族,瓜分智氏土地,智氏被灭。尽管名义上晋公室还存在,但基本上也已名存实亡。

晋阳之战

小结一下

纵观整个春秋,晋献公创立的晋制,对晋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沉重打击了宗法分封制,为之后的文公霸业奠定了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扫除了宗室公族对于君权的威胁,加强了君主的集权,推动了历史前进。但是,尽管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废除了宗法分封制 , 但它并没有能在晋国建立中央集权,相反,在削弱公室诸子势力的同时也助长了异性卿大夫的势力。

在时间的发展中,由于晋公族势力日渐衰微,晋国国君逐渐失去了在血缘上最亲近 、最可靠的中坚和靠山 , 从而失去了政权的后盾与基石 , 最终使得晋君君权旁落 , 造成韩、赵、魏三家分晋的局面, 使晋国成为春秋时期唯一一个被淘汰的大国。可以说,献公晋制是晋国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罪魁祸首。我是条哥欢迎关注

@条哥的历史手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01653.html

献公,国君,宗法,宗室,中央,三家分晋,制度,贵族,发展,晋国,故事传记,宗法,晋献公,公族,晋文公,晋国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献公,国君,宗法,宗室,中央,三家分晋,制度,贵族,发展,晋国,故事传记,宗法,晋献公,公族,晋文公,晋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献公,国君,宗法,宗室,中央,三家分晋,制度,贵族,发展,晋国,故事传记,宗法,晋献公,公族,晋文公,晋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