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清圣祖尊崇儒家,开博学鸿儒还拜谒孔子,并使朱熹学说在清初盛行

清圣祖尊崇儒家,开博学鸿儒还拜谒孔子,并使朱熹学说在清初盛行

清圣祖康熙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作为一位出身于少数民族的封建帝王,他对儒学极为尊崇,以“崇儒重道”为其基本的文化国策,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比较典型的。

康熙帝名爱新觉罗·玄烨,生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崩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年),享年69岁,在位61年,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封建帝王。

自从儒学产生以来,特别是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历代封建王朝在制定政策时,都不能也没有对儒学视而不见,重视文教,一直是历代王朝相沿不变的传统。清朝的统治者也是如此。

在入关以前,他们已经深受汉文化的熏陶和濡染。

据说,后金政权的建立者努尔哈赤便熟悉汉文,受汉文化影响颇深。皇太极继立以后,也对汉人进行优礼,用他们制定国家制度。清朝建立之初,虽然战事频仍,戎马倥偬,但顺治皇帝亲政不久,便开始重视文化建设,顺治十年,颁谕礼部,把“崇儒重道”作为其文化政策,以图振兴文教。然而,这一国策尚未来得及付诸实施,顺治皇帝便驾崩西去。

康熙帝少年即位,由满洲四大臣辅政,他们反对接受汉族的文化传统,在文化政策上倒行逆施。

瓜尔佳·鳌拜

康熙六年(1667年),玄烨亲政,又过了两年,清除了以鳌拜为首的顽固守旧势力,使文化建设重新走向了正轨。

这一年,康熙皇帝亲临太学祭祀孔子。康熙九年(1670年)八月,恢复了被鳌拜等人撤销的翰林院;十月,康熙皇帝提出了以“文教是先”的十六条治国的纲领;十一月起,相继举行“日讲”和“经筵”大典,这些典礼具有封建帝王“崇儒重道”的象征意义。

以后,在一些汉族文士的辅助下,年轻的康熙帝由朱熹的《四书集注》入手,继而学习《尚书》《周易》《诗经》《资治通鉴纲目》等。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一月,玄烨颁谕吏部:“自古一代之兴,必有博学鸿儒振起文运,阐发经史,润色词章,以备顾问著作之选。朕万几时暇游心文翰,思得博洽之士,用资典学。我朝定鼎以来,崇儒重道,培养人材,四海之广,岂无奇才硕彦,学问渊通,文藻瑰丽,可以追踪前哲者?”于是,诏举“博学鸿儒”,以备顾问著作之选,罗致天下名士学者143人参加,经过次年春天的考试,录取一等20人,二等30人,俱入翰林院供职。

诏举“博学鸿儒”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康熙帝已经将“崇儒重道”的国策具体地付诸实施,奠定了奖掖儒学的基本格局。

博学鸿词

康熙时期的诏举“博学鸿儒”被认为是一种“旷世盛典”,在思想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笼络了一批士人。

如徐乾学及其弟徐元文等就是以经学致显的,他们被视为亲近之臣,侍于左右,备受礼遇。又如汤斌、李光地也都是著名的理学大臣,汤斌以道学受宠,特授江宁巡抚,历官礼部尚书。李光地更是倍受康熙皇帝宠幸,康熙帝甚至说:“知光地者莫如朕,知朕者亦莫光地若也。”另外,以理学而受到康熙重用者还有不少。

康熙皇帝还十分注重购求、编纂以及诠释儒学典籍。

他认为“书籍关系文教”,曾说:“唯以经学史乘,实有关系修齐治平,助成德化者,方为有用。”因此,他在自己初政的20余年中,不仅广泛搜求秘籍,还多次组织儒臣编辑图书,在经学方面,编成的著作有《日讲四书解义》《易经解义》《书经解义》《孝经衍义》等。

李光地则秉承康熙皇帝的御旨,编纂《性理精义》以阐明性理;撰《理学真伪论》以试词林;又刊定《性理大全》、《朱子全书》等,广为流传。

此外,康熙时期编辑撰写而成的其他方面的著作还有很多,这些著作涉及史学、诗文、音韵、天文、历法、数学、地理以及名物汇编等。其中的一些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爱新觉罗·玄烨

在尊崇孔子与儒学方面,康熙皇帝落实在了具体的行动上。他亲政之初在太学释奠孔子,应该说是仅仅做出了一种尊崇儒学的姿态。

以后,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的冬天,他南巡返京途中,专程到曲阜的孔子故里拜谒孔庙。

这次,他不仅在大成殿为孔子行三跪九叩大礼,亲手书写“万世师表”四字赞誉孔子,而且还与衍圣公孔毓圻及孔子后裔孔尚任等讲论儒学。

据《康熙起居注》记载,为了准备这次讲学,康熙帝特意先专门派人前往曲阜,与孔氏后人撰拟讲章。稿成之后,康熙帝还亲自审阅,并责成大学士王熙、学士孙在丰精心改订。讲论完毕,康熙皇帝说道:“至圣之道与日月并行,与天地同运,万世帝王咸所师法,逮公卿士庶罔不率由。”他宣布:“历代帝王致祀阙里,或留金银器皿。朕今亲诣行礼,务极尊崇至圣,异于前代。所有曲柄黄盖,留之庙中,以示朕尊圣之意。”

在清朝初年,理学的发展已经支派各异,营垒分化,尤其是程朱与陆王的学术界分,令清初的统治者在提倡儒学时必须做出抉择。

康熙帝要表彰儒学,同样也要回答是尊朱还是尊王的问题。

《朱子全书》

随着他儒学素养的提高,在比较、鉴别之后,他表现了崇奖朱子之学的倾向,康熙四十年(1701年)之后,他下令以“御纂”的名义,令理学名臣汇编《朱子全书》。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正月,康熙帝还明确地说:“朱子注释群经,阐发道理,凡所著作及编纂之书,皆明白精确,归于大中至正,经今五百余年,学者无敢疵议。朕以为孔孟之后,有裨斯文者,朱子之功最为弘巨。”

他随即颁谕,将朱熹在孔庙中的祭祀之位升格,由东庑的先贤之列,提升至大成殿的十哲之次。此后,朱熹学说在清初受到了较高的尊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0582.html

鸿儒,朱熹,学说,崇儒重,清初,尊崇,孔子,康熙帝,儒学,儒家,知识科普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鸿儒,朱熹,学说,崇儒重,清初,尊崇,孔子,康熙帝,儒学,儒家,知识科普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鸿儒,朱熹,学说,崇儒重,清初,尊崇,孔子,康熙帝,儒学,儒家,知识科普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