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慕容复的大燕国系列四:丢失一道关口,亡了南燕,致数千皇族被杀

慕容复的大燕国系列四:丢失一道关口,亡了南燕,致数千皇族被杀

文/格瓦拉同志

随着前燕、西燕、后燕陆续退出历史舞台,慕容氏燕国的“独苗”南燕也没有维持多久,便被东晋消灭。至此,慕容氏的燕国系列政权全部覆灭,留给后世子孙的唯有一个难以实现的光复梦。那么,这“独苗”南燕究竟是怎么回事?其亡国场景到底有多惨?

艰难立国

公元397年,后燕都城中山被攻克前,皇帝慕容宝逃往故都龙城,此时他的叔父慕容德正镇守中山南边的邺城。国都沦陷后,后燕遂被北魏“拦腰斩断”,彻底堵死慕容德北逃之路。面对着汹汹而至的魏军,慕容德自知邺城难保,于是赶在敌军抵达之前,率部下仓皇渡河南逃,投奔镇守滑台(今河南省滑县)的鲁王慕容和。次年,慕容德抵达滑台,并在部下的拥戴下,自称燕王,史称南燕。

慕容德画像

此时的南燕实力非常弱小,史称“介于晋、魏之间,地无十城,众不过数万”,加上外有北魏、东晋的压迫,内有氐族军阀苻广的叛乱,诚所谓“危急存亡之秋”。公元399年,就在慕容德领兵征讨苻广之际,镇守滑台的鲁王慕容和被长史李辩所杀,李辩随即又以滑台投降北魏。“老巢”被端的慕容德进退无据,最终听从部下潘聪、沙门郎公素的劝说,改收复滑台为进军东晋治下的兖、青、徐三州,并意图攻取军事要地广固为新国都。

慕容德的向东进军出奇的胜利,虚弱的东晋简直不堪一击,望风而降者不绝于路。据史书记载,徐、兖两州有十多万人闻讯归附,从琅邪而北则有四万多人迎接,东晋的地方守臣,除齐郡太守避闾浑外,纷纷弃城跑路。当年底,慕容德攻取广固,并于次年(400年)正式称帝。

南燕版图

由盛转衰

南燕国小民寡,在北魏和东晋两大政权夹缝中求生存,疆域即使最盛时,也仅有今山东及河南两省各一部,面积约为8万平方公里。面对强大的生存压力,慕容德励精图治,下令立铁冶、置盐官,以增加国库收入;在境内实施审核户籍、奖励耕织的政策,以增加税收、积储物资。同时,慕容德还下令休养军队、修炼兵器,并大量招纳因不满权臣桓玄专权而流亡过来的东晋降将,以扩充军备。

慕容德在位期间,曾想驱使东晋降将,利用桓玄乱政之际南下攻晋,结果却在出师前病倒,不久便死去,南征东晋计划自然破灭。公元405年,慕容德驾崩,侄儿慕容超即位。与励精图治的慕容德不同,慕容超是一个荒暴放纵的主,上台后不思奋发图强,反而专用亲信公孙五楼,凌辱诛杀功臣。加之慕容超沉溺游猎,对民间赋役繁多,引起国内怨声载道,使得南燕的国势由盛转衰。

慕容超沉溺游猎美色,使国势转衰

不仅如此,慕容超还频频挑衅东晋,时不时出兵进攻东晋的郡县,并抓捕、劫掠当地的男女百姓,令江南愤恨不已。东晋武将刘裕平定桓玄之乱后,逐渐掌控朝廷权力,又经过几年的东征西讨,渐渐平定异己力量。在稳定国内局势后,刘裕开始“腾出手”来收拾南燕,后者的“好日子”即将到头。

扰晋亡国

公元409年,慕容超派大将公孙归率兵入侵济南,抓获济南太守赵元,并抢掠千多男女后离开。这次赤裸裸的挑衅行动终于激怒刘裕,导致后者率大军来攻。面对晋军的汹汹之势,公孙五楼提出三策应对:上策,扼守大岘天险,从背后偷袭晋军,断绝敌军的军粮供应,以此击溃对手(注:大岘即穆陵关,在今在山东省临胊县东南,旧称齐地天险。);中策,令各地守将恃险固守、坚壁清野,以持久战拖垮对手;下策,放晋军过大岘,出城决战。

刘裕灭南燕形势图

然而在骄狂自大慕容超的眼中,恰恰最中意公孙五楼的下策,自信完全可以把晋军放过大岘山后再一举击溃。结果,晋军安然度过大岘山后便攻取战略要地临朐,并迅速击溃赶来迎战的燕军主力,迅速包围广固。此时,慕容超才开始感到恐惧,在遣使向刘裕求和被拒后,转而遣使向后秦求援。然而此时后秦被胡夏赫连勃勃吊打,根本不可能派军救援南燕。至此,慕容德坐困愁城,唯一能寄予厚望的只有不可捉摸的命运了。

南燕灭亡后,数千皇族被杀

然而慕容超最终没有盼来命运的垂青,广固城在被围近半年后终于被晋军攻陷,慕容超突围未果,被刘裕的军队抓获。刘裕对被其所灭的政权从来都以残酷处置著称,对异族王室更是不可能手软。不过,慕容超临死前也算是条“汉子”,面对刘裕的恐吓神色自若,不哀泣、不投降,结果与亲族数千人同时被押至建康斩首,时年才26岁。随着南燕的灭亡,慕容氏的燕国系列政权全部覆灭,留给后世子孙的唯有一个难以实现的光复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0688.html

滑台,系列,东晋,燕国,皇族,刘裕,慕容超,关口,慕容德,晋军,观点评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滑台,系列,东晋,燕国,皇族,刘裕,慕容超,关口,慕容德,晋军,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滑台,系列,东晋,燕国,皇族,刘裕,慕容超,关口,慕容德,晋军,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