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孔子真的一上任就诛杀了少正卯么?最初源头竟是一本古代寓言集

孔子真的一上任就诛杀了少正卯么?最初源头竟是一本古代寓言集

孔子诛少正卯”事情从朱熹以来就是聚讼纷纭的焦点问题,晚清近代疑古派出现以后更是掀起了考证潮流。众所周知,在某个时期这个问题曾经深入民间每个角落,虽贩夫走卒也颇为熟悉这个历史典故。但这个问题疑点重重,根本就不可能有定论,这里仅列出几个比较硬的证据,如下:

少正卯这个人是真实存在的么?

“少正”,仅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一例,晋代杜预解释为郑国世卿官名。也就是说,整个春秋时期,仅仅只有郑国存在“少正”官名,且周礼都没有记载。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夏,晋人徵朝于郑。召郑使朝。郑人使少正公孙侨对。杜预注:“少正﹐郑卿官也。”正义:“十九年传云﹐立子产为卿﹐知少正是郑之卿官名也。春秋之时﹐官名变改﹐周礼无此名也。

临淄城

那么就可以推测:少正卯这个人如果真实存在,那么他很可能是郑国某个“少正”卿大夫的后代,即以官职为姓,名卯。且这个少正也仅仅比孔子略长一代,属于子产时代的人物,其后代才能与孔子有交集。但众所周知,卿大夫是世袭的,少正卯如果是郑国人,也一定是一位大贵族,不是那么容易被一个外国官员杀掉的。

另一种更大的可能是:根本就没有这个人。除了郑国,没有人姓少正。

法家

少正卯是法家么?

现代以来,人们多认为少正卯是法家人物,因触犯儒家的孔子而被诛杀。这个观点的对错先不论,可以分析其是否成立。

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门人进问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曰:“居,吾语女其故。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得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处足以聚徒成群,言谈足饰邪营众,强足以反是独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诛也。是以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正,周公诛管叔,太公诛华仕,管仲诛付里乙,子产诛邓析史付,此七子者,皆异世同心,不可不诛也。诗曰:‘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人成群,斯足忧也。”

郑国车马

以上是较为完整的少正卯故事,可以逐条分析:

1、少正卯这个人物故事的最早记录,见于战国时代的《尹文子》,而后见于《荀子·宥坐》,二者记载大同小异,距离孔子时代已经很远,是不可能作为研究孔子真实历史情况的证据的。

2、《尹文子》残篇大道二卷,按照其主旨来说,属于广义的法家,即黄老申韩一派;按其风格来说,又与庄子、列子等一致,可归入道家。因此,如果说法家尹文子叙述这个反面人物来反对法家,就自相矛盾了。

3、尹文子作品的主要特点,是喜欢用【寓言】故事叙述政治思想,其真实性是可以存疑的,例如邓析并没有被子产杀掉,他实际上伤于子产离去之后。

如此,就可以知道,孔子诛少正卯故事最初是泛黄老派的尹文子,为了推广其名家思想而采纳的一个传说故事,主旨是“名不可乱”,为了正名,甚至有必要诛杀旁门左道。尹文子是战国中期稷下学宫的活跃人物,由此影响到了后来的荀子。至于少正卯被认为法家,很可能只是一个符号词汇的延伸想象:郑国法家子产曾任少正,由此认为此人的言论必然是倾向法家的。

春秋铜器

真实的少正卯:诛士风气下的结局想象

真实的少正卯会是怎样一个情况呢?现在的人已经不可能弄清楚了。但我们可以脑补一下:

郑国有一位少正卿大夫的后代,以官为姓,叫做少正卯。由于郑国子产的宽松新规,这个年轻人习惯了大时尚言论。有一次他去列国游学,也许是鲁国,也许是齐国,也可能是其他诸国,却因言论而获诛,被一位大夫严厉训斥了(诛,本意并无杀戮的意思)。这个故事流传到战国后期,由于诛杀士人的风气已开,人们对因言被害已经习以为常,于是就想象百年前的少正卯也可能被害掉了。为了进一步突出“王制”,荀子便引入了这个故事(或者其弟子编入文集),强调王道精神必须坚决打击那些旁门左道。于是才有了后来的孔子害人之说。(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10817.html

尹文子,古代,人物,问题,源头,故事,少正卯,法家,孔子诛,郑国,见闻记录,尹文子,孔子,少正卯,法家,郑国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尹文子,古代,人物,问题,源头,故事,少正卯,法家,孔子诛,郑国,见闻记录,尹文子,孔子,少正卯,法家,郑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尹文子,古代,人物,问题,源头,故事,少正卯,法家,孔子诛,郑国,见闻记录,尹文子,孔子,少正卯,法家,郑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